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傅瑰琦

1988年香港電台及新力唱片公司樂評比賽季軍,1992年香港管弦樂團與中大校外進修部舉辦樂評課程的學員。曾隨已故音樂學家葉純之教授學習音樂評論及美學兩年。1993年開始在不同中英文報章發表音樂評論,包括《越界》雜誌、《新晚報》、《星島日報》、《信報》、《大公報》、《南華早報》子雜誌Xpressions、《明報》、Theatre Critique月刊、《Theatre Critique》雙月刊、Artism雙月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頁、HMV The Voice雜誌、香港藝術中心《文化按摩師》網誌、《立場新聞》、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Classical Music、《藝術當下》網站及其「傅瑰琦古典音樂評論」臉書專頁之內。1999年開始在香港電台第四台擔任樂評嘉賓,同年,她被選為香港青少年藝術節的客席講者,為中學生版本的音樂劇《夢斷城西》作公演前分析。亦在澳門國際音樂節擔任演前講座的講者。承傳音樂演出的正統評論所要求的深入分析,主力於評論小提琴演奏、管弦樂團音樂會、其他器樂獨奏會及本地音樂劇,兼評崑曲及流行曲的演出。
網頁:www.facebook.com/tinafu.music.critic

俄羅斯小提琴年輕大師多加金與鋼琴家鄭慧的天籟之音
作者:傅瑰琦2024-09-25
嚴格來說,多加金難以與「大師」之名掛鈎。可是,他對不同作品的演繹,卻傳承了上世紀大師們濃厚的演奏風格;拉弓或其他發音的習慣,亦傳承得非常優秀。所以他獲稱為「大師」,當之無愧!
吳懷世猛龍過江,帶領新上任「韓經arte」回港夥拍國際級鋼琴家孫旻秀
作者:傅瑰琦2024-09-18
出乎意料地,孫旻秀由一開始,已將浪漫婉約作為大前提,將這首整體上起伏變化較為平坦的樂曲,分拆成對比強烈的演奏,但連接的過程順暢,樂句之間的呼吸間隔亦相當多。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2024 王健‧巴斯蒂安‧法國作品專場
作者:傅瑰琦2024-09-11
對於難以掌握的法國色彩與風格,在指揮的計劃之中,似乎完全不介意貨比貨,來與職業樂團甚至頂級演出作比較。
賣藝賣武賣危險.《雄獅少年》音樂劇尾場圓滿
作者:傅瑰琦2024-09-04
整體上,合唱的和諧及穩定,也可說是近幾年筆者有欣賞過的其他製作中,聲樂表現最好的一次,這倒令人非常意外。
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兩周年 現代與古典浪漫之間的取捨
作者:傅瑰琦2024-08-28
對於青少年而言,無論是否學習或欣賞古典音樂,節奏明快的樂曲,始終會是他們較易接受的音樂,這是無論在流行或古典音樂裏都行得通的定律。而愛情故事,亦大概最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憩園》不靜,安魂曲終,給觀眾留下了什麼?
