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

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

羅卡原名劉耀權,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但「卡叔」之名,在影視文化圈中,可謂無人不識。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18-01-25
字旅相逢

圖片:受訪者提供

標籤: 港產片編劇羅卡藝術電影
訪問當日,羅卡攝於家中。(作者提供)
訪問當日,羅卡攝於家中。(作者提供)
0
SHARES
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訪問那天,是正月初十。天氣陰陰冷冷的,還下着微雨。

坐港鐵到西營盤去,下了車,沿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旁的小路往上走,就是城西公園,只見三三兩兩的老人家在運動,走過公園,就是列堤頓道。

踏進羅卡、汪海珊的家,只見一室皆花──大部份是水仙。

「那有情人節送水仙的!」珊姐其辭若有憾焉,其實可能心喜之。

她端出已煎好的糕點,放在茶几上。

我和卡叔坐在沙發上,邊吃東西、邊喝茶,便開始聊起來。

我們從他的學生時代談起……

數理根芽藝文栽

少年時代的羅卡,一直在澳門生活,德明中學畢業後,才到香港唸書。時為1957年,他以自修生的名義報考崇基學院,進崇基後,唸的是數學。當時的數學系,要做很多習作,不停的計數,令他逐漸失掉學習的興趣。

「不過,無論如何,大學教育起了啟廸思維的作用。」羅卡說。

大學三年級時,他投稿《大學生活》,又去聽講座,開始接觸文藝、哲學,他特別喜愛閱讀思想性的作品,也喜歡看電影。

1961年畢業後,原打算去當教師,因為認識《大學生活》的社長、主編林悅恆的關係,陰差陽錯,進了《中國學生周報》。

「我拿着林悅恆的咭片,去見《周報》的社長胡菊人。然後就上班了,第二日已經要出去做採訪。」羅卡說。最初是當記者、助理編輯,幾年後才當上總編輯。

羅卡接着說:「進入周報之前,我熱衷於數理和現代哲學,與殷海光的弟子林悅恆、羅業宏、黃展驥很談得來,經他們指點,嘗試研讀西方分析哲學、邏輯學、行為科學。進入周報後,好像踏進全新的領域,培養出對文學藝術的興趣。」

他先是認識了陸離、張浚華等同期編輯,大家並肩作戰;稍後又認識了由台來港的戴天、蔡炎培、邱剛健,並愛讀他們的詩,大家成為好友。

那時,他喜歡閱讀大陸翻譯的電影理論書,以及評論電影的刊物如《電影藝術》,也愛看台灣的文藝刊物,如《現代文學》、《現代詩》,獨立評論如《文星雜誌》、《自由中國》,逐步擴大了個人的思想領域。為了編好電影版,又經常訂閱讀西方的電影書刊。

《周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中學生和知識青年,內容既有生活與思想、社會評論、文學藝術(包括電影)欣賞,又有詩、散文、小說的創作;有輕鬆的「英文版」,亦有諧趣的「快活谷」,園地完全開放,讓讀者投稿。當時既邀約名家如唐君毅、余光中、柏楊、朱西寧等供稿,又公開園地讓年輕人投稿,於是形成名家和中學生習作兼收並列的畫面。

羅卡回憶,《周報》就像一個大家庭,經常為讀者提供課餘活動,有學術講座、文藝創作班、戲劇和音樂小組,還有體育、旅行等,編者和作者一同參加,也有通訊員的設立,編、作、讀者的關係非常密切。當時的編輯,亦如教師一般,替學生改稿,甚至和作者通信交流,談文論藝,或閒話家常,因而培育了不少文藝青年。

最初,《周報》的電影版是總編輯黃碩儒編的,後來他移民,自1962年開始,羅卡便接替他編電影版,開始聚集多一些人,如陸離、西西、金炳興、戴天、陳任、震鳴、舒明、林年同、石琪、吳昊、梁濃剛、楊凡和杜杜等,可謂人才濟濟,經常搞專輯、組織座談會,1965-69年是電影版的全盛時期。1968年同人又組織了「大學生活電影會」,招收會員,公開放映電影和舉辦實驗電影展。

