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May 22 2025 09:32:5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董建華:年輕人應了解中國  面對挑戰掌握機遇

「深入認識中國,會讓你更能掌握工作上和事業上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不論你日後選擇在什麽地區工作或開展什麽類型的事業,都是如此,可以讓你一生受用不盡。」
各位朋友、嘉賓:
 
午安!
 
多謝您出席這個論壇。今天十分難得可以請來四位傑出的嘉賓,為我們討論一個我們都關心,亦是與我們前途息息相關的議題。四位講者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在此,我向他們深表謝意。我亦非常感謝各位嘉賓抽空出席。
 
我們舉辦這個論壇目的,是在中國正在迅速成長和發展的時候,探討世界和香港如何能抓緊這個機遇。今天,不論在本地市場、學術界、以及國際舞台都在談論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影響。我們透過臉書、推特等網絡媒體,經常接收到有關中國的信息及新聞,有時你們會以為自己了解中國的狀況,但有時亦覺得不大清晰。中國發展一日千里,我們要不斷更新對中國的認識,才能明智地評估中國現時的地位,以及將來的機遇。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和本港的四位傑出講者,從國際視野角度透析中國的現在和將來。我想以我的觀察和經驗,先和大家談一談形成今日中國的那些重要歷程及發展。在過去幾十年,我有幸得以近距離觀察到中國的偉大成就 — 包括許多的波折及深刻的教訓。可以說中國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靠堅守其基本信念。中國一直都在追求互惠協作的信念,這個原則正正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過去兩個半月的外交活動中,表露無遺。
 
習近平主席在此期間進行了六次國事訪問,首先訪問美國、隨之到了英國、越南、新加坡、津巴布韋、以及南非。訪問期間,他又參加了五個多邊會議,包括在紐約的聯合國重要會議、土耳其的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馬尼拉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以及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他還參加了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此外,他在多邊會議期間會見了30 位國家或地區的領導人,就雙方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雙邊討論。在這兩個半月,除外訪活動之外,習主席在北京處理國家事務時,分別與到訪中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會面,舉行雙邊會議。 
 
習主席的頻密的外交活動,突顯了中國對良好國際關係的高度重視。他給予外國領袖的信息都是清晰明確的。在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以及發揮雙方優勢的原則下,達致互利共贏、共享繁榮的局面。習主席強調,中國認為,我們活在一個互相依靠的世界,一個面對挑戰及轉變的世界,只有各國之間攜手合作,才能克服各種困難,例如經濟增長放緩、恐怖主義威脅、以及氣候變化危機。
 
習主席及隨訪人員所到之處,都受到了尊重與熱情接待。
 
請允許我講述一下中國近年在國際事務上所作的貢獻。第一,在世界經濟從2008年金融海嘯中復蘇過程中,中國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2009-201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所作的貢獻,超逾一半。最近,雖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每年百分之七的速度增長,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維持在30%。
 
第二,中國在解決或緩解全球重點爭議,包括朝鮮、阿富汗、伊朗等危機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也與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常任理事國一起,向世界各地派出維和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工作。
 
第三,中國正尋求方法促進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不僅有利於中國,也將惠及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各國,在中東及歐洲的國家也可得益。各國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支持,顯示了許多國家為了自身利益皆樂見這計劃得以成功推動。 在非洲, 較早前於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中非合作峰會上,也尋求方法利用中國的「新常態」經濟,以及非洲為不再過度依賴自然資源,逐步轉型所作的努力,讓雙方進一步落實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會談的結果讓人充滿希望。
 
第四,我們應該慶幸巴黎的氣候變化會議可達成協議。自從在哥本哈根的會議失敗後,中國的國策是致力推動巴黎會議取得成功。中國和美國是兩個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在這次巴黎氣候會議協議達成上,過程中出現很多困難,中國代表扮演重要角色,最終促使協議達至成功。
 
以上,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與世界各國攜手向前的事例。 
 

中國過去的剖析

 
我現在談談中國的過去和現況。
 
今天的中國,洋溢着樂觀和希望。 這與她的過去截然不同。了解昨日的中國有助我們理解今天的中國。
 
中國的衰落始於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於1911年10月發動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欲為中國帶來新的希望。然而,接下來的卻是內亂、軍閥割據、內戰、及日軍的侵略佔領,帶來了持久的傷痛與破壞。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