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洪 蘭

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1969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已翻譯50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近千所中小學。

白日夢的火花
作者:洪 蘭2019-12-28
當孩子在做白日夢時,他大腦會隨意活化某一些神經迴路,若旁邊湊巧有一條原本不相干的迴路,火花一碰撞,兩條神經迴路連接在一起,新的點子就出來了。
什麼大腦設定這麼厲害?讓台商回流、浪子回頭
作者:洪 蘭2019-12-21
這個設定,在大腦帶來幸福感,連結人與人。它能讓浪子回頭,也能讓台商回流,但台灣社會正因畸形選舉文化,漸漸失去它。
退休不悲觀 人生六五才開始
作者:洪 蘭2019-12-14
「活到老學到老」是有科學根據的!研究顯示,65歲是人生智慧的巔峰。帶着不老的心,必能活出有價值的退休生活。
為什麼會突然心情不好?你的大腦比眼睛先看到了「什麼」
作者:洪 蘭2019-12-07
直覺、第六感真的有影響嗎?其實,生活中許多一閃而過的畫面看似瑣碎,但大腦都默默記着,在潛意識偷偷影響你。
如何避免養出偏見?
作者:洪 蘭2019-11-30
孩子的心靈如一件白衣,被大人的偏見污染,就很難洗淨。大人在孩子面前,豈可不慎言?
人為什麼會盲從?和大腦演化有關
作者:洪 蘭2019-11-23
同儕壓力,常常是校園霸凌的源頭。孩子不敢挺身反抗,只能坐視甚至被逼加入。人究竟為什麼從眾?其實跟大腦有關係。
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作者:洪 蘭2019-11-16
科技和人文是分不開的,難怪有實驗顯示人在50毫秒之內便能判定一個東西美不美,原來它竟是祖先傳給我們的內隱生存能力呢!
為什麼有注意力缺乏的過動兒童愈來愈多?
作者:洪 蘭2019-11-09
大腦構造相當複雜,至今醫學仍難以透徹解密。它比想像得更敏感,就算只是隨便看過的東西,也可能烙印在深層記憶,影響孩子日後行為。
學習的方式決定了效果
作者:洪 蘭2019-11-02
如果連線蟲這種毫米長,只有959個細胞、302個神經元的動物都可以學會習慣化和聯結時,人哪有學不會的?
你暗戀誰?不用開口,眼神已經洩密
作者:洪 蘭2019-10-26
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媒介,甚至是心靈間諜,洩露我們嘴巴沒說出的秘密。它又如何在人類牙牙學語階段,影響大腦發展?
終結自殺
作者:洪 蘭2019-10-19
為什麼大學生想自殺?其實生命教育不應當弄成課程來上,它應當是實作的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去體驗生命的價值。
別為天空的彩虹,忘了路旁的玫瑰
作者:洪 蘭2019-10-12
你是不是老想着等到發大財、升大官之後,再來把時間留給家人、朋友?在生命晚年的安寧病房病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書本教的不是唯一答案
作者:洪 蘭2019-10-05
現在科技進步得非常快,人類生活在一個世代之內,便改變了。昨天行得通的方式,今天不一定幫得了你,甚至會成為前進的阻礙。
每天邁一小步 世界就不一樣了
作者:洪 蘭2019-09-2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持之以恆才是關鍵。不要擔心自己渺小,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日復一日,其實改變世界並不難。
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作者:洪 蘭2019-09-21
其實,大腦若不能改變,如何能使人類度過演化上各種艱苦的情境而存活到今天?
108課綱大變革!不強調知識,但要提升什麼「核心素養」?
作者:洪 蘭2019-09-14
「知識」並不等於「智慧」。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回歸最初,其實沒有任何事比「態度」更重要。
考上的校系不符生涯規劃,怎麼辦?
作者:洪 蘭2019-08-31
生涯真的可以規劃嗎?與其學會計劃,不如學會面對未知,勇於嘗試,懂得把握當下機會。
雙語可活化大腦、延緩失智
作者:洪 蘭2019-08-24
多學一種語言對大腦是有好處的,多語言會改變大腦的結構,防止或延緩失智症的產生。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先苦後甘」還是「先甘後苦」?
作者:洪 蘭2019-08-17
你願意用60年磨難,交換晚年短暫的幸福;還是盡享快活人生,最後十年過得悽慘?哪種人生比較「划算」?
閱讀思考 激發創造力
作者:洪 蘭2019-08-10
我們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因為閱讀帶來字的聯想。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每個人的聯想也不同,常常,幾個人聚在一起,腦力激盪就想出前所未有的點子出來。
魚不會爬樹就不聰明嗎?不會讀書不代表「沒有用」
作者:洪 蘭2019-08-03
若用爬樹來衡量能力,那麼魚肯定只能是笨蛋。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潛力,只要等到對的時機,不管是誰都會發光發熱。
感恩與吃苦
作者:洪 蘭2019-07-27
西諺「因為哭泣過,歡笑才格外珍貴」,人必須先匱乏,才會感恩。
你是「純種」或「雜種」,有意義嗎?
作者:洪 蘭2019-07-20
從古至今,戰爭與交通開啟劇烈的人口流動,基因不再是分化種族的唯一決定性指標。選舉又到了,別再用血統撕裂族群。
正義有價碼?
作者:洪 蘭2019-07-13
現代人眼裏,金錢的確萬能。雖然我們也聽過「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是不曾仔細思考金錢的力量,因為社會上總有典範是錢買不動的。
政客吹牛皮,為何總有人信?
作者:洪 蘭2019-07-06
研究發現高社經地位的人,各方面表現是比較好,但是沒有好到他們自以為的那個程度。
用教育改變國家命運
作者:洪 蘭2019-06-29
標準答案可怕之處,在於它限制了創意。沒有啟發性的教育方式,我們還能用嗎?
今天不運動 明天一定後悔
作者:洪 蘭2019-06-22
你可以否認「不運動就是懶」,但不運動只會讓你愈來愈不健康、愈來愈需要健保。
親子共讀 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作者:洪 蘭2019-06-15
有研究指出親子閱讀可以令孩子更聽話,比起以往用打罵方式教養孩子,讓他們從故事中學習做人道理,似乎更勝一籌。
演習視同作戰?有它的道理
作者:洪 蘭2019-06-08
演習是件嚴肅的事情,不是兒戲。5月初,海巡署模擬恐怖份子攻打台灣,有一場大演習,但是他們沒有嚴肅地看待此事。軍艦離港時,碼頭播放「快樂的出航」,令人以為它是公主號郵輪在載客。
負面言語讓人「未戰先敗」
作者:洪 蘭2019-06-01
國科會主委以「死狀甚慘」形容台灣的人才問題。 用激烈言詞談論國家前途,會造成什麼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