六十年代的中後期,是世界青年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如法國的學生運動、美國的反越戰運動、捷克的「布拉格之春」等,香港也有六六年「反天星小輪加價」的青年絕食示威、六七年的「反英抗暴」……

六七年是個轉捩點,當年的暴動,令羅卡受到很大的衝擊,他感到很困惑,好像一直置身象牙塔內,與社會脫了節。現實的世界,不像藝術世界那麼理想,美好得讓人陶醉,它其實很嚴峻冷酷,充滿矛盾衝突和勢利醜惡,但羅卡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闖一闖,認識現實的更多層面。

1967年底,羅卡離開了《周報》,但仍在電影版寫影評。此後幾年,他多次轉換職業,包括幫忙邵氏朱旭華(朱伯伯)主編的《香港影畫》編寫專題;在《電視周刊》、《亞洲周刊》當過記者、編輯,同期在麗的電視兼職幕後;又在小型政論半月刊《知識分子》當上一人主編,「一腳踢」做了一年多,但全都未能持續下去。他切切實實地嘗到生活的不安定、思想無出路之苦。

在邵氏訪問張徹。前左:西西、陸離、張徹;後左:舒明、羅卡、陳任。

甘苦隨緣眼界開

在這段日子裏,羅卡與《70年代》的吳仲賢、莫昭如等人來往較多。大家都是不滿現實的青年人,受到時局和友輩的影響,他也一度介入香港的社會運動,參加了《70年代》組織發動的反美示威,在美國領事館前、天星碼頭前靜坐抗議美國越戰升級。1971年2月初,為響應海外保衛釣魚台運動,反對美日侵佔釣魚台,示威者到中環的日本領事館抗議,羅卡負責策劃,為他們拍攝紀錄片,報導示威前的集會和現場被拘捕的經過,鏡頭下不乏難忘場面。

恆星戲院是香港最早期的藝術戲院,永熹影業公司的老闆莫玄熹與合夥人投得行將拆卸的新世界戲院,改名「恆星」,於1971年1月8日開幕,而且還在《周報》刊登廣告,自稱「影藝之宮」。最初搞得有聲有色,放映了維斯康提《異鄉人》(《陌路相逢》)、敕使河原宏《砂丘之女》等高格調的影片,其後因股東間發生意見,未能維持下去。羅卡在恆星戲院負責宣傳工作,發新聞稿、廣告稿。表面上風光,其實薪酬很低,工作環境又差。「每天在戲院天井的臨時鐵皮屋工作,密不通風的,天氣轉熱時只好赤膊上陣,做了大約半年。」他笑着說。

那些年,意大利是電影人心中的聖殿,不少電影的愛好者都往意大利跑。

六十年代後期,從意大利讀電影回來的劉芳剛,在香港的國泰電影公司任職導演。同期,《周報》的同道中人,包括石琪、吳宇森、林年同、趙德克、金炳興等,都先後進入國泰工作。金炳興曾當劉芳剛的助導,亦於1970年往意大利讀電影。朱旭華的公子朱家欣也曾留學意大利,讀的也是電影。

在朱伯伯和和金炳興的影響下,羅卡也有「朝聖」之意。

「其實是在香港苦無出路,唯有『逃出香港』。」他毫不諱言。

羅卡1971年離港前遊東坪洲。

1971年7月,羅卡乘搭飛往歐洲的廉價包機,同機有《70年代》的吳仲賢和他的一群戰友。他們去的是巴黎,羅卡去的卻是羅馬。

當年,在意大利入學並不難,報讀公立學院學費很低廉。羅卡先在羅馬美術學院「掛單」,等機會進入電影學院,但身邊積蓄不多,課餘要找工作幫補生活,很不容易,他只能做散工。從中國餐館侍應、到煮中國菜,以及片場臨記、配音,他都做過。

