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股權的羅馬競技場上,向來只有掠奪者與獵物的分野。但當2025年的號角響起,角鬥士們突然調轉矛頭──昔日的資本掠食者,竟開始吞噬同類肢體。私募基金相互併購的狂潮,正以驚人速度重塑行業版圖。當GP併購交易創下歷史新高,這場同類相食的饗宴,堪稱資本市場最弔詭的黑色幽默。
回水和回報
資本返還(capital return)的97美分的魔術:2024年寫下私募史詩級轉折,七大巨頭(私募界的上市七雄、與二級市場的科技七雄無關)實現36%退出收益的增幅,資本返還率與募資規模首度逼近一比一的魔術數字:是年每募集1美元、同時返還97美分從退出而來的回報。這記漂亮的資本「回水」,昭示行業正從募資競賽轉向價值兌現的博弈。儘管募資動能未減,但2025年的角力場將見證更殘酷的現實:當返還率成為新的聖杯,巨頭們的野心是否撐得起投資人的期待?
回報率慘遭公開市場逆襲:數據揭開「華袍下的虱子」,24年私募七雄的中位數年化回報率僅9.1%,在標普500同期暴漲25%的對照下,略顯尷尬。私募基金固守着相對於私募債市的戰績,卻未能給投資人一個滿意的「(欠)流動性溢價」。這或許解釋了為何野蠻人要調轉槍頭──既然發覺征服被投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愈發吃力,何不吞併自己的同類以擴張版圖?畢竟在資本叢林,弱者永遠是最好啃的骨頭。
永續資本作為自我救贖的行為:2024年見證私募界的「永生革命」──七大巨頭狂抽水1.6兆美元永續資本,年增率19.2%。這種擺脫退出週期的煉金術,讓黑石、KKR等巨頭得以無限續命。當傳統私募基金還在為退出時機抓耳撓腮,永續資本巨輪已碾壓出新的生存路徑──而這恰是併購同業的最佳彈藥庫。
GP併購狂潮:資本界的諾曼第登陸
真正的好戲卻是在資本業自身的買賣戰場:2024年141宗GP交易,較前年暴增近倍。貝萊德125億美元吞下GIP、120億吃進HPS;Ares以52億豪奪GCP──這些交易揭開新紀元的序幕。當參股投資進化成全面控制,私募巨頭們正改寫遊戲規則:與其一單一宗的投資個別企業,不如直接買下上層的投資航空母艦!
但問題依然懸宕:當野蠻人互噬成癮,究竟會誕生萬億巨獸,還是引發行業雪崩?估值泡沫隨着交易熱度膨脹,併購者真能從同類血肉中榨出超額回報?這場金融街的《飢餓遊戲》,參賽者既是獵人也是獵物。當黑石們開始收購黑石們的收購者,資本世界的黑洞也許已給戳開。
此刻,私募戰爭已從企業併購,升級為行業架構師之間的對決。這些穿着西裝的野蠻人能否駕馭自己釋放的蠻力?答案或許藏在永續資本的迷霧中,又或許,根本沒有答案──在資本永恆的輪迴裏,今天吃人的,也許是明天的午餐。
註:本文參考Pitchbook 2025的數據。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