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盛世忠言

見孺子將被警打,誰能見死不救?
作者:謝冠東2019-09-29
當警察四處肆虐,香港人只會離這個良知的考驗愈來愈近。就算你沒有打算參與社會運動,但當你遇到這些情境,作為香港人,是否能夠見死不救,不作支援?我們的人性可以去到幾盡?
我們要責怪學生罷課嗎?
作者:謝冠東2019-09-05
若自己已經身為社會賢達,卻未能發揮影響力,相信還會尤其自疚。我們追究自己的責任也來不及,實在哪有心思反過來去指責這些柔弱的學生呢?
三個錯誤,釀成少女盲眼悲劇
作者:謝冠東2019-08-15
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等,本來就有致命個案,但警方經常聲稱它們並不致命,自欺欺人,掉以輕心。
對621警總被圍的一點省思
作者:謝冠東2019-06-22
這次包圍警總雖然是一次創新以及可能有效的嘗試,但可惜的是有利亦有弊,它必然令社會更為撕裂和對立。
藉《逃犯條例》,香港重拾了自由意志
作者:謝冠東2019-06-19
我為200萬人感到慶幸,他們能夠按照自由意志,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形同虛設的三點修例保障
作者:謝冠東2019-06-10
大陸司法不公,以及特區政府的所謂關卡全部似有若無,猶如螳臂擋車,這點每一個人都很理解,就只有高薪厚祿的高官恬不知恥地說不理解。
在台灣找回做人的尊嚴
作者:謝冠東2019-06-05
由推出《逃犯條例》,到只有20日諮詢,到廢除法案委員會,到漠視法官、律師、外國使節和市民的意見,總之一定要迅速通過,並說盡所有歪理和語言藝術,香港市民都如同過往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到尊嚴掃地。
留港還是赴台:人生的進退之道
作者:謝冠東2019-05-10
23歲做好了網上字典;26歲有政論文章見報;30歲前茹素,以及能平日參與行山隊;40歲前搬往台灣。那並不符合一般人的勝利模式,甚至可能是一種失敗的見證,但也許卻是一些我能夠對自己津津樂道的事。
移居台灣還是大灣?
作者:謝冠東2019-04-30
選擇大灣區,那甚至能給你更好的生活保障,還有可能名留青史;但我卻選擇退讓,我的「道」是盡可能減省開支,從而帶給自己空間,同時還能享用我所認同的優質生活,並尋回我的自由,無須緊隨他人的範式。
樓市能在18個月升三成嗎?
作者:謝冠東2019-04-25
假設物業的租金回報不跌,那意味未來18個月租金也要升三成,不敢說沒有可能,但也不覺得很有可能。
《蘋果》是「安心偷食」的大贏家嗎?
作者:謝冠東2019-04-17
人們說《蘋果日報》贏,是因為多了許多人登記。但其實這是雙贏,市民如果不覺得能滿足其好奇的慾望,也就不會登記。市民贏了,才到《蘋果》贏。
論港樓的價錢與價值
作者:謝冠東2019-03-29
香港的生活環境、生活素質和施政品質每況愈下,理應令這裏的物業價值更低。那麼,為何港樓的價錢與價值愈來愈脫節呢?
明日大嶼是一場收支災難
作者:謝冠東2019-03-25
即使掏盡庫房,也僅能吸納8年的新移民。而即使人工島能達到政府的預期收益,那亦本來可作為庫房盈餘,支援各種服務,而非用以補貼新移民的昂貴居所。
反擊新移民貢獻論和新電梯論
作者:謝冠東2019-02-28
香港前景黯淡,政府還會說,你看我們現在人口老化了,引入更多新移民吧!如此不斷循環、不成比例、不辨東西地引入上百萬計新移民,正令香港不斷沉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那是香港政府的一大敗筆。
明日大嶼是一場交通惡夢
作者:謝冠東2018-10-25
大量居民每天從北部前往南部上班。明日大嶼則加劇了這個情況,進一步增加了南向人流。因此我們要投入巨資,建設許多額外道路和鐵路以疏導人流,而且還製造了港九市區的交通瓶頸。
一種自決的人生觀
作者:謝冠東2018-10-23
自決的要旨,在於你是自由的,並因為要對人生負責,而作出種種決定。這些決定可能是有代價的,甚至忤逆着主流的看法,但你還是要這樣做。
明日大嶼的數字掩眼法
作者:謝冠東2018-10-19
「明日大嶼」是香港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項目,而且相比其他項目高得不成比例。我們應該用最嚴謹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才是正道。
簡思《施政報告》的人工島
作者:謝冠東2018-10-12
林鄭在記者會上說,人工島的開支難以評估,但強調每項投資都有經過評估。在不透露,甚至不知道、難以評估造價之下,仍然要上馬。那就等同不知道一架車或一層樓多少錢,卻還要去買──只是這個還要貴10萬倍。
當劉德華遇上團結香港基金
作者:謝冠東2018-10-08
劉德華在片段伊始便問:「你覺得香港有沒有希望?」當我看到他和團結香港基金走在一起,我就覺得沒有希望了。
令人震撼的香港高鐵
作者:謝冠東2018-09-27
我們在9年前提出的所有反對理據,不只全部應驗,甚至程度比我們所想像中更糟。如果當年我們要反高鐵,今天通車了,也沒有反過來叫自己當天贊成的理由。
香港人不斷重複的憾事
作者:謝冠東2018-09-20
如果你不在土地大辯論略盡綿力,提一提你的高見,恐怕你和你的高管又要繼續為香港的基建發奮,累積更多財富,持續成就一個接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
土瓜灣沉降的「檸檬問題」
作者:謝冠東2018-08-13
我感嘆港鐵CEO日薪6.3萬元,加上一大班管理團隊,身價更是天文數字,但竟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無人曉得,那就如同他們對工程災難的觸覺一樣魯鈍。
論高導演的六四邏輯
作者:謝冠東2018-06-08
高志森導演在錢的面前,學生的熱誠和生命以至母親的愛,根本就是次要的,就讓他們都化作灰燼吧。
沒有公德,哪有共享
作者:謝冠東2018-06-04
一個社會要有公德心,才會愛惜共享物品,共享經濟才能持續。
土地辯論為何不能各讓一步
作者:謝冠東2018-05-21
不同土地選項的確並非均等,有需要衡量和討論利弊,發聲並不等於自私。
九巴觸犯的四個管理錯誤
作者:謝冠東2018-03-12
要做一家良心企業,就要考慮所有持分者的需要,當中包括員工和公眾,而非只有股東的盈利。
現時市況,投資者如何自處
作者:謝冠東2018-02-07
近期香港股市不斷升至高位,多了人充滿投資意欲,如何才好?筆者有三個定律,確保平穩賺錢。
做香港人甚為艱難:2018年1月的香港
作者:謝冠東2018-01-29
做香港人不容易,小市民要選一個合適的代表很難,買樓很難、要為退休儲蓄很難,還未包括東鐵全線停駛、《23條》經常蠢蠢欲動等恒常難事了!
浸大學生的錯是怎樣鑄成的
作者:謝冠東2018-01-26
其實《HKG報》和它的讀者不是應該為滿城「廢青」感到悲哀,並想辦法協助他們改過自新,日後成為像他們一樣出類拔萃的人才對嗎?
浸大教員枉為人師
作者:謝冠東2018-01-25
有趣的是,教職員只是去要求學生,卻從來沒有對自己提出要求。我們做事,對別人要求之餘,也應對自己作同樣要求,這是康德的基本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