那時,意大利受到西歐反建制運動的影響,罷工罷課無日無之,政經情況紛紛亂亂。電影學院的正規課程已停止開辦,只有少數師生自行開設短期課,免費授課之餘,還帶領學生拍攝有關社會意義的習作,即所謂“Teach in”。他平日自學意大利文,到電影學院聽“Teach in”課,參與拍攝過一部羅馬空氣污染的紀錄片。

羅卡住在窮學生和工人聚居的平民區,接觸到不少搞反建制運動和藝術的當地青年,體會到他們的迷惘、熱情和理想。他又到過巴黎探望吳仲賢等人,眼見他們過着公社式生活,他們輪流工作、互相扶持,學習社會政治理論。當年目睹他們的漂浮和苦幹,激動和喜悅,其後回港實踐群眾運動,得知他們的種種堅持、種種轉折,以及付出的代價。羅卡只是感慨滿懷,不知如何評說。

從貧窮但樂天的意大利平民生活中,他學會了在紛亂的環境中,如何平淡自處,亦從中學習到從藝和做人之道。

在羅馬適遇電影拍外景,前景有鬍子的是羅卡。

潮生潮落本尋常

1973年夏,羅卡從意大利回來後,在商台做節目寫稿,並在無線當兼職編劇。1974年,正式加入無線電視,搞編導和劇本創作,後來轉任行政,前後工作了十年。

那時,周梁淑怡在主政,栽培了不少創作、製作的人才,可說是無線的黃金歲月,也是創作最自由的時期。1975-79年間,匯聚了不少文藝青年當編劇、導演,如陳韻文、李碧華,吳昊、陳翹英、冼杞然、舒琪、方令正、李茜、許鞍華、嚴浩、譚家明、章國明、徐克、蔡繼光、卓伯棠……。無線可說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基地,培育了一批電影人才。1979年,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已捲起了千堆雪。

談到這裏,他突然想起了「香港大舞台」。話說莫玄熹自退出「恆星」後,一直希望找到一間合適的戲院,再度大展拳腳,1975年,以平價租下即將拆卸的香港大舞台,找到劉天賜、鄧偉雄、汪海珊和羅卡合股,一過其戲院老闆癮。香港大舞台位於今天灣仔合和中心的原址,上座率向來偏低,被行家視為「大棺材」。他們偏偏不信「邪」,嘗試在灣仔建立一間街坊藝術戲院。開幕之初,上映花生電影《聰明狗走天涯》、黑澤明的《紅鬍子》足本,其後陸續推出諸如大島渚的《儀式》、杜魯褔的《偷吻》、《婚姻生活》,以及一系列專題電影展,花了不少精力,卻欠缺天時地利,仍是虧本。

香港大舞台戲院大堂,放映《紅鬍子》海報。

他記得在一個氣溫只有攝氏四度的早上,十點半早場,放映《婚姻生活》,僅得一人購票入座,最終還是受勸「退票」──他淡淡道來,卻不無感慨。

戲院的最後一夜,特別選映波丹諾維奇的“Last Picture Show”作為最後一場電影。當晚九點半場,不少有心人聞風而至,前來捧場。「冷清得來亦甚有氣氛,大家屏息靜氣,欣賞這場告別之作。」羅卡憶述當年的情況,雖然是慘淡經營,但卻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香港藝術中心於1977年成立,而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則始創於1978年1月,由蔡繼光發起,羅卡、吳昊、林年同、磊懷、徐克、劉成漢、冼杞然等率先響應。當時的浸會大學院尚未有影視系,「中心」計畫開辦電影課程文憑班,期望培育電影人才。

1978年初,電影文化中心在藝術中心舉辦「中國電影回顧展」,放映三四十年代的經典國片20多部電影,由於影片是借來的,又不用付場租,賺了10多萬元,可用作「中心」開辦經費。同年2月正式開辦包括電影導演、編劇、攝影的文憑課程,可惜只辦了兩年,就因資源不足,只能化整為零。

