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免費早餐

大師級的轉軚
作者:曾國平2023-12-31
森默斯這類大師的市場價值,亦源自「約定俗成」:我之所以認為他很權威很厲害,是因為別人認為他很權威很厲害,就算沒有人知道其權威和厲害之處,大家也會一致認為他很權威很厲害。
微軟為AI押注核能 給香港電力市場的啟示
作者:徐家健2023-12-17
10年後,香港有條件發展全國數據中心以至超級計算機領域嗎?10年後,我依然認為大亞灣核電廠模式的專廠專線最為可取。小型模組化反應堆是否適合香港鄰近地區發展,我認為是個值得今天來認真研究的題目。
閱讀是為了換位思考
作者:曾國平2023-12-08
閱讀,不是為了資訊,是為了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用別人的腦袋想問題。無論是天馬行空,還是觀察入微,閱讀過程就是一種換位思考。與海耶克一起層層推演出「自發秩序」的概念,跟在網上看幾百字的解釋是兩回事。
從能源三難悖論看兩電協議修訂
作者:梁天卓2023-12-03
減價沒有人會嫌多,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問:現在經濟不景氣,為何兩電仍要提高基本電費?答案可以用「能源三難悖論」(The Energy Trilemma)來解釋。
從高斯到ChatGPT
作者:曾國平2023-12-03
今天科技進步,靠文本分析的電腦程式又好,直接使用ChatGPT又好,是否可以分析數以千計以至萬計案例,規模龐大N倍地探討社會成本的問題?
無中生有的「智慧」
作者:曾國平2023-10-29
能力與運氣,並不容易分得開來;名成利就的人,也傾向把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再想像出一連串的致勝心得。有價值的智慧和無中生有的「智慧」,因此在市場並存。
從Patreon出現看KOL特色化
作者:梁天卓2023-10-22
人在外國,生活枯燥,在教書研究湊仔外,YouTube可以說是我生活上僅有的娛樂之一。可能是因為大台倒下,市場碎片化,近年本地YouTube的內容可以說是百花齊放,KOL變得各有特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減少不確定因素 提升股市流動性
作者:徐家健2023-10-15
不好好改革,根本吸引不到本身流動性高的股票來港上市,就算吸引得到,來到交易費用高的港股市場流動性亦難以維持。問題是,除制度上的交易費用,近年港股本身流動性每況愈下還有其他原因嗎?
KOL質素的供與求
作者:梁天卓2023-10-08
KOL所提供的資訊,其實反映的是他們的聽眾或觀眾的期望和需求。他們所講的,不過是粉絲們想聽的。例如那條影片,在短短時間內已吸引過萬觀眾,這是否意味着觀眾偏好於只聽取片面之詞,而非深入了解事實的真相?
從JPEX風暴看證監前置式監管
作者:徐家健2023-10-01
前置式監管這條不歸路,難免跟「披露為本」監管原則愈走愈遠。選擇性披露,甚麼事件會被優先處理永遠是個謎。
量化本地土地用途管制
作者:梁天卓2023-09-24
由統計處的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香港的「地積比」一直在下跌,這可能意味着發展商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所能建設的樓面面積減少了。這一指標反映了政府對土地使用的管制愈發嚴格,從而可能導致新樓盤供應減少。
當徵稅變成價格管制
作者:曾國平2023-09-18
局長建議將煙草稅維持佔煙草類產品售價的一定比率,即75%,變相價格管制,有違香港的自由市場精神。若按照此機制,零售商只有做蝕本生意。
今晚11點市民會做啲咩嘢?
作者:曾國平2023-09-10
香港市民不是任你擺布的棋子,早一輪就要乖乖的早點回家,這一輪就要夜夜笙歌蒲通宵,隨傳隨到,聽教聽話。畢竟這種伸長縮短的彈性,只屬於少數人。
從數據看香港夜市
作者:梁天卓2023-09-03
對比食肆業,其他服務業面對更大的波折。旅遊業受到最大打擊,金融業(特別是金融市場及資產管理)則出現了反常的趨勢。
救夜市不如救股市
作者:徐家健2023-08-26
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在他的網誌提到短期內,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但救夜市前不如先救股市,救股市,其實是救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股市興旺,夜市還能夠淡靜嗎?
