Thu May 29 2025 04:26: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Remembering Franciscus……

美國總統有Trump Card,能否逼烏克蘭總統與俄羅斯總統上桌嗎?我猜機會是50-50。

4月27日的全球大事,毋疑是教宗方濟各(Franciscus,Francis的拉丁文)下葬。至今有關他生平的傳聞,除了被進步派指責對被指性侵的教士懲處不足,總結一句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若此,相信他很樂意藉自己的喪禮,最後一次為80億人出力:讓各國領袖借來梵蒂岡送別他的機會,商定一些對百姓有利的事,尤其是希望美國總統與烏克蘭總統,能就俄烏停戰達成較好的協議。你信教的話,不妨為Pope Franciscus完成這個最後的心願祈禱。

梵蒂岡4月27日進行教宗方濟各的葬體。(烏克蘭總統Facebook)
 

教宗葬禮的四種觀感

這位教宗是近幾十年來最為人敬重的。但世上有大約200個國家地區、幾百種民族、幾千種語言、難以勝數的宗教和教派,肯定也有幾十億人,出於宗教、政治、意識形態等,對於天主教辦葬禮沒有感覺甚至不屑的。隨便想想就有四種可能:

  1. 與天主教競爭信徒、歷史上有過節的宗教信眾;

  2. 相信人性無價,痛恨宗教弄神弄鬼來貶低人類的人文主義者,例如歷史上的法國啟蒙派,今天的人權主義者、無國界信仰者、平等主義者等;

  3. 不屑於宗教迷信的科學崇奉者;以及

  4. 痛恨宗教麻醉人民,令百姓服從統治者,不起來為大同社會奮鬥的革命者。

四種人合計少則30億,多則50億,大致佔人類的半數。你如果屬於以上其中一類,完全有理。

世上四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廣義的還有一個大教派──東正教,信眾主要在東歐、中東和中亞)、伊斯蘭教和佛教,唯天主教組織最嚴格,其他宗教似乎沒有全球一致的領袖(也許除了藏傳佛教),故也不會有離世、換班的問題。

《教宗選戰》(Conclave)海報
 

宗教為題創作 目的是反教

如果你關心梵蒂岡,下一個問題當然就是:Franciscus安息後,教廷由上百位樞機票選繼任人時,會否出現荷里活去年大片《教宗選戰》(Conclave)裏的明爭暗鬥?Maybe, who knows?但世間的文藝創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律,文藝人不會承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以宗教為題的創作,無論文字、繪畫、影音……都是人文派的傑作,目的不是傳教,而是反教。

天主教一來組織性在各大宗教裏最強,二來2000年來已成為西方文化的基石,美元就印上"In God We Trust",法庭作證前要手按《聖經》宣誓,故最為歐美文化人痛恨,誓要鞭其屍。

這是世間的現實,冇得郁既。鬼叫羅馬教廷千多年前曾經壟斷文化和思想,連君王都要低頭。歷史上真有歐洲君王因為被教宗逐出教會(excommunicate,出教),不得不在寒冬到教宗所在的處所門外下跪,在雪地裏顫抖了好幾天,才獲得教宗開恩,准許重新回到天主的大家庭。

這位君王為何如此低威,何不出兵打教宗,逼其撤回成命?原來,中古時期一旦出教,全歐洲沒有人敢與你講話,包括家人。君王如果連家人都不睬他,又怎調動得了軍隊?他在歐洲相當於當時的麻瘋人、染疫者,被所有人隔離得遠遠的,可以監生餓死!

所以,連君王都要向教宗低頭!也因此,後來有宗教革命,反對天主教皇權般的組織,另創組織鬆散、思想較為開放的新教,亦即今天的基督教。到了法國啟蒙派,人文主義者就更反過來秋後倒算,着力報復天主教的霸權。因此,最反宗教的就是文化人、創意人。

和談結果恐偏向俄國

最後補一句:美國總統有Trump Card,能否逼烏克蘭總統與俄羅斯總統上桌嗎?我猜機會是50-50。特朗普從一開始就偏向普京,感覺上對俄七分,對烏三分。為戰事出頭,目的只是藉此來取得烏方稀土的獨家開發權。但最近特朗普多少明白,自己被普京利用了,把天秤扭回來一點,現在或者是對俄六分,對烏四分。但客觀上俄烏實力懸殊,六四比與現實相距較近,最後的和談結果偏向俄,恐怕也是不得已的事。

崔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