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黃錦輝

黃錦輝教授:立法會選舉電子化仍須改進 議員要加強與業界合作大力推動創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8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期望立法會的新任代表能打破固化,另外認為是次直選進行的首次口岸投票是一次良好的嘗試。一齊聽聽黃教授如何分析。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有什麼創科新機遇?如何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北部都會區成為未來香港經濟新動力。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北部都會區有許多創科新機遇,但前提要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我們可不可以利用香港的大學在內地分校的網絡來解決?
黃錦輝教授:香港如何培養足夠創科人才?大學須與中學加強合作發掘有潛質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2
香港致力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大學須與中學加強合作,發掘有潛質學生加入創科大軍。一起聽聽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不推行全民健康碼通關無望 內保清零外防輸入 特區政府須從嚴執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4
新聞指出,中港通關商討進入最後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如果不推行全民健康碼,通關定必無望。香港政府目前要內保清零、外防輸入,才能與內地通關。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如何去中心化?香港未來發展格局: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2
北部都會區如何幫助香港發展去中心化?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香港經濟將會走向多元化,不同區域可以集中不同產業,形成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的發展格局。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黃錦輝教授:發展生物科技會有什麼風險?不可忽視倫理問題 提防香港變成病態之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1
生物科技是世界未來大趨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須注意倫理,香港提防成為生物科技的病態之都,例如注意身體植入晶片對各方面的影響等,一起聴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解讀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創科大戰略 港深高科技合作邁向新里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11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建立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我們解讀林鄭提出的大戰略,「兩地三圈」概念有助創科發展,相信香港和深圳的高科技合作將會邁向新里程。
黃錦輝教授:中央整頓科網經濟有何盤算?三個分配方法看共富vs共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7
中央整頓科網經濟動作頻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這些整頓都是必須的。但是中國一直以來依賴科網推動經濟,不用過分憂慮,可以依靠三種分配方法造福社會,保持國家安全。
黃錦輝教授:香港如何做中美科技超級聯繫人?善用本地科研優勢參與國家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2
過去幾年,中美掀起科技戰,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從中能擔任什麼角色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應配合國家政策,做好未來的五年規劃,對接好國家及大灣區的科技發展規劃。一齊聽聽教授如何分析。
黃錦輝教授:科技創新界選委可協助國家更好發展 在立法會發揮監管、獻策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24
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結束。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點票過程出問題必須認真檢討,科技創新界可在國家發展有更大發揮,產學研都有代表反映各團體實際需求。
黃錦輝教授:未來媒體發展更趨個人化 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2
媒體發展一日千里,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媒體將按用戶喜好提供新聞娛樂,編輯周期將會愈來愈短,可靠性成問題,需要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一起聽聽黃副院長分析。
黃錦輝教授:Facebook教主制定虛擬世界規則 重推加密貨幣將衝擊實體金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7
創新科技發展令到媒體大變身?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Facebook從社交網絡變身元宇宙,開放式虛擬世界平台讓玩家充分發揮,因此個人化是未來媒體的大發展方向。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黃錦輝教授:科技界建議施政報告:關注後疫情、中美鬥爭下經濟發展 促進年輕人認識科技數碼國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19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透露,科技界建議施政報告,在大灣區舉辦港產音樂比賽吸引年輕人,設立組織吸收不能出國的優秀學生,香港數據與內地互相流通,讓香港年輕人認識科技數碼國情 。一起聽聽黃教授怎說。
黃錦輝教授:美國奧運失利險勝中國 霸氣不再 香港運動員值得驕傲 有條件再創佳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11
東奧落幕,美國在獎牌榜上險勝中國,香港更獲得歷來最佳成績。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運動員條件佳獲得悉心培訓。另外,政經問題對奧運影響深遠,體育科技進步提升運動員的表現,大數據分析具價值。
黃錦輝教授:人工智能靠模仿 創意靠人類 未來工種多元化 機器取代不了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6
隨着人工智能不斷進步,AI會否取代人的工作?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人工智能靠人輸入數據去模仿,創意仍是要靠人類,故機器取代不了人。聽聽黃教授怎分析。