Feel 100% 百分百──擔保
作者:徐家健2023-08-19
即使有政府百分百擔保,每項貸款其實亦須由有限公司主要股東或合夥公司合夥人提供個人擔保,因此對貸款人來說壞帳並非毫無成本。
食肆生意反彈還是生意慘淡?
作者:曾國平2023-08-13
今年5、6月人在香港,沒有太多機會出外食飯,根據有限而片面的觀察,訂位的確比疫情前容易。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過去幾個月新聞所描述的一片歡欣。翻查傳媒引述數據,是這些報道其實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通脹目標的政治立場
作者:曾國平2023-07-30
直至今天,通脹目標仍然有「右派」色彩。堅持目標的,多被視為保守派。建議提高通脹目標,又或較溫和地回應通脹的,大多政治立場較左。吊詭的,是通脹對貧苦大眾的損害未必比對富人要小。政治這門學問真的高深莫測!
否定「加煙稅促使吸煙者買私煙」是侮辱科學
作者:徐家健2023-07-24
請局長留意,世衛建議的「75%煙稅佔比」目標,是有附帶條件及要求,就是加煙稅的同時,要連帶鄰近地區一齊加價。一區兩稅的挑戰,就是當一區之內不能劃一煙稅,毫無科學根據支持的75%目標根本不應存在。
我好,不丹!
作者:徐家健2023-07-15
香港送免費機票,不丹收發展費用,哪個是悲情城市,哪個是幸福國度?
當O Chef Lab遇上留家廚房
作者:徐家健2023-07-09
不管時局怎樣,兩千多年來飲食男女自有其承傳之道。今時今日飲食男女的代表人物,我認為非留家廚房的劉健威與O Chef Lab的梁芷珊莫屬。
娛樂圈性別歧視的根源何在?
作者:梁天卓2023-07-04
近期台灣娛樂圈掀起一場MeToo風暴,眾多藝人揭露長期被掩蓋的性別歧視問題。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娛樂圈也一直存在着明顯的性別薪酬差距。這些性別歧視的根源是什麼?
娛樂多於實際的預測
作者:曾國平2023-06-27
信錯預測而投資失利,可以是輸粒糖,也可以是輸間廠。這些預測一錯再錯,實屬累街坊之舉,不是值得自豪有膽識的表現。不作沒有把握的預測,寧願沉默不去語出驚人,是公德。
KOL愛海洋公園高達展 人類總要重複同樣錯誤?
作者:徐家健2023-06-25
一件事情孰好孰壞,從來都是觀點與角度。談到這個大河原老師在香港舉辦的50周年紀念展覽,最終落戶海洋公園,本來是美事,卻在開始時鬧出關公事件。
殺入美國股票市場的本港品牌
作者:曾國平2023-06-20
此時雖是美國上市淡靜之時,但對日日煮這類公司來說,或許是個集資擴充的好時機。
借錢必定是壞事?
作者:曾國平2023-06-15
我並不否認,一些國家由於過度借貸,最終陷入債務危機,這當然是一個不良的結局。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將政府負債一概視為負面現象。
從城鄉差距看中國年輕人失業
作者:梁天卓2023-06-06
內地年輕人失業率屢創新高,習近平希望年輕人「上山下鄉」、「吃苦耐勞」,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
港式優雅:從大吉嶺零號再出發
作者:徐家健2023-06-01
為什麼頂級廚師工資比頂級演員或頂級運動員低那麼多?為什麼頂級中廚工資一般又比不上頂級西廚?
債務上限與孳息曲線
作者:曾國平2023-05-30
債務上限真正看得到的影響,出現在孳息曲線。理論上,若果兩黨未能就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就會「技術性」違約,到期的國債要延遲償還。
買不起的街頭藝術
作者:徐家健2023-05-27
阿仁的朋友都知道,「Syan……」是他塗鴉的tag。從港式街頭到再思街頭,MC仁的粉絲今次不容錯過。多得《號外》邀請,我今次有機會跟兩位講者討論:究竟甚麼是買得起的街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