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y 24 2025 04:45: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董建華:年輕人應了解中國  面對挑戰掌握機遇

「深入認識中國,會讓你更能掌握工作上和事業上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不論你日後選擇在什麽地區工作或開展什麽類型的事業,都是如此,可以讓你一生受用不盡。」
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歷了多年戰亂及破壞的中國一貧如洗, 許多地方的人們食不果腹。基建、住房、教育、醫療衛生設施及其他的社會福利均百廢待興,亦需建立新的政治體制,雖然工作繁重,但是中國終於統一了,國家建設的工作,亦可以開展。
 
當然,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犯過錯誤。但自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政策促使真正的發展,令國家踏上一條走向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國不可逆轉的大道。
 

中國現今登上國際舞台

 
今天的中國,市場經濟制度茁壯成長,主要的基建設施已具規模。 教育、醫療及其它社會福利也全面普及。1978年至今,超過三十多年來經濟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長。就算以今天新常態下,經濟仍然能夠以每年7%速度增長。 城市化進程穩步前進,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這一切使近7億人民得以脫貧。
 
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 同時也是全球兩個最大的貿易國之一。在人類歷史上,在如此短時間內達成這麼巨大成就,是無其他國家能及的成就。
 
許多人都想知道中國是如何創造出這一奇蹟的。 這當中有部分是外在因素。 中國從空前擴張的國際貿易及高效推動生產力的科學技術中受益匪淺。中國有效地抓住了這獨特的機遇。
 
但更重要的是內在原因。首先是領導班子交接制度化,以能者當之為基礎,讓領導層權力順利移交。另一原因,是國家領導人能制訂具前瞻性的長期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策略,以及貫徹執行非常複雜的政策。領導人在意識形態和原則的指導下, 不怕挑戰舊思維,並在必要時做出靈活的新嘗試。 這個新思維,是讓中國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民的勤奮和要成功的決心,加上不斷提升的自由度,激發了國民創業創新的熱情。如今民營企業已經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0%,這一比重仍然繼續上升。
 
促進經濟發展和扶助人民脫貧,是中國自從改革開發以來一直堅持的目標。2008年金融風暴後,另一個新焦點是應付國內外因金融風暴所引起的挑戰。優先處理這些事項是正確的方向,可惜國家投放不夠關注力在其他重要事項,例如環境保護和管治,管治不夠着力便導致貪腐問題惡化。但慶幸中國政治制度可以迅速及有效回應和糾正這些錯誤。這方面的工作仍然繼續,並且得到人民的支持。初步已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
 

未來的願景

 
以上簡述了中國的過去與現狀,中國的未來又如何呢?
 
要了解中國正在走的方向,我們需要知道她對未來的願景,以及看得到她所規劃的路線圖和藍圖。
 

2049年的目標

 
在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中國的願景是屆時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我們預期看到的是強大的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十年間將繼續壯大,迎接共和國百年盛典。 這不僅是一個經濟目標。國家領導人清楚意識到追求純經濟指標並不足夠。我們是要有一個發展良好的經濟、財富均衡分配,小康的生活水平,健康的生活環境,以及一個文明、正義和依法治國的社會。這就是中國未來幾十年間的願景。為達到這一目標,經濟結構將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對經濟增長的追求也將更加重質而非量。
 
既然中國已有清晰的願景,該如何達至呢?
 

2020年的路線圖和藍圖

 
最近,經常會看到一些中國的腐敗官員和國企高管被檢控的消息。的確,反腐行動是國家建設策略之一,並且是中國願景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一策略不僅是為了在經濟上建設小康社會,更為了進一步改革社會和政治體制,在廉潔、愛民的黨的領導下,建立一個公正平等的法制社會。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