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陳嵐

前資深IT市場營銷和公關專業人士,將很多國際知名芯片及軟硬件品牌帶入國内及香港市場。 近幾年,她轉向科創風投領域,致力於孵化和支持用技術為社會帶來改變和影響的初創公司。陳嵐也熱心參與支持培養本地青年音樂家、藝術家的慈善義務工作,並擔任垂誼樂社的宣傳委員會主席。她同時也是一位作者,文章散見於香港報章和網上媒體,並曾出版親子藝術教育書籍。
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於今年7月中揭幕。(主辦方)

走入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現場

港府在面對社會結構和產業結構急劇變化的當前,實在需要拿出魄力和行動力來盡快啟動一些新的思路和倡議。大地藝術節尚可以在如此偏遠的里山獲得成功,交通便利又有得天獨厚自然資源的香港又如何會不行呢?

威尼斯雙年展每年舉辦,在藝術和建築之間交替,這是全球最古老也是最着名的雙年展。(Wikimedia Commons)

把參觀者當成了「外人」的威尼斯雙年展

在威尼斯的藝術雙年展,「處處是外人」,這個主題旨在探討邊緣群體的歷史和現狀,並引發社會關註。許多集體展覽和國家館都呼應了這一主題,展出了原住民藝術、非洲黑人藝術、酷兒藝術等弱勢群體的作品。

風暴王藝術中心可能有着美國最大的當代戶外雕塑收藏,我們那天的步數APP顯示我們纍計走了3萬多步,真正體會了「看藝術是個體力活」這句戲言。

蹓躂全美最大雕塑公園 觀賞大師傑作

在一個戶外的空間中,雕塑往往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會和大自然一起共生,最終成為這片土地的一部分。而做為觀者的我們,和雕塑一樣,同樣只是這壯麗景色中的一部分。我們身處其中,自觀自省,或傷感,或激揚。

筆者更喜歡安藤忠雄為酒莊設計的這個長椅,簡單卻有形 。

迷失的藝術酒莊──南法藝術行

件件都是藝術界「大咖」的作品;筆者也相信酒莊在放置和呈現上做了一定的規劃。 然而,總體效果卻是差强人意。有些作品放的不是地方,有些作品更是為「集郵」而「集郵」。

圖一:中之島美術館,屋頂上懸掛著和當年一樣的廣告氣球。向1960年具體派的「國際天空藝術節」致敬。

關西探藝之旅

筆者建議以大阪為起點,探索附近三個在建築和藝術上都有相當話題的美術館,來一次三天的文青之旅,讓疫情後的旅途多一些心靈上的探索。

很多人因為Akari燈具而認識野口勇。Akari就是日文「光」的意思。(網上圖片)

紐約的秘密花園──探秘野口勇博物館

野口勇是一個傳奇,一位理想主義者。他既是公認的雕塑大師,也是設計師、園藝師、陶藝師、攝影師、傢俱設計師及舞美設計師,從雕塑跨界到景觀園林設計,將東方的空間美學融入西方雕塑和功能設計中。

我們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沙,出現在了一個小小的房間裏,並被設計呈現出藝術的造型,那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圖片:受訪者提供)

一沙一世界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

這次的展覽源於過去這幾年戈勃朗和香港之間緊密的連結。(灼見名家製圖)

人文主義者的色彩

戈勃朗非凡的多樣性和創造力是由對實現自然與人類平衡的追求所推動的。他發現了複雜性之中最簡單的特質,這樣的藝術有一種全世界共通的魅力。

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拍賣官。

亞洲現代藝術市場進入新篇章

郭東杰是香港土生土長、本地培養的人才,在港大主修中國歷史出身。學歷史的人重思辨,且看一位讀歷史的掌管現代藝術部對這個市場有何更具歷史維度的想法。

李希特今年已是88歲高齡,是畫價最高的在世藝術家之一。(Shutterstock)

直面時代──談葛哈‧李希特的藝術

電影《無主之作》是以德國當代藝術大師李希特的前半生為原型而創作的,講述了主人公身處無情變化、謊言處處的時代,卻依然目光清澈,堅持自我,大概會讓2020的我們特別感動。

「飄雅活藝」將在香港傳統的工藝失傳之際,於活化了的舊香港卑利街努力保育傳承。(Wikimedia Commons)

卑利街上的新風景

「香港的故事會由我們講下去。」飄雅活藝基金會創辦人陳雅文希望傳統工藝也當如這個美麗海港,於「樹林斷絕處,山巒乍現」,在改變和創意中重生。

觀賞藝術品最好是直接看原作,而原作又最好不是在美術館看,而是去藝術家的故居或創作有關聯之處。 (Pixabay)

藝術的朝聖

王安憶去年的一篇文章——《朝聖》,開篇就是一句:「去博物館看名畫名作,很像朝聖」,這句話,莫名地就撩動了我這麽多年在世界各地參觀美術館的種種回憶。藝術大概是將來唯一幾艘能普渡我們人類的方舟之一。

「再遇」展覽現場(Sin Sin Fine Art Gallery提供)

遺忘和再遇

人類學會了開啓遺忘的機制來保護自己。這也解釋了人們將「沙士」病毒的可怕和經歷的種種恐懼遺忘。此刻新冠肺炎肆虐,也許正是好好審視一下記憶庫的時刻,到底我們遺忘了什麼?

雕塑家夫婦Cynthia與Nicolas於交易廣場中央大廳的展覽。

自然與雕塑

Cynthia和Nicolas把大理石這個一點都不「現代」的材料賦予了當代的生命,而自己也在這種創作的激情中一直活在當下,讓時間停留。

音樂會共10首曲目,首先以一首氣勢磅礴的《大唐禮贊》開場。

一場聽覺和視覺的盛宴

香港人,多聽西方古典音樂,但這次音樂會操中廣東話的觀眾卻佔了大半,有些更在音樂會後表達了他們對壁畫上的故事、樂團所用的樂器的濃厚興趣,看來敦煌音樂在本地立即捕獲了不少知音。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