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媒體面前發生了激烈爭吵,場面一度失控,最終烏克蘭代表團被要求離開白宮,連午飯都沒能吃上,原定舉行的聯合記者會被取消,原定要簽署的烏克蘭礦產協議也沒有簽署。
烏克蘭礦產協議內容及影響
這個礦產協議,烏克蘭官方之前已經曝光了主要內容,其實只是一個框架協議,刪除了用烏克蘭礦產償還美國5000億美元援助的説法,只是提議美國和烏克蘭聯合建立重建投資基金,用於對烏克蘭經濟進行再投資,雙方共同管理,至於雙方所佔的份額,以後再談。
而且這份協議還明確排除了已經產生收益的油氣項目,意味着烏克蘭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現有的經濟活動,不會被納入該協議。
上述內容算不上喪權辱國,烏克蘭當下也根本不需要拿出錢來,不僅如此,烏克蘭的礦產,特別是稀土,大部分在頓巴斯等俄羅斯佔領區,目前要開採根本不可能,除非美國幫助烏克蘭收復失地。
另外根據研究,金屬礦產從發現到開採生產,平均要花15.7年的時間,而特朗普的任期已經不足4年,所以這份協議其實只是一紙空文,主要作用是讓特朗普有台階下,他可以以此為政績,渲染自己已經為美國納稅人贏得了非常大的投資回報,作為等價交換,繼續援助烏克蘭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也就是説,這份協議其實能把美國和烏克蘭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特朗普透過礦產協議 爭取政治顏面
特朗普一直指責拜登政府無能,誇口只有自己才能捍衛美國的利益,上任前後,他做出了一系列承諾,從「俄烏24小時停戰」到「騰空加沙」,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迄今為止沒有一個能兌現的,此時如果能和烏克蘭簽下礦產協議,就能為自己挽尊,所以他是很需要這份協議的。
至於澤連斯基,美國沒有答應在簽礦產協議時同步提供安全保障,這是他不喜歡的,但是如果他不想簽協議,完全可以不來華盛頓,或者拖延一段時間,來了又當眾和特朗普吵架激怒他,只會適得其反,所以他沒有故意搞砸會見的動機。
萬斯反覆強調美援重要性
因此,雙方的爭吵是臨時起意,本來就有心結,話趕話之下都口不擇言,特朗普覺得在自己的地盤上被冒犯了,澤連斯基覺得美國沒有對烏克蘭感同身受,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副總統萬斯起到了很糟糕的作用,他反覆提醒澤連斯基,沒有美國的援助,烏克蘭根本無力一戰,反覆要澤連斯基向特朗普表示感謝,還翻舊賬,攻擊澤連斯基在去年美國大選期間為民主黨站台,一下子讓氣氛緊張起來。很多人因此覺得他素質堪憂,難擔大任,白宮會見之後,萬斯帶着全家前往佛蒙特州滑雪的時候,遭到大規模的抗議,由於人數太多,萬斯一家被轉移到了秘密地點。

萬斯1984年8月出生在「鐵鏽地帶」的俄亥俄州,曾經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後來考上了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從事金融投資,實現了階層躍升。
2016年,他出版了《鄉下人的悲歌》一書,講述了個人的成長經歷,分析了鐵鏽地帶的成因,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
書出版的時候,恰逢特朗普在美國政壇橫空出世,全世界都想知道到底是誰在支持他,種種疑惑導致《鄉下人的悲歌》成了大爆款,迅速橫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轟動一時,萬斯也因此一舉成名。
在從政之前,萬斯一度是特朗普的激烈批評者,在公開場合大罵特朗普是「白癡」、「道德災難」、「徹頭徹尾的騙子」,直到2022年競選參議員的時候,才審時度勢,屈服於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影響力,先行服軟認錯,得到特朗普的大力支持之後,順利上位,此後他就唯特朗普馬首是瞻,各種諂媚之詞張口就來。
2024年7月15日,特朗普選擇萬斯為競選搭檔,放棄了其他名氣更大的人選,很重要的原因是萬斯更能放下身段奉承拍馬屁,提供情緒價值,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始之後,萬斯成為副總統,由於特朗普無法再連任,萬斯未來三年最重要的事情是讓特朗普滿意,2028年在特朗普的舉薦之下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終能夠成功入主白宮。
所以他在會談的時候,挑起和澤連斯基衝突的主要動機是護主心切,想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表達忠心,鞏固自己的忠犬人設,借此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特朗普、萬斯和澤連斯基爭吵的畫面通過現場記者,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美國欺人太甚,而堅強的澤連斯基扛住壓力,沒有屈服,在美國國內,共和黨支持特朗普,民主黨則支持澤連斯基。

爭吵後 澤連斯基得歐洲聲援
很多人認為爭吵之後,美國會徹底斷絕對烏克蘭的支持,也不會再簽礦產協議,我個人認為不一定,原因在於,美國前期已經援助了烏克蘭1000億美元左右,如果斷絕關係就等於血本無歸,什麼都撈不到,特朗普要面對巨大的沉沒成本,這不符合他事事要佔便宜的行事邏輯,所以,未來雙方應該還是會繼續接觸,後續簽礦產協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澤連斯基回到歐洲之後,得到了歐洲領導人的熱烈聲援,除了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支持特朗普之外,其他歐盟國家領導人都重申了對烏克蘭的支持,連一向與美國同氣連聲的加拿大,也站在了烏克蘭一邊。
在英國,首相施紀賢承諾給烏克蘭22.6億英鎊的貸款,款項將以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的獲利來償還,這可能會成為一個慣例,那就是未來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將由扣押的約5000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支付,畢竟戰爭是由它挑起的,由它付錢天經地義。
歐洲夢醒 自主防衛有其必要性
而無論美國未來是否繼續支持烏克蘭,歐洲現在都面臨夢醒時分,那就是二戰之後靠美國保護,把防衛費省下來用於福利開支的發展模式已經到頭了,歐洲未來要首先從內心深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自己支棱起來,學着自己保護自己,做到這一點很難,面臨很多現實的困難,但是歐洲已經別無選擇,只能硬着頭皮頂上去,邊做邊學。
二戰前,英、法曾經試圖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來滿足希特拉的要求,以為得到了一代人的和平,結果和平連一年都沒有維持下去。
2014年,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之後,德國也牽頭搞了一個《明斯克協議》,對俄羅斯遷就退讓,結果俄羅斯仍然在2022年侵略了烏克蘭。
歷史已經證明,妥協退讓只會激發侵略者更大的野心,通過犧牲受害者獲得的和平一定不能持久,而只是開啓了下一次侵略的倒計時,歐洲今天不援助烏克蘭的話,下一個受害者就是他們自己,英國對此最瞭解,因為簽訂《慕尼黑協定》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