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孫中山的公眾形象

孫中山的公眾形象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任何一位值得景仰的人都有他的長短處、對錯、優劣,孫中山當然不能例外。

馮應標 作者: 馮應標
2018-10-04
文化點滴

標籤: 唐德剛國父孫中山宋慶齡辛亥革命
孫中山是否我們共和國的國父?見仁見智,但父親亦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Wikipedia Commons)
孫中山是否我們共和國的國父?見仁見智,但父親亦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Wikipedia Commons)

任何政客,必有支持亦有反對者,有時是針對個人言行,有時是針對所屬政黨的一竹篙打整船人。自孫中山的首次反清起義(1895年)起,百多年來,批判他的言論便從未停過。他的槍桿子搞革命、長年流亡海外、讓位給袁世凱、討袁失敗、三民主義、聯俄容共等等,皆是容易被批判的靶子,無論是吹毛求疵、借題發揮、嘩眾取寵、以至是上綱上線的攻擊、矮化。誠然,中肯的品評實亦不少,且多是合理地反駁對孫氏的個人崇拜,以及修正過火的政治宣傳。故此,孫中山的公眾形象,實按時按地而異,有起有落,既有反對、亦有支持者。

多次武裝起義失敗,代表孫中山失敗?

孫中山的武裝起義十戰九敗,已被不少成敗論英雄者揶揄,依此邏輯,關雲長和諸葛亮是失敗者、中共的「長征」是大敗、抗日便無英雄了。孫氏造反,大清皇朝當然要置他於死地而後已,除了以萬金收買他的人頭外,更動員保皇勢力口誅筆伐,其中康有為、梁啟超師徒便是主力,他們鼓吹君主立憲,極力反對共和政制。相對於當時只是區區小亂黨的「孫汶」而言,康梁是大文豪、維新變法先驅、光緒帝的「親信」,康氏更自稱攜有皇上的「衣帶詔」,在海外特別是近在咫尺的港澳和南洋,推銷他在清廷的影響力(如買官位),故此,他們的保皇會(在加拿大成立),初時是得到頗多華僑支持的。康梁反孫,到了後期已去到動口亦動手的層次。

在辛亥革命前,歐美日等正在瓜分中國,清廷一旦被推倒,這些列強在華的條約利益便不保,有誰會傻到倒自己米,去支持一個造反集團、一班被通緝流亡海外的逃犯、跟中國政府作對?而一些列強更助紂為虐,對革命黨人百般阻攔(孫氏便長年不能進入香港,連他母親過身時亦不能奔喪)。華僑中雖有保皇勢力,但經孫文和他同路人有效的游說和策動,特別是當他加入海外洪門後,華僑成為革命的重要助力,孫中山便曾宣稱「華僑是革命的母親」。

辛亥革命後,尤其是在孫氏過身和北伐成功(分別在1925、28年)後,他普遍上是受國人景仰的,到了抗日戰爭期間的1940年,國民政府更明令尊稱他為「中華民國國父」。但緊隨日本戰敗後的國共內戰(1946-1950),實是全球美蘇冷戰的一大「代理戰」(proxy war),美國支持國民黨,蘇聯支持共產黨,結果是蔣介石敗走台灣,輸了頭籌的美國人,朝野上下便要找出失敗的原因、代罪羔羊,蔣宋孔三家族成眾矢之的,杜魯門總統便曾有名言:「They’re all thieves.」(他們通通都是賊)!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廣場上的孫中山銅像。(Wikipedia Commons)

美國1950年代介入韓戰救了國民黨一命,再加上後來的越戰,美國便有在亞洲加強軍事部署之必要,台灣是當年重要的一枚棋子。而二戰後全球冷戰格局已定,美國便更有需要加深對全球地緣政局的認知,尤其是亞洲、特別是東亞,美國此刻已逐漸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漢學、研究中國問題的中心。由1950至80年代,差不多所有像樣的美加大專院校,都增設有「東亞學」課程,訓練出一兩代的「中國通」,哈佛大學在這方面是有領導地位的,它的費正清教授(John K. Fairbank,1907-1991),更被譽為「美國現代漢學之父」。在這時期,亦有大批台港留學生,加入了這研習行列。

