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冼杞然執導舞台劇 《摯愛》展現中大人奮鬥精神

冼杞然執導舞台劇 《摯愛》展現中大人奮鬥精神

導演要發掘到演員潛力,他坦言這次的表演是注重「多點中大人參與」,雖然不是要做到十分專業,但也重視演出的水準,確保是是好看的。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8-07-13
灼見專訪

採訪:羅乃智、黃湘鈺 攝影:文灼峰

標籤: 中大人精神冼杞然摯愛方法學梁鳯儀社會學鍾景輝
冼杞然直言是《摯愛》是他40年影視製作生涯裏難得一遇的好劇本。
冼杞然直言是《摯愛》是他40年影視製作生涯裏難得一遇的好劇本。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主辦 《摯愛》(My Love)舞台劇即將舉行環球巡演,向來以執導電影見稱的冼杞然擔任總導演一職,他笑言自己本已準備退休,但母校打一通電話來讓他幫手,作為中大校友有情懷,自然義不容辭。

《摯愛》的劇本改編自中大校友梁鳯儀博士撰寫的同名小說《摯愛》,講述一段纏綿緋惻的愛情及刀光劍影的金融故事,表達香港及中大人永不言倦的奮鬥精神。

那麼,何謂「中大人精神」?冼杞然說一時之間也很難道出,他與原創編劇、總策劃梁鳳儀博士在溫哥華家中工作,常常會談到凌晨兩三點,花時間和心機過程中一起不斷摸索什麼是中大精神,最後有了答案。

《摯愛》宣傳短片:https://bit.ly/2zuN8gh

在他看來,中大的校訓及校徽正正體現了中大人精神。「校訓是博文約禮」,他徐徐解釋,「我不是文學出身,不打算查證文字的來源」,而按他的理解,「博文」指的是中大人在大學裏所學到的知識,但不可以忽視「約禮」,用社會學的說法就是norm(規範),「約禮」提供了中大人一種生活方式的指示──是一種文化,互相尊重的價值觀,「文化優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成為「完整的人」。而中大校徽中的鳳凰代表了浴火重生,重生後能量更好,象徵中大人面對香港風風雨雨所展現的生命力。

獨當一面 擦出火花

他說與梁鳳儀博士並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我在大一那年,曾經做過一個話劇《專程拜訪》,梁博士和殷巧兒是該劇的AB角。算是三十多年前合作過了。」三十年後再會,梁鳳儀博士創作的《摯愛》以香港作為背景,描述中大人作為香港的知識分子,面對各種風風雨雨仍能屹立不倒,冼導演直言是「40年影視製作生涯裏難得一遇的好劇本」。

他說這次全球巡迴演出,既代表中文大學,也代表香港,劇本自然不能馬虎。剛開始時,梁鳳儀尚未定劇本,本來是想寫國內情況,但經商討後,不斷修改劇本,劇本猶如鳳凰般不斷變化。「梁鳳儀博士很謙厚,思想開放,聽取我們意見後不斷豐富內容及修訂」,兩人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在藝術上各有建機,這次合作,會否有爭拗?冼杞然謙稱自己談不上「藝術家」,但從事四十多年藝術的工作,對藝術有一定想法,坦言「有火花是必然的」,他會以自己的知識、經驗、藝術觸覺,演繹好這個劇本。「所謂劇本,乃是一劇之本,這次《摯愛》並不是冼杞然的作品,開宗明義是中文大學和梁博士的作品」,他斬釘截鐵地說,不過面對必然的火花,他們訂下界線:由監製陳健彬先生拍板最終決定。

導新手演出 任重道遠

劇本以外,演員也是挑戰。冼杞然直言當中不乏戲劇新手,幾十多名演劇初歌站在台上演出,對他而言是既是任重道遠、也頗有壓力;加上劇中除了有很多校友出演,還邀請了四位校長在嘉賓場演出。門票7月10日正式開售,7月7日才第一次正式排練,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導演要發掘到演員潛力,他坦言這次的表演是注重「多點中大人參與」,雖然不是要做到十分專業,但也重視演出的水準,確保是「好睇」、是具可觀性(showmanship),同時亦透過舞台劇發揮中大人的參與精神。「畢竟很少大學會弄這麼大的一齣戲。」

不同年代、各行各業的中大校友難得聚頭,想必相當有趣。冼杞然聽後哈哈大笑,說與其說一起工作,倒不如說是一起「懷舊」。他憶述遇到了一位舊人,剛重逢時記不起來,但覺得眼熟,兩人才聊起曾經一起在菲律賓馬尼拉街頭喝啤酒。

