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免費早餐

雞蛋商不再貪圖利潤
作者:曾國平2023-05-23
因為當雞蛋價格下跌,消費者的生活回復正常,心中對此事已沒有怒火。市場觸覺敏銳的專家和政客,注意力已轉移到其他目標,批評那間企業、這個老闆貪得無厭了。
小薯仔的暗黑宣傳法
作者:梁天卓2023-05-21
英語有云:any publicity is good publicity。直譯就是「任何宣傳都是好宣傳」。言外之意是,即使是負面宣傳,也會增加產品的知名度,真是這樣嗎?
百年不衰的經濟預測
作者:曾國平2023-05-16
經濟預測之所以百年不衰,靠的當然不是其卓越表現,而是追求穩定秩序的不變人性。
有關亞當史密的流行誤解
作者:曾國平2023-05-09
今年是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史密誕生300周年,他出版了兩本著作,一本是較早的《道德情操論》,一本是無人不曉的《國富論》。
下一場battle是2024米芝蓮
作者:徐家健2023-05-07
從飲食業到體育文化,我的興趣範圍可能比大教授張五常的還要廣泛。索性自己經營,賺點錢不但清楚了,還有更多餘錢去打另一場battle。
從美國經驗看搶人才
作者:梁天卓2023-05-04
「搶企業」、「搶人才」當然不能只說不做。在政策層面上,特區到底可以如何「搶人才」?怎樣「搶企業」?美國近年州與州之間的「移民潮」可能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青少年失業率為何偏高?
作者:曾國平2023-04-29
自1985開始,一直就「居高不下」,總是比香港整體(即15歲或以上)要高。為何年紀愈輕,失業率愈高?
宏觀經濟的長短之別
作者:曾國平2023-04-27
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就講過,每當想到增長率不同足以造成生活水平的巨大分別,就難以對其他問題提起興趣了。我於是就跟學生說,這個經濟學者的意見不代表大多數。為什麼?
從前,有個何里玉
作者:徐家健2023-04-23
不論票房亦不論獎項,要港產電影真正翻生,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不再逃避風險。
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嗎?
作者:梁天卓2023-04-20
經濟學將子女定義為耐用消費品由來已久,因為子女可以帶來心理上的「收入」或滿足感。從這個角度看,年輕人該生小孩子嗎?
與經濟「絕緣」的比特幣
作者:曾國平2023-04-18
比特幣好像跟經濟「絕緣」,無論有什麼意外消息公布,其價格都不動如山,跟其他傳統資產相映成趣,背後有什麼原因?
「人情味」雞蛋不再?
作者:曾國平2023-04-13
幾十年前的年香港有「人情味」,顧客一邊揀蛋一邊跟老闆閒聊,溫情洋溢得令人流淚,但今天「人情味」不再,雞蛋只能在冷冰冰的連鎖超市選購,讓人不勝欷歔。但若用經濟學解釋社會變遷,就沒有那麼浪漫了。
愛白無罪之谷胱甘肽市場
作者:徐家健2023-04-05
經濟學分析人力資本,可能比教育更重要的,其實是健康。今天的美白市場是每年價值逾8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當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主角。
大學排名的尋租遊戲
作者:梁天卓2023-04-04
各大學的排名除了是各大學生(以及畢業生)之間的牙骹戰之外,亦是大學高層的「交數」指標。聽聞本地某間很早就「深明此道」的大學本地人教授比率十分低,因為很多排行榜都將師資國際化比率列為排名因素之一。
社交網絡有損精神健康?
作者:曾國平2023-03-28
今天,社交網絡是否有損(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成為熱話。認為情況嚴重的一派,與認為不用過分憂慮的一派,展開了激烈爭論,雙方都大量引用學術研究,統計圖表此起彼落。
二創維尼的版權經濟學
作者:梁天卓2023-03-27
迪士尼不再延長版權,加上數碼化技術令二創不斷湧現,這似乎都在損害創作人創新的誘因,但近年的研究卻發現無論是從量還是從質看,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出版業的創作都沒有受到影響。
撲克王說好台灣故事
作者:徐家健2023-03-23
儘管台灣的藝術市場不及香港蓬勃,我一向認為台灣的藝術氣氛及人才卻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項台灣暫時保持絕對優勢的活動,是撲克比賽。
40年前美國的金融危機
作者:曾國平2023-03-22
拯救矽谷銀行最值得商榷之處,是本來有上限的存款保險,好像再沒有上限,又或當銀行有一定規模,上限就不再適用。這次的因時制宜,對銀行將來的經營方式難免有影響,為下一次危機在某處埋下種子。
說好法國故事之辛克萊效應
作者:徐家健2023-03-19
隨着中美友好關係一去不返,作為中西橋樑的香港,歐洲對我們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說好歐洲故事,將會是我未來一年的新挑戰。說好法國故事,吵了30年有多的「法國悖論」是個非常有趣案例。
奧斯卡獎還值錢嗎?
作者:梁天卓2023-03-16
與一般消費者經常接觸的產品不同,電影這體驗品是要消費者試過才知道是否喜歡,口碑尤其重要。由行內翹楚提名和投票選出的奧斯卡獎,還是保證中的保證嗎?
矽谷銀行的漫長周末
作者:曾國平2023-03-14
美國的矽谷銀行上周五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成為市場焦點。美國的銀行因財政問題而被接管,其實並不罕見,罕見的是今次的規模。
經濟學說養生之道:從咖啡因到白藜蘆醇
作者:徐家健2023-03-12
不少傳統智慧的健康建議,只是基於錯誤的數據解讀,具醫學知識的專家往往又只懂一刀切的建議,而不慣就個別情況提出決策分析。當市場資訊混亂,經濟學者的腦子變得有價有市。
GPT醫生解決本地醫護不足問題
作者:梁天卓2023-03-10
在討論人工智能對勞工市場影響時,不少人擔心各行各業打工仔都會大受影響。不過,同一時間科技進步亦令這些行業生產成本大為降低。這在人手長期不足的醫護界尤為明顯。
我們都是全能專家
作者:曾國平2023-03-07
當人人都是全能專家,四處都是亂抄亂講的噪音,我們從何下手?
學者信譽危機的背後
作者:梁天卓2023-03-04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在看到新聞標題「哈佛學者發現XX會致癌」時就信到十足?不過如果要我估,這個「學者信任比率」在近年正不斷下降,背後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為什麼編劇哥哥又不去洗碗?
作者:徐家健2023-03-02
編劇費佔整個電影預算2%左右。雖然編劇哥哥的時薪比紙皮哥哥高,對認真的編劇哥哥來說,時薪卻又可能比不上洗碗姐姐。為什麼編劇哥哥不去洗碗?
香港消費物價指數的歷史
作者:曾國平2023-02-28
歐美地區,不同定義的物價指數多不勝數,既有CPI又有PCE,又分headline和core,而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則一直只有甲、乙、丙綜合幾個數字。為什麼?
2024煙稅預算案
作者:徐家健2023-02-26
除非健康風險較低的新型煙草產品能夠在香港合法銷售,香港有需要重新考慮制定煙稅水平的機制。
在交友App裏揾First Love
作者:梁天卓2023-02-23
在職場裏,大量研究都指,數碼經濟能夠大幅降低這些配對的成本,換言之打工仔能夠揾到完美筍工的機會率在數碼經濟下能夠大大提升。那麼數碼經濟能夠幫助大家尋找完美情人嗎?
教科書內外的聯儲局
作者:曾國平2023-02-21
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已改變了十幾年,不少教科書仍在教舊的一套,學生學到的是已經跟現實脫節的東西。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