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May 16 2025 21:17: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不識世界真面目,只緣身在世界中。」「不識自已真面目,只緣身在自已中。」處身世界中要認識世界,用自己的腦分析自已,一樣十分困難。而要走出世界看世界,脫離自己觀自己,談何容易!
 
Seen from sideways is a peak, front a row
Looks different, far or near, high or low
Know not what the Lu Mountains resemble
Because right in the mountains I ramble
SU SHI: WRITTEN ON THE TEMPLE WALL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南面遠眺八仙嶺,自西至東,純陽,鍾離,果老…,一峰接一峰,真的很有「嶺」的氣勢,這是橫看。若從東面側看,則只見巍峨仙姑一峰。要一窺全豹,大概只有乘坐直升機從空中下望才可以。
 
「旁觀者清」,從空中下望八仙嶺,看得一清二楚;從地面看,無論自南自東,都似瞎子摸象,只得片面印象;若走在八仙嶺當中,要識其面目,就更無從入手了。
 
同樣可以說,「不識世界真面目,只緣身在世界中。」「不識自已真面目,只緣身在自已中。」處身世界中要認識世界,用自己的腦分析自已,一樣十分困難。而要走出世界看世界,脫離自己觀自己,談何容易!
 
如果沒有直升機可乘,要識廬山,惟有橫也看側也看,東南西北各自看,遠也看近也看,高低都看。古人繪製地圖,沒有空中測量的幫忙,倒也中規中矩,大概也是多方位觀測的成果吧。
 
要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惟有多反省,多思考,多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多從零開始觀察事物,多反思別人提的好意見。
 
唐太宗以人為鏡,也是這個意思。為鏡的人,既是仁者,兼容並包;也是智者,洞悉事物;更要是勇者,敢於進諫。
 
圖片:作者提供
 

 

李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