訪問期間,冼杞然常發出豪邁的笑聲。

社會學視野 審視劇本

冼杞然1975年畢業於中大社會學系,在學期間創辦中大劇社及編導《日出日落》、《尋》等舞台劇。冼杞然自豪地道,當天自己是第一屆中大劇社主席,為中大贏很多獎項。主修社會學,與電影、戲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細問之下,原來息息相關。

「讀社會學能融合不同視角、豐富人生,當年我師從李沛良、吳伯弢,讀方法學(methodology),這門學問讓人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剖析問題。社會學的訓練影響了我整個事業與人生。」他續道,「我當年最喜歡做研究(research),從事導演事業四十年來,還是用這一套方法論工作。儘管社會日新月異地變化,掌握這門學問,幫助人分析問題、發掘問題,如何應用知道。看劇本的時候,運用批判性思考去看待戲劇結構,必有斬獲。」

師從戲劇大師鍾景輝

冼杞然過去雖說專注影視製作,但也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導過《鄭和與成祖》,有一定的經驗。不說不知,原來他師承戲劇界殿堂級人物鍾景輝,中大讀書時期,當過鍾景輝的助理;也經他推薦,幫TVB寫劇本,鍾景輝不只是負責《摯愛》演員遴選工作,其實還是這齣舞台劇的「藝術總指導」。

遴選消息一出,許多校友都主動表示感興趣,雖然當中具經驗者寡,其中有不少從未見過的校友,當中也有未做過話劇的。有些是校友的子女,不在中大念書或工作,但都有興趣參與。King Sir擔任遴選演員委員會主席,冼杞然憶述在遴選當天,很多不同校友參與,有人專程駕車、乘坐長途飛機前來溫哥華,反應極為踴躍。也體現了中大精神。「話劇將許多人聚在一起」,冼杞然笑言已達到目的。

在策劃整個舞台劇過程中,冼杞然目睹中大人的合作和團結,尤其整個舞台劇得到校友、校長、校董的支持,表演首日有四位校長(段崇智、沈祖堯、劉遵義、李國章)一起唱歌,「中大人傳遞一種正能量的精神,舞台劇是對中大精神的一種肯定」。據他印象,這是在全香港,甚至全世界從未做過的。「當中既達到傳承,又為社會貢獻正面力量,是一件有意義之事,精神值得支持。」

冼杞然是崇基學院的畢業生,對中大甚有感情。

全球巡迴表演 中大人齊參與

《摯愛》舞台劇將作環球巡迴演出,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先在香港演出3場,分別為一場嘉賓場及兩場公開場。香港首演嘉賓場中,中大校董、四屆校長、教職員、校友、學生皆有份參與演出。其後,《摯愛》團隊更會在溫哥華、北京、深圳及倫敦展開演出。相信演出當天,台前幕後以及台下觀眾都會為中大人,為香港人的奮鬥精神喝采。

《摯愛》宣傳海報。(香港中文大學提供)

冼杞然簡介

1951年於澳門出生。1968年畢業於慈幼英文學校中學,其後就讀於香港浸會學院(現易名為香港浸會大學)。197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畢業,在學期間創辦中大劇社及編導《日出日落》、《尋》等舞台劇,並為電視台編劇。畢業後加入無綫電視及香港電台,出任節目總監及編導。

他在1979年執導第一部電影《冤家》,為當時新浪潮導演之一。作品《又見冤家》獲提名1985年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2004年冼杞然出任北京星美傳媒集團副總裁,並兼任香港總裁、《成報》執行董事及陽光衛視行政總裁。其後在國內成立創作工作室,先後完成《西施》、《年龍傳說》、《鄭和與成祖》、《笑傲江湖》、《創始皇帝》及《李小龍》等劇本。冼杞然於2005年為香港話劇團執導舞台劇《鄭和與成祖》、2006及2007年為香港舞蹈團執導舞劇《笑傲江湖》、2008年為真証傳播監製音樂劇《燃燒國度201》。

更多精采文章

  • 巧合與雷同──談中大《摯愛》舞台劇來歷巧合與雷同──談中大《摯愛》舞台劇來歷
  • 冼杞然:六十載情緣冼杞然:六十載情緣
  • 呂大樂教授:避免景點超負荷 旅遊管理要做好呂大樂教授:避免景點超負荷 旅遊管理要做好
  • 燦然闖出演藝路,良劇薈萃現舞台──專訪著名演員潘燦良燦然闖出演藝路,良劇薈萃現舞台──專訪著名演員潘燦良
  • 毛俊輝從心而發的戲劇人生毛俊輝從心而發的戲劇人生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大人精神冼杞然摯愛方法學梁鳯儀社會學鍾景輝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