當時導師的陣容強大,包括梁立人、陳樂儀、徐克、唐基明、鄒長根、嚴浩、方育平、蔡繼光、吳昊、邱剛健、羅卡、舒琪、劉成漢等。與此同時,中心亦定期舉辦各類電影文化活動,放映中外經典影片,推介本地的新人佳作,舉辦講座,以及出版會訊「電影人」。

陳榮照、朱嘉懿、陳果當年在中心任職或半工讀,以及其他學員柯星沛、林紀陶等,都因導師演的提攜進入電影界,其後成為專業製片、編導、攝影師。此外,還有盧子英、張偉雄、許素瑩、施潔玲等,至今仍活躍於電影界、文化界。

1983年,電影文化中心和藝術中心合辦「20至40年代中國電影回顧展」,放映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令這齣電影重新「放射出讓人目眩心驚的光芒」。此後,該片不僅被評為中國電影90年的十部經典作品之一,更被香港電影評論界評為世界百年電影史上的十大經典之一。

電影文化中心當年的職員和羅卡、古兆奉攝於1986年。

埋首港片十餘載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開始舉辦以來,羅卡一直都從旁參與,至1990年,正式加入做節目策劃和編輯。當時,李焯桃、黃愛玲分別負責「國際電影」和「亞洲電影」,羅卡則埋首「香港電影回顧」,開始專心研究香港電影。

在電影節一做十年,直到2001年才轉往「香港電影資料館」工作。

任職電影資料館期間,主要做節目策劃,直至2005年6月底才退休。五年來,比較難忘的,要數策劃紀念任劍輝逝世15周年的特備節目,邀請了白雪仙女士擔任主禮嘉賓,除放映《大紅袍》修復版,還預備播放一個專為「任白」攝製的錄像特輯,由「桃花源工作坊」的吳國亮負責製作。首映禮當天,「仙姐」已到了,但錄像仍未到,大家都焦急得直冒汗,幸好在典禮開始前,錄像「準時」送抵資料館。

「特輯其實拍得蠻不錯,拍出傳統與現代的對比,將城市之光與粵劇之光兩相對照,而仙姐也感到很滿意!」他不忘補充。

方育平的《父子情》首映,新秀導演來賀。左起:黃志強、泰迪羅賓、方育平、章國明、徐克。

出本無心歸亦好

從2005年到今天,已超過十年。不過,羅卡退而不休,仍孜孜不倦地,繼續香港和中國電影史的研究,拍紀錄片,以及出版不同類型的書籍。

作為資深的電影文化工作者,他編著的作品亦不少,如2006年的《香港電影點與線》──他的自選集,長談短論香港電影;而2012年出版的《60風尚──中國學生周報影評十年》,則是1961-1970《周報》電影版初步的文獻整理,堪稱一次「十年回顧展」。

至於紀錄片的製作,則始自1999年,當時他在演藝學院任教,與導演蔡繼光合作,擔任《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2001)的監製與編劇;其後,亦參與監製了新加坡女導演陳彬彬的紀錄片《Crossings: John Woo》(2004)。近年與香港城市大學的魏時煜教授合作,監製《金門銀光夢》(2014),介紹了三、四十年代「南華第一位女導演」伍錦霞。此外,又與導演陳榮照合作,為香港電台《華人作家系列》拍製了紀錄片《四人行》(2014),寫四位戰後在香港成長的作家:小思、古蒼梧、陸離、石琪,他們年青時,以同學或是以《周報》編作者的關係結緣,友誼一直維持,至今不變。

目前,羅卡正在製作兩部紀錄片,其中一齣介紹旅法作家綠騎士和夏婕(註1);另一齣則與魏時煜教授合作,說的是兩個古巴花旦的故事(註2)。

2005年羅卡退休後遊泰山。

朝朝暮暮情永在

羅卡原名劉耀權,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但「卡叔」之名,在影視文化圈中,可謂無人不識。看他的影評,始於中學時代,但我跟他並不熟絡。訪問那天,我們卻愈談愈投契。在電話裏,跟他約定,專訪大約只談兩、三個小時,但話匣子打開後,便沒完沒了。

卡叔和珊姐,都是好客之人,尤其是珊姐,不斷端來的糕點──蘿蔔糕、芋頭糕、馬蹄糕,實在令人難以抗拒。不暪你,當天的下午茶,喝的是卡叔親自泡的咖啡,吃的是珊姐親手做的朱古力,可真口福不淺!