孫中山的公眾形象每況愈下

然而美加是民主、言論自由的國家,傳媒、學界和美加政界的左翼,對當年台灣的蔣氏軍政權,仍不斷地鞭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1年進入聯合國,加上尼克遜總統一年後訪華,美國上下支持中共、批判台灣便有上升之勢。費正清一生同情中國人的國運,他認為中共是歷史合理的發展,在國共內戰期間已公開預言它的勝利,解放後亦長期發表支持中共、批評國民黨的言論和書刊(雖然後期亦開始批評中共),連當時已過身幾十年的孫氏,亦成殃及的池魚。

由於費氏在西方的學術地位,他開了批判國民黨和貶孫的方便大門,不少海外華人學者亦跟風。由1940至80年代,美國和香港曾有一股揭秘寫作浪潮,針對蔣宋孫孔四家族、尤其是在美國居住的宋孔家人,其中代表作如The Soong Dynasty(《宋家王朝》,S. Seagrave,Harper,1986)。此風1990年代吹到中華地區,且去到流行文化、大眾娛樂的層面,如在1997年面世的港產電影《宋家皇朝》。在這些文字和影視作品影響下,孫中山的公眾形象便每況愈下。

1997年出品的香港電影《宋家皇朝》,由張婉婷擔任執導,以及由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等擔任演出。(Wikipedia Commons)

解放後、在英治下但言論仍相當自由的香港,左右兩派的統戰機器便大展拳腳互相攻訐,當年已有不少如《金陵春夢》之類的作品面世,該書是一套對國民黨全盤否定和醜化之作,由中共駐港報人嚴慶澍,1956年起用筆名唐人在《新晚報》(大公報屬下)連載發表,後結集成八大冊(最後一冊在1983年出版)。30年間,此套書在香港和海外備受歡迎,在國內亦是少有可發表(初只政府內部)的港產書。此書在台灣初期被禁, 1980年代解禁後亦成暢銷書。這類書刊文章,影響了一兩代港人(包括筆者)對中國近代史、國共兩黨和孫中山等歷史人物的評價。

台灣方面,在1987年「解嚴」之前,政府嚴格箝制公開言論,批評國民黨領導層、尤其是蔣宋孫三家人,都是禁區,1984年的江南案便是顯例。當年能夠在台灣發表有關孫氏的文字,可說全皆正面或歌功頌德的。但在民進黨1986年登場之後,台灣言論出版自由度大放,批判清末和民初歷史、翻案之風愈演愈烈,藍營的「國父」孫中山便首當其衝,此風吹到回歸後的香港,有些新一代的學者和傳媒人,不知就裏便盲從附和(當中不乏有複雜政治盤算的)。民進黨在2000年首次成功當選執政後,台獨、去中國化言論便浮上檯面,孫中山在寶島上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特別是在「綠營」年輕一代。

而在批孫猛將中,知名美藉華裔漢學家唐德剛(1920-2009)是較突出的一位,口述史和翻案專家(貶孫、美化袁世凱等)的他,退休後常發表嬉笑怒罵、語不驚人死不休、但考據漏洞百出的遊戲文字,在台港有不少擁躉。他的散文隨筆集《晚清七十年》(遠流,1998年),當中對孫氏便有大篇幅的辛辣批判,「孫中山當企檯」訛傳便是他的傑作,但唐氏考證此則傳聞的疏忽,實令人瞠目。而一些跟風的學者和傳媒名嘴,亦開始對孫氏的海外流亡生活、和他與華僑的關係,作出不少斷章取義、欠缺史實根據的控訴。孫氏與美加華僑的關係,特別是在餐館當待應傳聞之真偽,筆者另有專文詳論,在此不贅言了。

