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英語

歷史發展、地緣因素、政經作用,造就香港兩文三語的積存實力,與未來發展殷切的需要。(Shutterstock)

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雙語並行始終未落到實處,至少在大眾心目中,英語是上流的,是代表精英的,亦是象徵管治的。(Shutterstock)

香港教育該放下英語了

隨着國家國力提升,中文作為一種軟實力,在世界上日益重要。如管治階層沒意識先在教育方面,確立「中主英輔」的語言政策,繼而輻射至社會各層面,本港長遠會脫軌於國家發展的步伐。

以草代艹的話,菌字橫寫變作「草囷」,草囷是草蓋的糧倉,代表什麼意思?(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疫情何時完結?

朋友陳先生欲以「菌」字預測香港疫情何時完結。「艹」像兩個「十」字;「囷」則是古代圓形的米倉,古代即已過去,粵語「圓」「完」同音,是否意味Omicron疫情會於今年10月10日完結?

《老公~你好悶》是由資深的舞台劇導演張之珏先生執導。

舞台劇的魅力

《老公~你好悶》舞台劇一連數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公演。我最欣賞張之珏的慧眼,他發掘了周潤發的演技、古巨基的歌唱天份和梁非同的喜劇感!張導演是眾人的伯樂,能創不老。

語言,就是在說話中學會的,很少有教育裏面專門教授說話的。但是外語就不一樣。因為孩子生活中沒有外語,因此需要系統的設計,才能學會。但這是指生活中沒有的外語。(Shutterstock)

外語與文化

文化是要傳承的,但是有系統的文化傳承,主要靠語言文字。如新加坡把一門外語(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結果以前南洋一帶多語的環境,在新加坡逐漸消失,方言裏面豐富的文化內涵,也隨之而消失。

隨着近年政治風向改變,國族身分認同得到重視,倫敦開始給予威爾斯地方政府更多自治權,威爾斯語才從衰亡的絶路上逆轉。(Shutterstock)

Cantonese not?──從威爾斯語說起

十八世紀,威爾斯的學校強制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若有人説了威爾斯語,就被掛上一塊刻有Welsh Not的木牌。前幾天一間「普教中」的小學處罰在課堂上講廣東話的學生,Welsh Not的陰魂在香港復活了。

靠外語,可以活得比別人好。(Shutterstock)

語言是活命草

我的眾多朋友都可因着一種外語而生活得比別人好,日語、德語、法語,都是艱難時期的活命草,從這角度看,補習功課,強迫彈琴,不如認真學習一種外語,以備不時之需。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