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治國理念過分短視,對美國教育發展百害而無一利。教育是中立的,絕對不應該被政治凌駕。若然特朗普不盡早懸崖勒馬,恐怕美國教育的百年基石將會毁於一旦。

美中貿易談判重啟,雙方代表於英國會面。談判聚焦稀土出口、貿易逆差等議題。中國官媒批評美方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學者分析,談判受美方反華情緒影響,預計角力將持續。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反猶太示威施壓哈佛大學,禁止招收國際學生。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專業應用教授陳景祥認為,此舉將自毀美國百年基業,又質疑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決定與理由不符。

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打破「兩個估計」,「兩個凡是」,解放思想,真不容易。

疫情過後,教育界會遇到怎樣的情況,未可逆料。照道理,學校的學生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各級學校「服務對象」是一個不變的數目,不會因為疫症就增加或者減少了學生。但又不然。下面就純粹從營運的角度,嘗試猜測一下。

周四新增1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個半月新低。患者是19歲女士,英國留學生,4月1日回港,在酒店完成隔離後回家,4月15日發燒。

北約在美國高壓下,亦只同意說中國是挑戰亦是機遇、而不是威脅,科技合作機會,只會更多!只可惜2020病毒侵全球,百萬海外學子上課歸家兩難。

當今留學生,眾多年幼已赴西,昔時仍是白紙一張。若干年後歸來兮,其已是披着黃皮膚的洋人了,哪裏還有半點炎黃血?

在這個「大學無用論」、「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愈來愈高漲的時代,現有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否已經失效?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是否在印證教育已經不再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有效方法呢?教育的真諦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