作者:傅瑰琦2024-08-21
如果問我會不會再次欣賞這個演出,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會!嚴格來說,這亦對於一心希望能得到平靜,來感受如標題和插圖《憩園》的安息之地的觀眾,感到中伏而大為失望。
許寧鋼琴獨奏會 選奏重量級作品
作者:傅瑰琦2024-08-14
許寧在繁忙的工作中,都能夠排出無論技巧或演繹上都難度甚高的作品,這除了是她已達成自己的要求外,更是所有年輕鋼琴學生們,值得學習的重要課題。
香港巴赫合唱團的詩與禮
作者:傅瑰琦2024-08-07
在這場音樂會中,筆者與合唱團成員,其實大家都在學習。
陳少君眾星弟子蜂湧而出 與泛亞展示頂尖舊生在聲樂界的真功夫
作者:傅瑰琦2024-07-31
最令筆者非親自一睹風采不可的,卻是久聞多年此人乃正統聲樂科班出身、但早已踏足娛樂圈的藝人李璧琦的現場演唱。而對於新任音樂總監凌顯祐、與團員為聲樂擔任伴奏,亦是另一種考驗他們適應能力的試金石。
本港年輕鋼琴家倫凱晴 在西班牙灌錄首張鋼琴獨奏唱片
作者:傅瑰琦2024-07-24
今次首張個人唱片,倫凱晴大膽地選奏份量較重、演繹上較充滿挑戰的浪漫時期作品,以她的年紀而言,其實相當吃力。但她曾參與以舒曼為題的比賽並取得組別第三名,所以也不足為奇。
小提琴家陳銳7年後 再來港舉行獨奏會
作者:傅瑰琦2024-07-17
筆者發覺陳銳的技巧不但沒有退下來,反之,精準及隨心所欲可謂更勝當年。可就是硬技巧愈發亮麗,他本來握弓的問題,今次所見更是調節不下來,整場音樂會的運弓控制都似乎差了一級。筆者感到這是相當危險的訊號。
2024年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之完美閉幕──評崔特許勒聲樂與眾星之夜
作者:傅瑰琦2024-07-10
2024年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的閉幕演出有許多著名演奏家參與演出,崔特許勒、米羅弦樂四重奏、瓦斯奈等人帶出的合作氛圍非常出色,差不多是筆者以往有份出席他們這個音樂節的演出中,聽過最精彩的一次。
英格蘭室樂團與本港小提琴家陳倬朗 在不理想聲效場地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07-03
樂團在第一樂章中,乾無可乾的音色,大概是筆者幾十年來,首次在所謂的「音樂廳」中遇見。大概與一個完全吸音,留待工程師們在後期加工時才慢慢修飾的錄音室沒甚分別。
小提琴家蘇斯曼展現無添加式傳統剛陽美演奏風格
作者:傅瑰琦2024-06-26
蘇斯曼在Southland Sketches小提琴組曲中靈活有趣的旋律演繹,將兩段色彩多端、非常動聽的音樂,展現出令人感到非常愉快的歌唱表現,將整場音樂會推向最美好、最令人牢記的完美感覺!
法國大提琴家柏斯卡爾典型的法式浪漫與不羈演奏
作者:傅瑰琦2024-06-19
對於柏斯卡爾的演奏,他的一派靈活不羈的風格,着實非常亮眼。不過,在樂曲開首的樂章中的音準,卻出了不少問題。
港樂50周年內地巡演前音樂會 細味余隆、王健與蘇千尋的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06-13
香港的神童級小提琴手蘇千尋對於帶着中國味道的旋律,依然能使出她對於美的基礎。樂句的呼吸、平順的歌唱及亮麗的音色,都非常出色。
港樂50載與幾代流行歌手──今天少年人 他朝老年人,不知有沒有改變?