黃錦輝教授:學生要認識航天科技 做好國情教育 香港派航天員上太空不是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6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可善用航天做教材 ,新課程要認識科學與國情的重要性 ,透過認識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做好國情教育,可以派香港科學家參與航天科技研究。聽聽黃教授怎分析。
黃錦輝教授:無懼美國長期孤立、抵制及阻截 中國自行研發航天科技成就驚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6
中國航天科技不斷進步,美國不斷打壓。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雖然美國一直阻礙中國發展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研靠自行研發成就高 ,無懼美國打壓,同時香港可以繼續與國際發展合作項目 。
黃錦輝教授:香港如何有效培養創新科技人才?提升老師市場觸覺 鼓勵年輕人了解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4
香港應如何培養創新科技人才?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創新科技人才要從中小學開始培養,前線老師設計活動配合教學方向,鼓勵年輕人了解大灣區,和教育局須考慮提升老師的市場觸覺。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黃錦輝教授:假新聞遺害深遠如何制止?歐盟立法監管資訊有什麼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17
自2019年社運以來,假新聞充斥整個社會。新聞農場日漸興旺,反映傳媒行業不少醜陋的面孔。今年歐盟正式透過立法監管社交媒體,以限制假新聞的發放。香港能否從此得到啟示呢?即刻聽聽黃錦輝教授如何分析。
黃錦輝教授:袁隆平解決糧荒問題提升國力 加強科普教育讓香港學生了解國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在港少人關心。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香港年輕人對袁隆平所知甚少,他的貢獻不單止解決糧荒問題更提升國力,所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須加強認識國家科技。
黃錦輝教授:大學基礎研究雄厚 發展香港成創科中心 河套可發揮大灣區科技轉移功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8
香港大學科研基礎好,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香港可發展成創科中心,因為香港科研底氣足實力雄厚人才濟濟,大灣區應建立大灣區研究基金推動研究 。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功能組別選舉不應政治凌駕專業 選委會、立法會科技創新界須選賢任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30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透露,中央與香港政府為新選舉制度早做準備,夏寶龍來港解釋愛國者治港淵源 ,中央以三步曲理順新選舉制度,同時中央重視香港科技創新形成新商業模式。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3
香港在大灣區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要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並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未來五年RCEP成員國關稅減90%有利香港。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02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的未來發展如何?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早前出席全國人大會議,指出中國疫後的恢復將會很快速、香港應要善用內地資源。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人大現場觀察系列:中國未來要攻堅扶貧、環境、保育 加強基礎研究體制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0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最近出席全國人大會議,他指出中國近年在扶貧、環保等都取得重大成就。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加快引進國藥疫苗早日通關 市民對政府信任不足安心出行成效低《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11
香港開始為巿民接種新冠疫苖,特區政府更推出多項防疫措施但巿民反應一般。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突擊封區檢查影響民生效果未如理想 ,安心出行較有效但部分市民對政府欠信心,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26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推動創科投入100億,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初創公司缺銀根政府須加大投放成及時雨,但河套區發展要到2024年才開始太遲。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19
科技未來發展人工智能是重點,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會轉向用作分析人類行為,機械人將成人類輔助新工具,及中國要發展量子運算擺脫對外依賴。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未融入大灣區 須達至安全、共融、可信目標《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3
特區政府就智慧城市藍圖提出工作綱要,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應探討智慧生活如何融入大灣區,及利用河套區實驗嶄新智慧城市,更重要是不能忽視數碼安全及信任問題。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打造香港成數碼人民幣離岸中心 教育具優勢多培養金融人才《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5
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中國未來30年方向,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香港未來可以成為中國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電子人民幣,香港要配合大灣區發展,陪養科技人才與深圳可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