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y 25 2025 07:59: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麥萃才:港交所合併倫交所 股東潛在回報較佳

麥萃才認為合併後的交易所會成為世界第三大交易所,可成為內地企業面向世界融資的跳板。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亦可借助倫交所的交易平台實現。

9月11日,港交所提出併購倫敦交易所(倫交所)的建議,旋即被倫交所拒絕,但港交所並未因此放棄,有消息更指港交所提出「敵意收購」倫交所的機會增加。

坊間評論對港交所併購倫交所的建議眾說紛紜,言人人殊。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則着眼於兩交易所合併後的協同效應,認為合併後的交易所會成為世界第三大交易所,可成為內地企業面向世界融資的跳板。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亦可借助倫交所的交易平台實現。若論股東潛在回報,兩所合併方案也較佳。

非關滬深兩地與港競爭

麥萃才周二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題為〈港交所倫交所合併 協同效應更大〉文章,指出要併購倫交所的原因,並非如有評論指港交所有感上交所及深交所的競爭,希望鞏固香港優勢。他指出,這種把深圳、上海及香港視為競爭對手,大家互相競爭的看法「實在太片面」,「中國三間股票交易所,只有港交所是上市公司,且用港元作交易,香港又沒外滙管制,做併購活動難度會低很多」。

其次,「內地科技股的上市地點,不是選擇美國便是香港。考慮到現時的中美關係,如港交所與倫交所合併,內地科企便多了一個選擇,可到倫交所上市」。

合併後一帶一路融資更方便

麥萃才指出,香港與英國一樣沿用《普通法》,在法律保護、市場監管有相似之處,企業的合規成本,特別是兩地上市,「應該能大為節省」。在英國上市能接觸歐洲客戶,「因為歐洲的投資者會有興趣在歐洲時區中,買賣中資企業的股份」。港交所如果併購了倫交所,將是一個橫跨歐亞時區的合作;「港交所是亞洲時段的主要股市,而倫交所服務範圍涵蓋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港交所與倫交所覆蓋的市場範圍,並沒有太多重疊。如再細看外國企業到倫敦上市公司的分布,便不難發現,首幾位國家包括俄羅斯、南韓、中東等都是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地。如企業要在一帶一路沿綫地區發展,有融資需要,有交易所能提供歐亞的交易平台提供多幣的融資選擇,一天有18小時的交易時段,相信競爭力會很大」!

港交所或提出敵意收購

然而,倫交所卻在9月13日拒絕了港交所的併購建議,理由包括:一、港交所的建議不符合倫交所的戰略目標;二、建議終止對Refinitiv的收購,打亂了倫交所原先的發展策略;三、港交所的股票缺乏吸引力,以及四、併購估值偏低,作價不足反映倫交所的真實價值等。

麥萃才認為,如果港交所邀約倫交所併購不行,敵意收購便是另一選項。總之,倫交所若與港交所合併,協同效應會更大,「合併後的交易所成為世界排名第三大的交易所,吸引區內的公司上市,亦可成為內地企業面向世界融資的跳板。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的倡議亦可借助倫交所的交易平台實現。論股東潛在回報,兩所合併方案似乎較優」。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