作者:傅瑰琦2024-06-05
這50年來,香港的流行與古典樂壇,所有人付出過多少努力,才能讓後來者能夠乘着前人的基石,繼續邁步向前?且看往後的日子,新生代的年輕人,怎樣延續音樂圈的傳承。
法國雙簧管演奏家畢杜,與「小交」及指揮楚嘉文的室樂及協奏曲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05-29
畢杜在兩晚演奏中帶給了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受。整體來說,畢杜和楚嘉文聯同全體團員的努力下打造了精彩絕倫的演繹。在風格上的揮灑、及所有聲部的技巧及整齊度,亦可謂無與倫比。
香港城市室樂團集馬戲團演出元素的《鯊鯊音樂劇》首演
作者:傅瑰琦2024-05-22
整體而言,這部作品相當成功,但個人意見,在音樂廳的環境裏,現場收音、混音、重播的技術,必須重新審視。
理工大學管弦樂團與著名管樂演奏家 聽眾的音樂會禮儀文化為人詬病
作者:傅瑰琦2024-05-15
第一樂章開頭部分的低音旋律,李俊樂用的是一部跟普通口琴大小尺寸的樂器,而不是平日所見的笨重低音口琴。根據及後他的解析,這原來是演奏者親手改裝的低音口琴。
柏鵬與小交走回頭路 庄司紗矢香重現年少經典
作者:傅瑰琦2024-05-08
庄司紗矢香在蕭斯達高維契的協奏曲中,相比於她少年時,當晚的演出整體上可謂非常「沉澱」,一點點激動也談不上,一種深而冷的「傲」,即使在激烈的樂章亦貫徹始終。
布拉索以豎琴挑戰不同時期的鋼琴經典作品
作者:傅瑰琦2024-05-01
布拉索的法國5月節獨奏會,雖然開始時音量控制造成的瑕疵特多,但他卻於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解決問題。整體上無論在技巧還是藝術方面,毋庸置疑地相當成功,令人佩服和感動。
柏鵬與小交成功打破排位的絆腳石 范曉星要提升獨奏家的獨特氣質
作者:傅瑰琦2024-04-17
范曉星在音樂會演出的前夕,剛剛接到比利時舉世聞名的國際伊利沙伯女王大賽入圍名單得通知,成為兩位香港代表其中之一,加上筆者最喜歡的場地,這場音樂會可謂非聽不可。
小提琴新秀陳倬朗──世界級藝術大師的水平
作者:傅瑰琦2024-04-10
始料不及,陳倬朗冷靜、深情、連綿的如歌演繹,已遠遠超出了他這一代的年齡層。他動人而順暢自然的演奏,帶着大量的樂句呼吸位置,藝術性的水平,似曾是來自已消失的上世紀小提琴黃金年代。
上海崑劇團刪減版全本《牡丹亭》 起用「女小生」胡、羅配
作者:傅瑰琦2024-04-03
對於屬於中國的古典音樂──崑曲,幾近失傳的劇種,竟然是現存老師們憑記憶,耳目相傳手把手調教出來,對於每次還有幸聽到本質上還未被沖淡走樣的原味流傳範疇,心裏還敢怠慢面前的每一句嗎?
泛亞交響樂團一路走來 與凌顯祐接下葉惠康重任
作者:傅瑰琦2024-03-27
其實泛亞交響樂團近年換入的新血,有四方八面過來的職業援兵,水平已不容置疑。今後當要看,凌顯祐與幕後班底,有沒有決心,將樂團改變成另一隊恆常演出的管弦樂團,還是依然停留在一個「業餘」樂團的定位。
香港管弦樂團巡演前預演,梵志登與團員及康特洛夫的歐洲音色
作者:傅瑰琦2024-03-20
兩晚所演奏的鋼琴協奏曲,作品個性與作曲家的風格完全不同,這亦是讓香港觀眾可以了解一下康特洛夫的光譜氣場的一個頗佳的機會。
黃佳俊適時應變現場點滴、拉克林弱不禁風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作者:傅瑰琦2024-03-13
對於黃佳俊帶領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悠揚與溫情兼備,不太過硬朗的風格,正好跟隨小提琴獨奏拉克林的演繹。不過從一開始,拉克林的演奏,在力量的氛圍和骨架子的輪廓方面,便似乎一面倒地過於陰柔。
評余隆與上海交響樂團於澳門的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03-06
同一個指揮,指揮不同樂團,出現了完全不同的表現。不知是否因為成員大都來自江南的緣故?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風格及音色,即使在余隆棒下,確實與香港管弦樂團或中國愛樂樂團非常不同,而是帶着濃濃的散漫感覺。
培養大灣區優質音樂家 亦要培養未來優質聽眾
作者:傅瑰琦2024-02-28
大灣區,我們中國人的南方,在培養有素質的大灣區下一代的音樂人才外,是否應該積極培養有素質的下一代聽眾?香港、澳門、整個南中國, 還望盡早多加教育,逐漸回歸到優秀的嶺南民風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