這天,他們還請我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飯。吃過飯後,我們又繼續聊。從二時半開始,至晚上十時半,想不到,我在他倆的家,竟逗留了八個小時。

離開的時候,天還下着雨,我打着傘,走下斜斜的街道,黑暗中,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校園仍隱約可見。驀地,我想起了蕭紅,也想起了許鞍華的電影《黃金時代》。

面對文學、電影,擇善而固執,蕭紅如是,許鞍華亦如是,卡叔何獨不然?

註1:香港電台華人作家系列II第二集的《法國的旅人》,已於2016年12月11日播映。

註2:《古巴花旦》將於2018年2月11日在香港首映。

原刊於《大頭菜文藝月刊》第9期,2016年5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專訪魏時煜談《古巴花旦》(二之一)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專訪魏時煜談《古巴花旦》(二之一)
  • 香港電影業怎麼了香港電影業怎麼了
  • 從《拾香紀》到《異鄉人》──陳慧專訪從《拾香紀》到《異鄉人》──陳慧專訪
  • 從編劇訓練到小說創作從編劇訓練到小說創作
  • 劉震雲:我是作家,為什麼馮小剛找我當編劇?劉震雲:我是作家,為什麼馮小剛找我當編劇?

0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文學士及教育碩士。資深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創作教學。自少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深信路上有人,就有風景。年輕時迷戀電影,曾往巴黎尋夢一年,然後發現——最愛,還是寫作。著作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我的學生二三事》(1992)、《不一樣的學生》(1994)、《字裏風景》(2017),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編著),《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與鮑國鴻合編),以及《字旅相逢——香港文化人訪談錄》(2019)、《字旅再相逢——12位香港文化人的故事》(2020)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港產片編劇羅卡藝術電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段崇智校長表示,最近ARWU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大連續兩年排名第三,僅次於清華和北大,而在香港院校中是第一名。
灼見專訪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5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灼見專訪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4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13日)下午4時在政總舉行記者會,說明未來3場重要選舉時間及相關重要措施。(香港新聞網圖片)
灼見報道

3場選舉日期敲定 煽惑選民投白票恐觸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3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影片

  • 術數名家文相濡:五個玄機推測拜登今年有血光之災? 美國金融大動盪有分裂之象
  • 曾鈺成:政改以往透過「循序漸進」已成絕路 以「愛國者治港」重新出發達至雙普選
  • 金耀基教授: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 未來願景是建構現代文明強國
  •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最早闖進大灣區建發展平台 有志者想創業創新須走出舒適圈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 張炳良教授:香港原有普選路線圖已窮途末路 中央提出新軌道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 術數名家文相濡:辛丑400年中國多災多難 2021美國呈現敗象 大陸剋制西方
  •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為大灣區引進外國大學資源 趁西方反華浪潮搶先吸納傑出學人
  • 曾鈺成:注射疫苗無提高心臟病人死亡風險 政府須提供背景資料釋除市民疑慮
  • 雷鼎鳴:中國敢於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團結世界多國迎接中美新冷戰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馮珍今
  •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本社編輯部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修行的量和質修行的量和質 常霖法師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 益行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本社編輯部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 本社編輯部
  • 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 施永青
  • 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 朱鶴亭
  • 人間四月天人間四月天 譚寶碩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 施永青
  • 香港的內憂外患香港的內憂外患 彭泓基
  • 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 高希均
  • 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 洪 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