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窮一切力量、語言技巧把問題轉移視線,當政者滿口謊言,美國體制難掩其千瘡百孔,東西局勢逆轉加快出現。

大國博弈,真真假假。無論大家是否身處第三期測試中,還是疫苗功效、安全或副作用未能確信等前提下,希望各人不要漠視安全,尤其長者、孕婦、長期病患者更需小心。

作為國際貨幣的優點,就像水能載舟;但不好好善用,亦能覆舟,濫用美元長臂管轄,頻施金融制裁恍如自食砒霜,毒老虎將付上沉重代價。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在個人社交帳戶的一副電腦繪畫引起澳洲方面不滿,其內容劍指澳洲軍隊在阿富汗戰爭犯下的戰爭罪行。

屬於科創的央行數字貨幣,可擺脫美元全面封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隱現其專業價值和貢獻。

一位美國人向香港暴亂的搞手提出:如果你敢說你是正確,那麼讓我們來公開對質!

人皆道「一帶一路」機遇難得,要牢牢抓住,發揮優勢、施展才能,便能闖出自己的新天地。但是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成功?秘訣如何?今年盛暑,有幸和陳博士、多位貴賓一同前往越南,從中明白了什麼是成功之道。

「社交平台」不斷地摧毀傳統文化和規律,近代追求的民主文明在褪色!

建設大灣區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化改革。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的深化改革、市場開放已逼在眉睫。

5G普及之地,生態昌盛。築好網路,應用等生態圈將順勢而生,華為發展定必冠領環球,形勢比人強。一旦上錯車,往後十年淪為次級科技公園,推動經濟難矣。

現在,香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大力推動着創新,創新成為世界進步的一大關鍵。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在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去的輻射地,泰國已有高科技的絲路數據中心。

新興市場的南洋各地群星爭豔,共塑璀璨星河。相似景象其實早已發生在身旁,香港和內地也不是在相映生輝嗎?

過去,以為泰國聞名於陽光與沙灘,是次旅程有不一樣的發現。配合盤谷銀行、正大集團、曼谷捷運、和記黃埔港口、亞洲理工學院等等的考察拜訪,清晰了解泰國位處東南亞的中心點,是重要橋樑所在地。

客觀的經濟環境,正在落實「命運共同體」的成長。若要東方經濟圈進佔王者寶座,應發揮灣區作為支撑地的棋子作用,加快走出數字絲路的創新棋步。也許,是大家另一次提出想法、另一次建議規劃的時候了。

回歸另一個十年,隨著國際環境的轉變,香港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經濟繼續反覆,另一個金融風暴日漸靠近。

時間飛逝,轉眼經歷了二十年,期間經濟反覆多變。經濟週期,真的那麼湊巧。十年循環,難道這又重逢?

香港早前的一帶一路騖遠策略,期望以「超級聯繫人」的圍骰通殺全球。若然從金融角度考慮,不無道理,但以加工製造、貿易或物流運輸業等來看,這無疑是捨近求遠。

香港,作為一個享負盛名的金融中心,環球排名前列,沒有完善的金融版圖,怎配稱一帶一路「國際超級聯繫人」呢?

期望稍後公布灣區規劃時,可採用較簡單易明的方案和措詞,不合時宜的敢於刪減,讓公眾更容易理解,爭取各方參與和支持,提高成功比率。

今天,中國效法前人,倡議跨國往來,有一帶又有一路,涉面更廣、模式更多。

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亞洲及東歐整遍沿線國,組成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連貫地,是未來數十年發展最蓬勃的新世界,機遇處處。

以現金啟動工程,帶動合作。但會否爬升至負債大國,風險令人擔憂。

欲成好事,多採納民間的有建設性建議,強化民心相通。

對中學學生來說,他們還有數年便會踏足社會,正在等待他們的工作已不完全是當年紅得發紫的傳統行業。

內地城市與港澳全面合作並不容易,優缺點都是一國兩制。

有研究分析指出,宗教與金融發展有一定關係。

一帶一路的海絲各國,匯率機制和基礎不盡相同,回顧海嘯後的走勢可分為三大類型。

中緬經濟合作,兩國共同利益明顯。中國的投資可改善緬甸民生,緬甸也可助中國更有效的直接走進印度洋,效益可勝「中巴經濟走廊」。

沿着一帶一路尋找商機,惟營商環境發展各地有異,個別向下滑落,部份不見進寸。原因何在,政府何解袖手旁觀,投資如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