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交流

學生進了大學,基本上是進了社會。(Shutterstock)

大學生之人文發展

大學,不應該也不可能瞄準目標模型去塑造學生;而是應該把學生釋放出來,讓他們在浩瀚的大海中游泳,讓他們嘗試,允許他們犯錯,從而鍛煉自己,讓自己在變幻莫測的未來,可以自如地生活。

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經常發展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同時亦期望提升他們與人相處及溝通的能力。(Shutterstock)

設計思維初探

設計思維是有系統地思考出創新的計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以需求者的需要為核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合作,重新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再共建解決方案。

清澈如鏡的海水、白如珍珠的海灘,把塵俗的念頭一掃而空。(Wikipedia Commons)

早安,毛里求斯

非洲人民非常熱情,似無你我之分,非常願意協助他人;反觀我們城市人,自命科技先進、經濟富庶,平時人與人交往卻冷酷、無情,這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

作者希望能解構現在的教育,重建教育;令「教育」多樣化,不再是標準化。(shutterstock)

教育界的用戶研究

夢見一天,香港教育能真正為學生服務, 研究人類怎樣學習,多參考科研(不是科技),汲取外國經驗,與各國交流活動......增加老師學習新知,顧及孩子的發展需要。

只要你在大學校園走一圈,便可觀察到外國學生比以前的確多了,但本地生、外國生、內地生各組成自己的世界,多收外國學生並不就是國際化的表現。

國際化的迷思

到某地走一個「白鴿轉」 又如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旅行團」名義上是交流,不過是一大團人浩浩蕩蕩出外見世面,最終在於觀光罷了,又怎能令大學國際化?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