大陸方面,解放後對孫氏的官方主調,一向都是比較客氣的,更「尊稱」他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縱然近年亦開始讓一些較批判性的言論公開發表,而漏網的網上胡言更刪之不絕。統戰無疑是兩岸的一大考慮,宋慶齡(1893-1981)便長期在中共體制內任要職,且一度是國家副主席。而對孫中山的保衛,大陸絕不在國民黨之下,如近期的「中日盟約」真偽之說,便有多位大陸官方學者護駕。其實,國共雙方無論在解放前和後,都有積極尋求並獲得大量外援(美、蘇、日等),而這些外援亦多有利益交易的,若以此為攻擊口實,中共長期接受蘇聯的資助、改革開放後的國際和日本援助貸款,和所有的中外合資包括港資、外資開發油田區塊等項目,便大有問題了。

孫中山與宋慶齡的1915年婚照。(Wikipedia Commons)

品評名人應有更高標準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任何一位值得景仰的人都有他的長短處、對錯、優劣,孫中山當然不能例外。但品評這些名人,應有較高的學術尺度和標準,資料的鑑證,起碼要有主流新聞媒體、歷史專業學者、或更高的水平,「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尤其是在這資訊電腦發達年代。大學者如梁啟超、章太炎、唐德剛等,一兩個嚴重的錯誤論述,會令他們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廢掉一生武功。

而有大量受眾的傳媒人更不可亂來,因為他們的公開言論,特別是對在網上生活的年輕一代,是有很大殺傷力的,務須自己做足功課,再三查證資料的真偽才可發表,不可順口輕言、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學術權威亦只應當作參考,不可盲從附和,因國共民三黨,皆有他們的御用學術權威,不論是大陸或台灣人,而不少外國學者,亦有他們各自的政治背景。

孫中山是否我們共和國的國父?見仁見智,但父親亦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縱觀他國對他們建國者和有功業者的態度,以至是民間的評論,都是比較包容和尊重的,這是一個整體國民自信心的反映,由美國的華盛頓到林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到邱吉爾、法國的拿破崙、德國的卑斯麥、俄國的彼得大帝、日本的明治天皇、印度的甘地等等,這些人又怎可能十全十美?但他們的國人會有普遍共識,對沒有確實證據的傳聞,不會輕易訛傳。

就算對缺點和錯失的誠實評論,亦要忠於史實,不可以像唐德剛那樣亂來,將道聽塗說當作真理,企圖讓謊言說100次便有人信以為真。中國近代史多災多難,值得左中右各方景仰的人實已不多,國人對孫中山的態度,筆者不贊成盲目的歌功頌德,但可否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自信、少一點自毀長城?

更多精采文章

  • 兩岸無法對話   戰爭難以避免兩岸無法對話 戰爭難以避免
  • 兩岸紀念辛亥雙十110年  蔡英文投訴「共機繞台」  習近平重申和平統一兩岸紀念辛亥雙十110年 蔡英文投訴「共機繞台」 習近平重申和平統一
  • 香港與孫中山──紀念辛亥革命成功110年香港與孫中山──紀念辛亥革命成功110年
  • 緬懷辛亥革命成功110年緬懷辛亥革命成功110年
  • 辛亥革命108周年紀念 紅樓升旗 Flag Raising at Red House on 108th Anniversary of 1911 Revolution辛亥革命108周年紀念 紅樓升旗 Flag Raising at Red House on 108th Anniversary of 1911 Revolution


馮應標

加籍華人,退休加拿大職業工程師,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九龍聖芳濟書院(中五)和加國亞省省立大學(工程系學士,1979),其後一直在加國工作至退休,198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近作有《李小龍年譜》(中華書局,2017)。
View all posts
標籤: 唐德剛國父孫中山宋慶齡辛亥革命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