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江迅:又被當局查封:我真想罵人

江迅:又被當局查封:我真想罵人

當時我正在會所寫稿,寫獨家專訪前警務處長曾偉雄的稿子,一聽公眾號又被封,猛地合上電腦,突地站起:我真想罵人。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19-08-28
書海尋珍

標籤: 亞洲周刊微信民陣江迅私語人生逃犯條例顏色革命
幾乎人人都在玩微信,是不是可以說,玩微信的每個人,遲早都能捧出自己的一部又一部書?(Shutterstock)
幾乎人人都在玩微信,是不是可以說,玩微信的每個人,遲早都能捧出自己的一部又一部書?(Shutterstock)

又一個突如其來。6月22日,零傳媒同事告訴我,《獨家》微信公眾號又被查封了。通告說:「由用戶投訴並經平台審核確認,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已屏蔽所有功能至2019-06-29。如果再出現違反《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協議》的行為,屏蔽期限會加長或永久封禁。如有異議,請到mp.weixin.qq.com發起申訴。」

當時我正在會所寫稿,寫獨家專訪前警務處長曾偉雄的稿子,一聽公眾號又被封,猛地合上電腦,突地站起:我真想罵人。

其實,13天前,我們的這一公眾號曾被封號1個月。那是6月9日,「所有功能被屏蔽至2019年7月9日」。賬號被查封的通知書說,「由用戶投訴並經平台審核確認,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已屏蔽所有功能至2019-07-09。如果再出現違反《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協議》的行為,屏蔽期限會加長或永久封禁,如有異議,請到mp.wei xin.qq.com發起申訴」。

這五六年來,毎周一至周五,我們的《獨家》公眾號每天發布自己採寫的3條新聞。被封號,不知道我們的什麼文章觸犯了什麼法規、什麼法律?是什麼「用戶投訴」,你平台又審核了什麼?

經多方申訴,翌日,即6月10日,《獨家》微信公眾號平台終於恢復運作。不過,近月,《獨家》這一微信公眾號平台,仍時有文章被當局屏蔽刪除,初略統計有:

6月20日,《獨家》上署名陳建強《港府暫緩「修例」風波的五點思考》被屏蔽刪除,理由是「由用戶投訴並經平台審核,涉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我們當即據理申訴,翌日回覆申訴失敗。

6月19日,《獨家》上署名屈穎妍《我想替香港警察說句話》被屏蔽刪除,理由依然是「由用戶投訴並經平台審核,涉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我們當即據理申訴,翌日回覆失敗。

6月15日,《獨家》上署名零多多的《香港警隊成立175年,面對暴動警察捨身護安寧》一文,又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前一天,屏蔽的理由完全一樣。我們當即據理申訴,翌日回覆失敗。

6月14日,「獨家」欄目的《月薪十萬無人做,當好立法會保安有多難?》,作者零多多,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5月15日,申訴失敗。

6月10日,「中環一筆」欄目的《官民估算遊行人數差距驚人,有何迷思與啟示?》,作者楊志剛,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5月17日,申訴失敗。

6月3日,「獨家」欄目的《低政治成本聯署陷造假風波,<逃犯條例>修訂局勢升溫》,作者零多多,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6月3日,申訴成功,當天恢復。

6月3日,「中環一筆」欄目的《沉浸在幻想泥漿中的反對派》,作者屈穎妍,原文發表於6月3日,遭屏蔽刪除,申訴成功,於翌日恢復。

5月29日,「中環一筆」欄目的《被反對派操弄的「數字民意」》,作者本人,原文發表於5月29日,遭屏蔽刪除,申訴失敗。

5月10 日,中環一筆欄目《「佔中運動」因窩囊的帶頭人而顯得可笑可悲》,作者陳莊勤,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5月9日,申訴失敗。

5月9日,中環一筆欄目《英國案例對「佔中」九人判刑的啟示》,作者阮紀宏,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5月8日,申訴失敗。

5月3日,中環一筆《不廢法治,香港才有希望》被刪除,作者何漢權,遭屏蔽刪除,原文發表於5月3日,申訴失敗。

……

美國和西方打的一張「香港牌」

被封號,被屏蔽,被刪除,主因正是香港時下敏感的時政局勢。2月開始推動修訂《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逃犯條例》),擾攘開始了。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組織的反修例示威遊行,規模愈來愈大。樹欲靜,風不止。民心似水,載舟覆舟。香港過去8天內發生3次每次數十萬人大規模白衣或黑衣遊行示威,對社會造成極大衝擊。在推進修訂《逃犯條例》部署中,特區政府卻進退失據,操之過急,似過於強勢,得理不饒人,正是造成修例被一些人扭曲和污名化的重要原因,一手好牌由此被打爛。

