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山崩形成的堰塞湖會增加地下壓力,反向引發地震,首次證實地表災害與地震存在互為的因果關係,扭轉了傳統對地震成因的理解,對於未來的風險管理和預測帶來重要啟示。

雪龍2號訪港5天,全城樂瘋了。在雪龍號服役10年、曾8次出征的羅光富10日(周三)在中大與學生對話:「氣候轉變須長期考察,科考船徵求海洋科學、氣象、電子工程、飛行員、廚師多種人才,歡迎有志青年參與。」

人工智能、創新科技是高等教育界最盛行的關鍵詞,亞洲、中東各地一流大學都正在改革他們的課程以裝備學生駕馭這一波科技革命。

隨着「月之暗面」Kimi的熱度高漲,互聯網大廠們進入了「卷」長文本比併的階段。最近阿里的通義千問宣布升級,免費開放長文檔處理功能,幫助用戶快速閱讀科研論文及研究報告、分析財務報告、研究判案等。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在討論政策制定者怎樣加速建立全球教育夥伴關係時,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就強調正積極擴大本地人才庫,為合資格海外人才和企業提供快速通道安排落戶香港。

以目前在歐洲已安裝的780,000個充電設施來看,要滿足未來新增電動車的需求殊不簡單,特別是現時在歐洲上牌的電動車續航力都是在500公里內,這對充電設施的需求就變得格外殷切。

筆者相信,原始的分散式系統只能應付低頻率的交易。然而,隨着計算能力的提升,區塊鏈技術出現了,它結合了互聯網、密碼學、數據結構和分散式演算法等技術,使得分散式記賬可在今天實現。

將影片配上外語有無得諗?絕對有!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全球最紅的YouTuber Mr Beast(有超過2.4億追隨者)多年前已經為其YouTube影片配上西班牙、日文、以及多種外語。

ChatGPT 創造了歷史上新增用戶的記錄,社會對AI的反應之激烈和迅速,是前所未有的。OpenAI 雖然很快便贏得了聲譽,但謗言亦很快隨之而來,OpenAI面世不久,便已經惹上不少官非。

智能叛變不只是電影名字,隨着全球興起人工智能熱潮,有人愈來愈擔心AI將會取代人類,也有樂此不疲研究和使用者。到底未來的概念將會如何演變?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專家近日雲集香港故宮,冀揭開AI神秘面紗。

AI的融入教育是一個複雜但充滿希望的過程。它要求我們不斷學習、適應和創新,以確保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技術,為學生提供更高品質的教育體驗,同時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負責任和有能力的成員。

政府一方面大力倡議綠色未來,但另一面似乎卻沒有在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中考慮到全球都關心的ESG元素。就此,筆者建議政府在計劃下撥出資源專門探討人工智能ESG,並考慮制定披露標準。

航空業是「最難減排」的行業之一,因為使用航空燃料是業界的主要碳排放來源,但在營運上卻難以減少燃油的使用。

微軟、谷歌、Meta這些科技龍頭企業花巨資訓練出來的「孩子」將來到底有多厲害呢?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孩子又該如何自處?

預算案建議,撥款預留約3億元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便利企業身份認證及核對簽署,加快它們數碼轉型;推動數碼共融,在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1億元,為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的項目。

加強數據交易生態不僅能提升香港在大灣區乃至全球的經濟科技地位,還能鞏固其作為全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促進香港產業升級,推動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為我們點評財爺陳茂波在創科舉措着墨是否足夠。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電腦以至電動車上路都離不開鋰電池,但它的易燃問題卻始終未能完全解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盧怡君教授致力研發新型液流電池。正值中大六十周年校慶,我們邀請她來分享。

Sora似乎是一個創新的突破,此類模型對影視製作、遊戲開發、虛擬實境等領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飛躍。這樣的技術能大幅降低創建精細視覺內容的門檻,並可能開啟未來全新的創意表達方式。

「我希望我的團隊成員,都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科研事業,因此我會提供最好的平台,也希望成員們能珍惜機會、好好把握,不要辜負這段時光,去好好地追求更出色的研究。」盧怡君教授娓娓道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29日)公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香港大學(港大)等領導的「DNA複製起始新機制研究」入選,是唯一入選的香港團隊。研究有望選擇性殺死癌細胞。

人工智能全球普及化,勢不可當。AI發展除了在科技層面力求突破之餘,AI的可信性亦非常關鍵,絕對不容忽視,它不但影響商業,更甚者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隱患。

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在國際數據跨境流通方面的努力,上海對國際數據港有志在必得的決心。目前亞洲比較有希望成為區域數據樞紐的地方,分別是上海、新加坡及香港。筆者期望香港能更加重視,增強在這方面的部署。

展望新的一年,科技園公司會繼續建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協助園區公司吸納創科人才、助它們把科研成果商品化、吸引資金,助它們快速成長,驅動更多創科成就,助力香港向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進發。

業界如數碼港生態圈等努力不懈的追求,共同建構更具網絡安全的城市,這些默默耕耘的人,共同提升香港整體資安水平,亦令外界對行業加強信心,讓整個生態圈受惠,比起冷冰冰的數字,更值得銘記於心。

隨着東莞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創科企業開始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這為學生們提供了廣泛的就業選擇和發展空間。

隨着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數據的角色和價值只會愈來愈大。數據應該能夠被用來推動創新,無論是通過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還是通過創建全新的業務模式。

目前,氣候相關信息的強制披露愈發受到重視,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或地區已經推行或正在制定有關氣候相關信息的強制披露法案,以促使企業或機構作定期披露。

互聯網時代,任何人不能置身網外。網絡上的「黑手」和「病毒」無處不在,無論組織,還是個人,均須具備網安意識,網絡安全才能擁有最廣泛、最牢固的基石。

在這個充滿資料和演算法的時代,人工智慧(AI)像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僅在科技領域大放異彩,而且可以涉足那些古老而神秘的領域,比如命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