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示威

假若沒有這場大型社會行動,筆者相信美國疫情應該會逐漸改善的。(Shutterstock)

美國第二波疫情很快回落

美國出現第二波的原因是與近期發生於美國境內的暴動有關。非裔美國人佛洛伊德上月被白人警察當街跪壓至死,之後引發連續幾星期的全國騷動。大家可以想像示威者與警隊埋身肉搏,所謂社交隔離措施自然拋諸腦後。

我認識不少商場的業主,他們如果有得選擇的話,都不想反對派在他們的商場進行政治活動,因為這必然會妨礙商場裏的商業活動。(亞新社)

特區政府在施暴政嗎?

我認識的來港工作的外國朋友,大部分都不覺得,香港是一個警察國家,香港警方經常使用過度暴力。他們原先都生活在文明國家,如果特區政府行的是暴政,他們怎會選擇來港工作,並樂於繼續在香港長期生活?

科大學生離世,估計又當引發新一輪的暴力示威,我仍然是那一句:服膺真相比服膺手足情重要。(亞新社)

大時代 小人物

毫無疑問,香港是處身於一個大時代,但是小市民依然要繼續他們的生活;上班的上班,談戀愛的談戀愛,失戀的失戀。示威像愛情般,沒有感情是永遠忠貞不移的,包括擁有道德高地的抗爭。

「時代革命」,什麼時代?相信設計口號的人也不清楚,不學無術的以為時代便是當前,時代革命便是當前革命。(灼見名家圖片)

光復與革命

示威和暴動的參與者提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卻是不知所謂,可能純粹從文宣出發,但求順口,不管內容。或許這也正反映出他們的心態,目的只是找個口號、找個藉口來進行他們私底下的政治企圖。

老是說香港年輕人不長進,這次他們帶給這個城市驕傲!(亞新社)

6月16日我當了開路員

我想如果示威可以有和平指數:用示威人數除以打碎玻璃的數目,6‧16 示威的和平指數肯定是破世界紀錄。難怪坊間起哄:6‧16 的示威者應該獲得來屆的諾貝爾和平獎。

示威人士堵路和其他「不合作運動」,為公眾帶來不便,引起不安,加劇香港人的情緒病,損害經濟活動,經濟學叫「界外效果」,是額外的社會成本。(亞新社)

示威遊行的經濟學

示威遊行人數增加必會鼓勵更多人參加,原因是人多就會感覺到成功更有希望,而且人多自我感覺就更佳。因此遊行示威確有滾雪球效應。這種動態效果是適用於所有群眾運動。

向林鄭表達同情原諒,不僅表現港人富有同情心,而且有助於治癒我們這個撕裂的社會。(亞新社)

林鄭月娥應該得到第二次機會嗎?

林鄭月娥在日前的記者會上希望港人給她第二次機會,她應該得到嗎?我覺得應該給她第二次機會。每個人如果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應該有第二次機會,包括林鄭月娥在內。我們應該視她為一個普通人,而不是行政長官。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