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PISA

學生在學時期的學習,往往是一個「過程」。(Shutterstock)

學習:過程與結果

我們心目中的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總是覺得要有「結果」。我們平常掛在口邊的測評(assessment),基本上是想知道「學生學得怎麼樣」。其理念,近乎工業生產線上的質量控制,目的是看是否「達標」。

在學校裏面,STEM或者STEAM就是學習科技──編碼、機械人、AI等。(Shutterstock)

科學與科技:探索

應用科技,若果過程中沒有探索的元素,沒有好奇心的驅動,沒有尋根問柢的態度,沒有把完成製作作為起點(而不是終點),即使製成了一個複雜的機械人,其實沒有真正地經歷過一個科學探索的過程。

科舉是世界上第一個「任人唯賢」的文官選拔制度。(Shutterstock)

今天看科舉!

在學校制度裏面,也是只有一條跑道、一種競爭。在華人社會,科舉的理念得以延續,就不難明白。看到科舉的運作,不期然驚呼,與今天的考試何其相似?

在地鐵上偶爾看到應該在念小學的學生,手持一本書或雜誌在閱讀,心中不禁讚嘆。(Shutterstock)

PISA與閱讀

孩子是否沒有能力看長篇的東西呢?是否要有天賦才能讀長篇的東西?當然不是,今天稍微年長和中年的朋友,以前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不都是長篇的嗎?不都是還年輕嗎?是怎樣讀的,是逐字逐句細敲細打的嗎?

從體育運動的競爭可以看到:一、有了競爭才有比較;二、競爭是優勝劣敗,有贏有輸;三、競爭是一種壓力;四、競爭必然是公開的;五、競爭產生榮辱的驅動。(Shutterstock)

競爭:壓力之良性與惡性

學校的競爭文化,影響着成員的價值觀,包括學生、教師,甚至家長。關鍵並不在於他們是否參加競爭,而是競爭在他們腦中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的經歷中,競爭是大家一起前進的基礎?還是我贏你輸的遊戲?

PISA是一項國際比較的研究,而不是一項排名榜。(Pixabay)

又見PISA

當務之急是要研究「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因為青年人價值觀與社會觀的建立,成為許多社會的主要關注。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