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立(左)及湯漢關注司法與教區被政治化的例子中,可了解這類人清楚認識理念暴力和獨斷意識形態的禍害,因而帶有自然的反民粹傾向。(灼見名家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重構政治光譜 迎戰民粹時代

以民粹主義框架分析香港的政治與社會問題,筆者在之前的一系列評論中已作嘗試,不過這次從該框架中卻找出了一條新的政治軸線,可補完目前建制派民主派的單純分野,更立體地標示及整理不同的政治立場與取向。

林鄭為了推動《逃犯條例》,方便把大陸需要的人送返內地,同時建立兩岸四地的「移交實例」,才想到陳同佳案。(亞新社)

陳同佳案 只欠誠意

港府官員碰着政治問題就誠惶誠恐。他們以為只要政治正確就行,但什麼才是「政治正確」?卻一頭霧水,以為事到如今,什麼都不幹就最好了,結果「完美地」演繹了始亂終棄。

我們的特首在學生時代她沒有考全班第一的話就會哭,她總是喜歡講些笑話讓人發笑。(灼見名家製圖)

林鄭鐵石心腸開玩笑

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會對子女在專制政府掌控的法院受審而感到痛苦的父母幸災樂禍。有時我想知道,林鄭、李家超或其他親北京人士是否願意他們的家人面對內地的司法制度?

回顧抗疫的過程,我不否定港府的原意和努力,但這些努力抵銷不了決策中的失誤,例如沒有及時封關。(灼見名家製圖)

又是因為「挑撥」所致?

假如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屬於失敗的話,而港府和建制派的其中一種說法是──「有人挑撥離間,唱衰這個計劃;甚至有人散播謠言,採集的樣本將被送到內地去,引起市民的無謂擔心。」到底這個原因能否成立呢?

第49頁,共100頁 1 48 49 50 10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