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環境設計 回應城市需求?建築業多挑戰 學生應怎樣裝備?一起聽聽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與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對談。
建築師為何是解決問題的藝術家? 永恒的建築設計怎樣融合當地特色?一起聽聽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與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對談。
雖然他已退任,我還是叫他「黃局長」。黃局長穿着簡單得體,對人彬彬有禮、嘴角永遠掛着微笑、說話不慍不火、允執其中。
這次貝聿銘的展覽非常精彩,我們可以方便地在M+看到。香港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未看的人快些去吧!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
繼安藤忠雄與伊東豐雄之後,日本近年非常活躍的建築師隈研吾,素以「負建築」設計理念見稱。
建築學作為一門專業性學科,入學要求較高。該專業以設計為中心,着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科深入能力和創造力、動手力,要求學生樂於創造新穎、與眾不同的成果。
呂元祥坦言,建築物往往影響幾代人的生活,建築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也要有體察用家需要之心,還有很強的責任心,才能築起為人設計的建築物,而非為個人名聲設計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