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一個中國」考驗了美國70年

列根之後的白宮領導人,也早從他們的先輩領略到,為了統一中國,北京會絕對以武力奉陪到底,而且是有能力和美國軍事周旋到底的。
封面圖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J. Trump Facebook圖片)
 
特朗普在上任前一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被問到台灣海峽「一個中國」的議題時,他說要和中國展開全面關係的談判,包括一個中國的問題,還語帶威脅地說如果中國仍一意操縱人民幣貶值去爭取對美貿易的優勢,他會重新考慮一個中國的政策。
 
這次的訪問對照於他先前和蔡英文直接通電話11分鐘,打破以往美國總統不和台灣領導人直接通往的禁忌。前後表態已足以說明無論是對俄或對華的關係,他上任後肯定不會是蕭規曹隨,至於他能改變到什麼程度?除了要用他的主觀意願外,中國的客觀條件能否讓他如願以償,也並非他說了算的。
 

美國歷屆總統承認一個中國

 
尤其是一個中國的問題,中美已交手了近70年,歷經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遜、福特、卡特、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小布殊,以至奧巴馬,可以說是沒有一個總統敢公開而正式地否定一個中國。
 
而中國的歷屆領導人,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江澤民、胡錦濤,以至現在的習近平,也都對上述歷屆的美國領導人說得很清楚:一個中國就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主權不能分割的一部分,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常合法的外交關係,便必須立即承認北京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在同一時間也就否定了在台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際地位。
 
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這樣的立場是絕對沒有妥協的空間。也正是為了這個主權無可妥協的立場,早在1948年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南京時,毛澤東曾派出黃華到南京去和美大使司徒雷登接觸有關建交的問題,因為當時杜魯門不願放棄承認中華民國,雙方接觸沒有結果。
 
之後花了22年直到尼克遜於1972年訪問北京前,美國在1971年先行放棄支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身份,以向北京示好,也因此激怒了蔣介石而退出聯合國,如此一進一退,正好說明了無論是蔣介石或毛澤東,兩人都不會在美國壓力下接受一個中國在大陸、一個中國在台灣的「兩個中國」的外交承認。
 

中美在1979年建交

 
也正是中華民國退出了聯合國,北京才同意和尼克遜簽下第一個中美協議《上海公報》,裡頭的條文雙方清楚地表明只有一個中國,而且也寫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即使如此,北京與華盛頓也沒立即建交,要等到卡特當總統之後的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法定的外交關係。也同時達成第二份中美公報,即《中美建交公報》,更清楚寫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也不會和台灣維持正式的外交關係。
 
中美建交後,卡特政府在國內保守勢力和親台派的壓力下,向國會提出了《與台灣關係法》,經兩院通過後成為法律。 《與台灣關係法》竟然列入「保證台灣安全」的條款,規定美國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防禦物資和防禦服務。
 
中國對此感到不滿,而於列根擔任總統期間,在1982年8月17日與美國簽署第三份公報即《八一七公報》。
 

美國繼續出售武器給台灣

 
美國在該公報中就對台售武問題做出了明確的承諾,最重要的三條包括:
 
• 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
 
• 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
 
• 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不過,美國歷屆政府並沒有遵守《八一七公報》,而是繼續售賣武器給台灣。這也是兩國一直在爭論的課題。
 
列根之後的白宮領導人,也早從他們的先輩領略到,為了統一中國,北京會絕對以武力奉陪到底,而且是有能力和美國軍事周旋到底的。杜魯門在韓戰時已領教過,尼克遜也在越戰領教過,雖然這兩次戰爭不是為中國統一而觸發的中美戰爭,但韓戰已警告了杜魯門阻止了蔣介石反攻大陸,因為美軍全力以赴去打韓戰也都無法擊退中國的志願軍,更遑論要到大陸去幫蔣介石反攻?
 
越戰更讓尼克遜本身及其以後的繼承人看到連一個小小的越共也把美軍打得兵敗如山倒,要陪台灣去分割大陸,更是不可思議了!
 

北京接受事實承認

 
有過近70年的中美交手,美國歷屆總統已深知在北京的一個中國立場上,與台斷交後在台設立非正式的在台辦事處,以處理商貿文化教育的非官方事務可以忍受,美國對台售賣軍火北京也會抗議,但也只能有限度的忍受。
 
在北京心目中,這些都屬國際外交承認的事實承認(De-facto Recognition),而非法律承認(De-jure Recognition),只要不設立正式的領事館或大使館,普普通通的辦事處,無傷大雅,也就算了!
 

中國不會接受拿一個中國談判

 
可是,在特朗普心目中的一個中國若是在現有美國對台關係的基礎上,再跨前一步,把對台關係升級為正式的法定官方外交關係,例如把在台辦事處升級為正式派出外交官員進駐台灣,而台灣也派出正式的外交官員到華盛頓進駐,那怕是這種官式交往也只是正式外交關係中最初級的層次,那怕只是領事級的層次,還未到大使的層次,對北京來說,便是美國在推行「一中一台」或是「一邊一國」,又或是兩個中國,最起碼的是已放棄美國一向承諾的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了。
 
這在中美過去70年來從沒發生過的事,是不是特朗普認真有膽識,準備不惜與中國開戰也要搞「兩個中國」呢?又或是他這麼說也只是在打台灣牌,藉此迫中國在外貿與貨幣政策上對美作出讓步?
 
特朗普已經上位了,到目前為止用他所說所做的動作來評估。在其組閣的人選來說,他重用了傳統基金會一向以反華著稱的人員、億萬富豪和退役高級將領,有了這幫對華主張強硬的鷹派保守人物,再加上在他們的影響下,特氏確也打破過去白宮主人不與台領導人直接交往的禁忌。雖然在11分鐘電話交談後,盛傳他會在蔡英文訪中美洲路過美國本土時,他本人或其執政團隊成員會和蔡見面,結果並沒有發生。
 

中美關係可能不樂觀

 
可是正如他所說的,待他上台後的初期會給中國一點時間去好好談判,除了金融與經貿議題外,一個中國也是談判的籌碼。這說法中國能否接受,以過去中國一再強調的不會拿台灣主權問題來談判,而且指明這是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可見不把一個中國放在談判桌上則已,否則連談判的議程也沒法取得共識,其他的問題也就免談了!
 
看到了特氏對《華爾街日報》的訪談後,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人已公開表明不會接受任何有關一個中國的談判,雖然這還只是外交部第一關的發言,再下去,特氏本人或是其執政班子出來再說同樣的話,北京自會派出更高層次的外交發言人去回敬。
 
特朗普在元宵節前夕向中國人拜年。他和中共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廣泛談論美中關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同意遵守中國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表明他接受國際政治現實,不敢碰觸中國對台灣問題的底線。這樣一來,美中關係眼前應該不致惡化。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