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場景是全球化,小場景化是區域化、本土化的情況之下,作為企業怎麼利用新的方法、採取新的手段,通過科技的手段來確保我的風險能夠受控。這是正在發生的趨勢,而不是絕對的去全球化或者絕對的去中國化。
《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講述如何運用謀略取得勝利,充滿博弈的智慧。美國表面上強硬,但特朗普對中美貿易協議應否繼續執行仍然舉棋不定。北京領導人無「連任」之憂,但形勢對中國不利,只能爭取時間謀定而後動。
新冠病毒引起發達國家對全球供應鏈的擔心和憂慮,但過去40年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也不可能全面改寫。美國擔心製造業包括醫療產品設備上過度依賴中國,中國也同樣依賴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美國農產品。
下跌8.9%這個數字,包括的不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加進了去年第三、第四季槍林彈雨的社會衝突,以及去年一度互加關稅的中美貿易戰惡化,跌幅是這一堆因素加起來的效果。
既然美國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香港也是一個據點,況且美國在香港傳統上還有籌碼,不用白不用,但充其量香港只能是中美大戰中的局部戰場,姑且稱之為游擊區,因為敵方所用的戰術,與游擊隊無異。
雷鼎鳴指出,因為人口老化的壓力,香港的儲備早已有巨大的下行壓力,若香港經濟復甦緩慢或香港的疫情與及政治困難解決費時,10年內香港大有用光儲備的機會。
美國社會未必會完全失序,但危急的程度不會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遜色。作為全球名義上最大經濟體、最大進口國,也主宰着全球的美元金融體制,美國經濟出亂子,全球必然遭殃。
這次疫情暴露了中國的不少問題,但亦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短期內,從製造業、供應鏈和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來看,這場疫情將為在中國運營以及與中國企業有合作關係的企業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儘管大國均武裝到牙齒,且不時通過演習「秀肌肉」,但其實都不約而同避免真正的戰爭,取而代之的,「貿易戰」、「經濟戰」便成為選項,美國更是箇中高手。
特朗普還在污名化中國,用「中國病毒」之名包藏禍心,意圖推諉失職的責任給中國,也圖謀藉機打劫中國。這些都是為了競選連任,為了維護政府背後的金主和極右政治勢力,絕不是為了美國人民,為了所謂的「美國優先」。
施永青信心滿滿house730在業界肯定可以佔一個重要地位。雖然同類型的網站已經運作較長時間,有一定的客源,他有信心house730可以在市場佔一席位,因為有兩大地產代理作後盾。
為了防範新冠病毒傳播,各國都採取嚴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如果所有國家都採取嚴格的入境政策保護國民,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終結?筆者認為這不是結束,而是一種形式上更安全、更穩定的全球化的開始。
香港今年第一季GDP肯定難許樂觀,衰退幅度只怕比去年下半年更加惡劣;若然再添上「自我實現」的人禍例如自製恐慌、甚而自甘「攬炒」,則最終受苦的除了香港經濟,還有香港社會,以及香港市民自己。
陳茂波表示,香港過去逾半年的社會事件對經濟衝擊很大,將面對15年來首次的負增長,餐飲服務業失業率升至6.2%。停止暴力,恢復增長是香港經濟能否增長的關鍵。
2019年應在歷史上定位為中美「超限戰」元年,可以確定,此戰一去30年,不因特朗普連任與否而改變,美國的國力相對衰弱卻因特朗普的孤立主義,而眾怒所歸,多四年更好。
科技供應鏈下一階段要留意,是蘋果為首的手機訂單製造。從人口,土地等作為甄選的話,相信印度、越南及泰國極有可能成為受惠生產線轉移的高科技生產鏈重鎮,其中最快可能是印度。
為什麼中國要推出零關稅?大教授自問自答:因為人類文化歷史數千年,只有今天的中國有機會促成舉世零關稅的發展。如果成功,不僅中國自己有大利可圖,整個地球的貧苦人家的生活都會改進了。
據央視新聞,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文本達成一致。
中美貿易戰談談打打,加上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美對抗之勢已成,香港在這場大國「鬥爭」之中沒有什麼角色可以扮演,反而因為「一國」利益要先行,香港只能配合北京的政策,自主發揮的空間近乎零。
一旦出現中小企倒閉潮,美國人會徹底失業,但中國人失業較難定義──在東莞的工作沒了,也可回鄉當農民,這算不算一份職業?因此,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拖慢「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
因為我們一直在說自由貿易,現在忽然間說公平貿易。自由貿易不是免費的,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如同全球化一樣。今天說公平貿易又是否公平呢?自由貿易還存在嗎?
執業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從地緣政治及經濟層面闡釋中美紛爭的因由及歷史背景,認為中美雙方須朝着找尋共同利益及互相了解的方向發展,才可望收窄分歧,化解貿易戰談判的困局。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