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洪 蘭

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1969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已翻譯50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近千所中小學。

情緒控制,幾歲教最有效?
作者:洪 蘭2018-10-27
大腦研究顯示,人的情緒是由自己控制的,而情緒控制的教育更要從小開始教。研究發現,5歲壞習慣已養成,就來不及改了。
讓孩子做五分鐘的傻瓜
作者:洪 蘭2018-10-20
J. K.羅琳說,不能犯錯,不如死了算了。但我們的教育卻不允許孩子犯錯,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會動的教材,讓學習更有效
作者:洪 蘭2018-10-13
打電玩、看動畫也能變學習利器?會動的教材,能刺激大腦讓注意力集中,善用VR等科技融入課程,把學生引入知識大門。
想做出好決定?多看看祖先智慧
作者:洪 蘭2018-09-29
人們思考、做決定時,比起邏輯,更依賴經驗。重視團隊合作的時代,懂得做人最有用;而處世的道理,其實早就有先人法則可依循。
中秋節不要只會烤肉
作者:洪 蘭2018-09-22
國際觀不是會講英文而已,正如同中秋節的意義絕不只是烤肉,必須要了解其由來,才能培養文化的深度。
「他____犧牲生命,____出賣組織」笑話填空測你是幾年級生
作者:洪 蘭2018-09-15
歐盟成員往來密切,球場上仍拚命為國爭光。世界村、全球化時代,國家界線雖模糊了,但仍是自我認同的根。
我們如何看失敗 決定孩子的命運
作者:洪 蘭2018-09-08
功課不好就是壞學生、失敗了就是不聰明?想改善台灣20萬位基本學力不足的學生,父母得先改變自己對孩子失敗時的態度。
領導者無遠見 國家腦力不會強
作者:洪 蘭2018-09-01
國家要強健,不僅要硬體建設,還要軟體人才。政府經費應該花在哪,才有最大投資報酬率?執政者的遠見,攸關國家未來競爭力。
好習慣有多威?幫你省一萬小時
作者:洪 蘭2018-08-25
史丹福大學教授統計,人一生花15個月找東西,如果把這一萬小時省下來,可以成就多少事?時間管理是藝術,也是習慣;成敗在這細節裏。
自耕自食能擋黑心食品?
作者:洪 蘭2018-08-18
黑心食品猖獗,許多人提倡自耕自食,但其實難以達成。一位芝加哥富家女孩的故事,或許能讓台灣下一代,朝「好食」邁進。
「溝通」是大腦發展良藥
作者:洪 蘭2018-08-11
人際溝通困難會造成生活適應不良、情緒不穩,研究發現,會「手語」的特殊生表現較佳。不管手語、口語,能溝通才能對症下藥。
干擾學習的 竟是課堂老師?
作者:洪 蘭2018-08-04
你知道盲人可以接飛盤、膽固醇高仍可吃蛋嗎?資訊不斷更新,我們都得自我精進,為人師表與攸關人命的法官醫生,更要跟上。
遇見老後的自己 看誰還敢揮霍
作者:洪 蘭2018-07-28
年輕人總是很難犧牲現在,好好為老後存錢,紐約大學便透過電腦虛擬實境人變老後的境況,看着鏡中老後的自己,人們開始存下更多的錢。
教育少了品格 書念再好也沒用
作者:洪 蘭2018-07-21
AI衝擊,各國人才培育反而開始強調起品德。但當我們的教育不再注重公民道德、生活倫理,台灣在世界地圖上消失是指日可待的了。
改變心態,讓你大變身
作者:洪 蘭2018-07-14
「心」是一切的主宰,所有的改革必須從心做起才會有效。
聞香醒腦,減少失智煩惱
作者:洪 蘭2018-07-07
當聞到沒聞過的香料、遇到新奇的事物,都有助大腦警覺、清醒,使我們注意力集中。其實對抗失智症,也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麼要錄取比自己強的人?
作者:洪 蘭2018-06-30
諺語說的好,「現在的你和五年後的你,最大差別在你所讀的書和所交的朋友。」有時朋友比書本更重要。
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作者:洪 蘭2018-06-23
政府或許可以用捐贈給世界衛生組織的一百萬美元來改善國內的自殺防範設施,用我們自己的納稅錢來幫助我們自己的國民。
領導人唱衰國家,人民怎麼會有未來?
作者:洪 蘭2018-06-09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政府愛唱三首歌,第三首是《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台灣政府卻愛唱: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
音樂美術好處多 孩子教育不能等
作者:洪 蘭2018-06-02
最近有實驗發現音樂能增強語言能力,因為它強化聽覺皮質的敏感度。旋律可以增加工作記憶的強度,而工作記憶是認知能力的根本,
當人換了位置就換腦袋,天理還管不管用?
作者:洪 蘭2018-05-26
在北京的高速公路上,處處可見「初心」這兩個字的看板,我問為什麼,接機的老師說,這是十九大留下來的標語,習近平打貪,提醒共產黨黨員莫忘革命時的初心。
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作者:洪 蘭2018-05-19
看到不同族群的馬來西亞人大聲地唱國歌,而同文同種的我們,反而不認同自己的國家,真是憂心。
乾淨的空氣,比選票更重要
作者:洪 蘭2018-05-12
政府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破壞性的事物上,除弊不如興利。
留不住的教授
作者:洪 蘭2018-05-05
老而貧是人生最淒涼的晚景,難怪現在的年金改革,造成很多教授的不安,繼而考慮出走。
做人大道理 都藏在古書裏
作者:洪 蘭2018-04-28
人生在世,我不要求你們光耀門楣,但絕不能做汪精衛,你們要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可以放下。
積勞的上校 因何病故?
作者:洪 蘭2018-04-21
政府應該努力興利、發展經濟、增加稅收,不該把執政重心花在剝奪為國奉獻一輩子的軍公教人員晚年的安全感上。
睡眠不足,比酒駕更危險
作者:洪 蘭2018-04-14
「勞基法」修法後,輪班間隔變成8小時,勞工的睡眠時間也跟著壓縮。這非常令人憂心,因為如果沒睡飽就上路,車禍風險高3倍。
沒有文化,等於靈魂沒故郷
作者:洪 蘭2018-04-07
每次回台省親,他都帶《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那些他年輕時想都不會想去看的書回去。年過半百,更能領悟古書詩句中的意境。藏書中的生命經歷,成就文化的根,若拔掉根,人們還剩下什麼?
用學習的熱情 對抗科技的冰冷
作者:洪 蘭2018-03-31
目前,人類比機器人高明之處在於人情世故的應變和同理心。
世界愈快,人才培育不能慢
作者:洪 蘭2018-03-24
科技世界瞬息萬變,產業需求也跟着移轉,病急亂投醫的人才培育政策,追得上時代嗎?想要提升競爭力,政府不能再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