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突然傳來99歲劉以鬯2點25分病逝東華醫院的消息,心中一愣,這不幸消息還是來了。
6月9日凌晨3點,與劉太羅佩雲說了好一陣話,得知一周前,劉老肺有痰,心衰弱,病體趨危。這兩天我們正籌劃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專場《劉以鬯的花樣百年》。他一走,許多細節需要重新籌謀了。
大師臨終前一個月
一個多月前,陪同東方之子國際公司的編導,去拍攝劉以鬯大師紀錄片。再過半年,12月7日是這位香港已經不多的國寶級文化人100歲。4月18日那天見他,沒想到老人特別精神,劉太佩雲也連連為他點讚。推着輪椅沿着太古城道,逛街逛商場,他還點了他愛吃的一塊芝士蛋糕和一杯熱巧克力,不出10分鐘,他竟然獨自全數消滅。
一個小時過去了,怕他累了,準備回程,老人卻揮着手嚷嚷:不回去,不回去。又指着商場:留這裏,留這裏。這部紀錄片《百年巨匠──劉以鬯》由中國紀錄片大導演周兵任藝術指導,導演臧敬,製片主任瑞琦。7月書展講座,約了羅佩雲、梅子、東瑞和導演臧敬台上互動。
文學之寶最後一次的生日會
2017年聖誕節之際,我在中東採訪。那天在耶路撒冷,意外收到劉以鬯夫人羅佩雲WhatsApp:「祝聖誕快樂,December 2017」。身在異鄉,一陣欣喜。我告訴她,我在以色列。她又旋即回覆說:小心,保重。
2017年12月7日,是香港文壇的特殊日子,香港純文學之寶、老作家劉以鬯99歲生辰。那天,我和兩位同事瑋婧和駱丹,攜帶前一天就訂製的他愛吃的栗子奶油蛋糕,還拎着沉沉的一大袋水果,去太古城他寓所,祝賀他生日快樂。
在客廳,劉以鬯躺在特製的小牀上,邊上都是醫療器皿物品。下午他還要出門去醫院例行覆查,不忍心拍他躺着的照片。他極為瘦弱,卻精神不錯,握着他的手,在他耳邊大聲用上海話與他交談。走了一個世紀的文壇「一代宗師」劉以鬯,生於上海,1948年移居香港。尚記得,1992年,我還在上海《文學報》供職時,來香港探親。一天約他見面,他說他喜歡用上海話與上海人說說話。兩年後,我移居香港,多次見他,也都用上海話交談。2000年冬,我和時任上海《文學報》總編輯的酈國義,聯手向北京作家出版社推薦《對倒》一書,最終,新書於2001年2月在北京出版。
記得,當時還做了一次長篇採訪。他首度透露,是上海的柯靈先生帶着他走上文學之路的,他很想回上海看看。王家衛的影片《花樣年華》,片尾出現醒目大字「特別鳴謝劉以鬯先生」,我問他為什麼「鳴謝」?他說,從沒有人問過他為什麼「特別鳴謝」,這是他第一次就此作答。2010年7月,香港書展選他為首位香港書展年度作家,還跟他有過一次深談,自那以後有7年沒見他了。
此時,他躺在小牀上,看到我們探望他,他似乎很開心。他像孩童般用英語唱生日快樂歌,還在夫人提議下,唱了一首法語歌。夫人羅佩雲,仍保持那種美的韻味。劉以鬯唱畢,夫人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他鼻尖,以示讚賞。一派動人的鶼鰈情深。
從事寫作80年
這個住所,他住了40年。客廳兩個大櫥裏,盡是劉老當年自己手工製作的微細模型。他夫人說,她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對倒》出內地版,還是我從中促成北京出版的。為了增補書稿,她還來過當年我在荃灣的寓所送書稿。
劉以鬯17歲開始寫作,至今80多年。他的作品都頗具風格化:與眾不同。《酒徒》是意識流小說,《對倒》是雙線平衡。圈中人都說,他一手寫娛人作品,即「通俗小說」;一手寫娛己作品,即「嚴肅文學」。上世紀60、70年代,劉以鬯同時為13間報館供稿,每天寫1萬多字。幾十年來,劉以鬯創作了數千萬字文學作品。每逢出書,他卻嚴格挑選,至今出版的也就是20、30種。精挑又細選,擇優才出版,《對倒》最初精選版是2萬字,最早連載字數卻是50萬字。
多數書稿,他都要改、要刪,把有水分的一一刪除。他總是說他作品的讀者年歲偏大。2010年7月,香港書展首次評選書展年度作家,他獲選。那天論壇後,數百讀者拿着他的書排隊簽名,他坐着不停簽,劉太站在邊上不時翻開書的扉頁。求簽名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事後,他對我連說三遍:「真沒想到」。
本文由作者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發布,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