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國歌是每一個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必須尊重,特區政府會嚴肅跟進南韓一場欖球賽事在播放國歌環節,播出與2019年社會事件相關的《願榮光歸香港》歌曲一事。
2019至2020年的風波令北京意識到香港已非「為我所用」,而是「為外國所用」,因而以「我認為怎麼做最好」為出發點,重新制訂香港的制度與政策。結果就在期望香港可以幫國家一把的時候,卻發現香港快不成了。
唐英傑案經過一個多月審訊後判決,產生多個決定性的案例。將這宗案件編撰成書,是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由資深編輯、法庭記者、法律專家和學者,把審訊過程用講故事寫法編寫,配上法律點評解讀。
SOPA 2022年度卓越新聞獎評判團的評語認為,黃賢的系列文章,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引用現實的案例,都有確鑿的論據,證明控方專家報告對首宗《國安法》案件中示威口號的詮釋,有嚴重錯漏。
究竟評估香港新聞自由表現的專家組,都是些什麼人,不得而知。專家為什麼「真人不露相」?今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可能是「十分惡劣」,專家害怕被政府迫害,所以不敢明示姓名,那往年成績好的時候呢?也不見露真容。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特首林鄭月娥連續兩屆於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上有名,是歷任特首之冠,反映香港2021年局勢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情況和疫情防治,中美元首則備受兩岸三地關注。
2021年快將過去,哪些議題最受市民關注?一些老大難議題,未來有沒有機會解決?從灼見名家今年十大最受歡迎的名家文章及精選報道、專訪中,或可窺見2022年的世界政經趨勢。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伍利斌,日前在內地《中外法學》試論《中英聯合聲明》的法律效力,從國際法角度,對此具爭議性的課題,也就是《聯合聲明》在今天的法律效力,提出不少深值重視的見解。
隨着《港區國安法》和國安教育落實,教育界面臨許多新挑戰。今集《冷思熱話》方兆光律師和蔡世鴻校長會教各位教師如何自處,並要提防出現四種罪行與四個行為。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港大要求移走校內「國殤之柱」,見證了我城正在消失中的自由。在過去一年,近50個公民團體已經關閉,包括香港衆志、法政匯思、民陣、支聯會、教協,職工盟。
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今集講解,香港政府在《國安法》下應採取如何的改變,怎樣的手段才能令香港在新的政治環境下順利過渡。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證諸中共在過去40年間可以帶領整個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香港為何要抗拒中共的領導?只要中共的領導方式並非取代或者凌駕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也就沒有違反《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9月27日)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指出香港營商環境良好,又羅列了香港的優勢和機遇,政府指報告以客觀事實回應外間對香港的抹黑,以正視聽。
在新時代,要成為一個「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文宣、政務工作者,要下功夫之處着實不少。慎防錯別字的出現,避免尷尬場面,故然重要,但如何在遣詞用字時,防止上面錯誤情況出現,更應慎重。
如果互不相讓,各走極端,香港不會是公平和關愛的社會,更可能返回上世紀60、70年代的情况——港人的價值取向,一切以金錢(搵銀)為準,所謂香港精神,離不開個人的財富和享受。
由1990年起,支聯會連續30年舉辦六四遊行、維園燭光集會。不過,近年支聯會備受批評,包括被指勾結外部勢力,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最終宣布解散。
新任律師會會長陳澤銘接受秦玥專訪時指出,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基本法》給我們的人權保障、投資便利,再配合國家的發展,對香港的律師來說發展無可限量,不需要擔心《國安法》會帶來什麼影響。
《國安法》首案差點練成當代文字獄,標籤某些詞或用語為違禁,使用者不需確定意圖即構成犯罪。此路不能開、此風不能長,特別是政客日益不負責地使用「心知肚明」等法外引導性語言。
首宗《港區國安法》案件在法庭上演,如控方專家報告援引資料,若有重要資料存在卻未找到,堪稱失職;找到卻因不利立論而不提出,則違反「公正無私及獨立」的要求,甚至涉及法律問題。
港大社工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教授近日就移民潮撰文指出,不少港人所以決定移民,是在價值觀念上無法接受自己一向以來堅守的自由、民主等,到了今天竟被忽視、被否定,香港必須重新塑造合乎現况的價值觀念。
特區政府人事變動產生馬太效應,整個管治團隊似乎重拾努力進取的動力,被坊間批評「不作為」的現象有所改變。除了特首和財爺,多名政府高官在鏡頭前的表現也顯得放鬆從容得多。期待未來的《施政報告》更有作為。
作為剛上任一個多月的新任警務處長,蕭澤頤充滿了信心,他說歷任警務處長都有同一個目標,就是希望維護國家安全,維持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國安法》對反對派起了震懾作用,令到外國勢力的活動空間收窄,漸離開香港在外面繼續發揮作用,讓有意參政人士有貢獻機會,巿民對現實不滿可透過不同渠道軟對抗 。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仍不時發生衝擊法治事件。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指出,政府在唐英傑案不能敗訴,否則會動搖《港區國安法》權威,令香港再一次陷入動亂。立刻聽聽劉教授如何分析。
褪下了軍裝和便裝,換上深色西裝、黑色皮鞋及藍色領帶,7月中旬,作為就任保安局局長以來接受的首次媒體專訪,鄧炳強向《紫荊》雜誌暢談他上任後的工作感受、新的工作目標,以及對比時任警務處處長時期的不同挑戰。
《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基本法》23條何時才能完成立法?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應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而且立法不必再諮詢。一起聽聽施生的分析。
《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香港社會回復正常,中央和特區政府汲取了什麼教訓?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為免歷史重演政府日後應要及早企硬,不能對反對派存有任何幻想。
黎智英反共反出名堂,在美國有廣泛政界人脈,在海外也有可觀的財產,何以他在香港變天之際不移居海外?在《港區國安法》之下,香港已沒有「報業百花齊放」的環境,《蘋果日報》之有無,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悼念「六四」的維園之會,已無復往昔的激情澎湃,如今有了港版《國安法》,主辦單位「支聯會」的負責人有的下獄有的官司纏身,今年的悼念活動黯然失色,不難預期。
近日有傅媒報道前任特首有意競選下任特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梁振英雖貴為政協副主席,再任特首應無衝突,但為了造勢對現屆政府不時指指點點,對政府施政有一定影響,亦對現任特首不公平。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