我始終認為,香港這場騷亂事件,是中國和美國兩國博弈在香港的體現,是美國和西方打的一張「香港牌」。和以往隱身在幕後籌謀不同,這一次罕見的是,美國已從幕後操縱而公然走到台前高密度頻頻亮相。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質變已成定局,即從合作與競爭並重的兩手,轉成以遏制為主的「失重」狀態。這次香港民眾大遊行背後,並不缺乏美國和西方國家各種境外勢力的「傲慢與偏見」,傲慢衍生偏見,偏見助長傲慢。他們以罕見的介入反修訂《逃亡條例》,頻頻發聲,干預抹黑,推波助瀾,正是他們的主導參與,令事件持續惡化。

我堅持認為,這是美國輸出民主策動「顏色革命」的一套理論和實踐。我在《亞洲周刊》上接連三期撰寫的封面故事,題目是《顏色革命邊緣浮沉,北京憂慮香港政治風暴》、《拯救香港法治危機,警察是最後一道防線》、《香港民意大逆轉,港府以退為進引蛇出洞?》。這次大規模騷亂事件,正是在港版「顏色革命」邊緣浮沉。

不可否認,建制陣營輿論的欠缺和薄弱,是這次事件中泛民主派取得大勝的原因之一。在這場騷亂和暴動的前前後後,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獨家》平台,不時有涉及相關這一話題的文章,持的就是這樣的立場、這樣的觀點,卻總是被這一微信公眾號平台的北京管控者刪除或屏蔽了,還一度要查封平台一個月。當時的狀態正是:我們磨刀已久,整裝待發,終於要上戰場了,剛往前跨出一步,身後的長官突然把我繳械,斬斷手腳,令我們完全喪失戰鬥力,敵手的輿論戰卻一波接一波湧來,真不明白當局是怎麼部署管控的。

事後我獲知,北京當局操縱一些機構,不僅封殺了我們《獨家》,就連中資背景的、建制陣營的媒體,如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的一些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也頻遭屏蔽刪除的類似命運。不說這是一種權力的濫用,但可以說這是權力的一種誤判,難以彌補的失誤,傷了自己的陣營。事情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這真是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怪圈。

我始終認為,香港這場騷亂事件,是中國和美國兩國博弈在香港的體現,是美國和西方打的一張「香港牌」。(亞新社)

反思對媒體和民眾言論的掌控方式

6月9日那天,我接到北京朋友給我的微信,她用的是截圖,否則據說還傳不到我的微信裏。她寫道:「北京大學幾十個同學群除一個以外全部被瘋(封),沒被瘋(封)的那個群特別不好意思,群員均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於是大家敞開了說,以前壓抑不敢說的一股腦大膽地說了出來,幾小時後,該群終於成功被瘋(封)。大家一陣歡呼:哇,瘋(封)了,終於瘋(封)了!這不是段子,就這幾天的真事!」

那天,一位成都朋友這麼微信我說,「一下飛機發現三個小時航程裏發生不少事,一家媒體同行被關停了,更可怕的是,同行們不是覺得不合理,沒有法制,不是覺得制度有問題,只在想自己的媒體是不是有問題,怎麼樣才能符合官方的管制要求,以便苟且偷生。有前媒體人說,現在天朝的媒體地位等同夜總會,說關就關。有人回覆說『還不如』,畢竟賣身不需要像賣靈魂審查那麼嚴。這就是天朝真實的輿論環境。最近有不少朋友總是很關心問我:『你不怕被封號嗎?』我當然怕,但如果怕就不說話了,我的號和沒被封有區別嗎?當下的社會其實也是同理,我們還剩什麼?除了被封殺抹去的,只剩下沉默甚至滿口謊言。」

這些話的遣詞用句,我未必都讚同,但對媒體和民眾言論的掌控方式,值得當局反思再反思。微信公眾號也好,微信朋友圈也好,都是建立在微信基礎上的。

微信是一個無所不能、神奇莫測、無邊無際的虛擬世界。任何人、物、事,一旦投入,就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遭遇和變化。我記不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進微信世界,在不經意間鬱鬱蔥蔥生長起來,成為微信世界的一方「自留地」。微信,作為一種現代媒體工具,既有巨大優越性,又有潛在的局限性。微信為邊緣化的日記體文字,創造了一個開放自由的平台,猶如給日記體文字插上一雙強勁的翅膀,令他得以飛得更高更遠。微信文體,方寸文體,是短小、豐沛、親和,又有思想深度和語言魅力的一種文字。

幾乎人人都在玩微信,是不是可以說,玩微信的每個人,遲早都能捧出自己的一部又一部書?

新書介紹

書名: 《私語人生–江迅微信選》

作者:江迅

出版社:日月出版

出版社:2019年7月

更多精采文章

  • 蔡耀昌:落實高度自治是改善局面關鍵蔡耀昌:落實高度自治是改善局面關鍵
  • 林行止:乖氣致異風波惡 修復香港五訴求林行止:乖氣致異風波惡 修復香港五訴求
  • 勿因「顏色革命」而錯判勿因「顏色革命」而錯判
  • 香港2.0的三個選項香港2.0的三個選項
  • 香港的核心價值,碎了一地香港的核心價值,碎了一地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亞洲周刊微信民陣江迅私語人生逃犯條例顏色革命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千年一遇」會否成真?「千年一遇」會否成真? 陳景祥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