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據指,資產處置往往對股東有利。(Shutterstock)

資產處置的減法效益

從不少的數據庫,我們在彈指之間就能找到「加法」的交易數據,如A公司宣布收購B公司,但要找到「減法」的數據集,如C公司處置子公司D,卻不是垂手可得。這還不只,減法的數據,很容易被加法的數據所遮蓋。

早前就有傳聞指迪士尼考慮出售旗下的傳統廣播和有線電視業務的股權,或甩手給合作伙伴,包括加快把 ESPN 轉型到串流市場。(Shutterstock)

CEO 對資產處置出讓的疑惑

大多數的職業經理人骨子裏是希望擴大業務版圖,而不是縮減業務,此無他,餅乾大小和報酬多少是直接掛鈎的,而報酬的數量級,又以認股權證為大頭,現金工資為零頭。 而對權證最敏感的,多數是併購時的刺激。

今年疫後經濟復常,但復甦步伐遠較預期慢,不少分析員近日已下調今年GDP預測,部分更低於官方目標的5%。(Shutterstock)

中國經濟染上了長新冠

傳統GDP計算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全部都嚴重減速。其實GDP還有第四匹馬,就是政府開支,但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負債纍纍,自身難保,剩下來或有能力轉圜的只有負債率超低的中央政府。

要知道飲食業情況如何,要看的是過去幾年的趨勢。 (Shutterstock)

食肆生意反彈還是生意慘淡?

今年5、6月人在香港,沒有太多機會出外食飯,根據有限而片面的觀察,訂位的確比疫情前容易。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過去幾個月新聞所描述的一片歡欣。翻查傳媒引述數據,是這些報道其實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現在市況雖然稍靜, 但不是沒有成交,稍為好的單位亦不難賣走。(shutterstock)

講得愈慘 愈冇人買

買樓有一個秘訣,就算遇到不適合單位,不要浪費時間去討價還價,萬一業主願意割愛,變成自己坐艇,但遇上適合單位,就要毫不猶豫,否則,隨時蘇州過後冇艇搭。

近期不少國家進行國際貿易時開始改以人民幣計價。(Shutterstock)

去美元化=去金融化?

近年的地緣政治關係變化、新經濟大國的崛起,以及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都令去美元化再獲得新動力。與此同時內地政府一直在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使用,人民幣將會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嗎?

大中華市場溢價大減,滙控即使分拆亞洲業務,估值亦未必太好。(Shutterstock)

滙控的未來

平保只持有8%滙豐股份,加上投票顧問機構呼籲股東反對,分拆動議獲通過機會似乎已不大。餘下來最尷尬是,有關提議雖將被否決,但仍獲為數不少股東支持。

中國平保為什麼那麼着緊滙豐業務改動?(亞新社)

平保為何挑戰滙豐

滙豐將在5月初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會上將表決由小股東提出重組亞洲業務的議案,股東之一的中國平保近日公開支持小股東。作為香港最重要的外資和中資金融機構之一,它們之間的紏纏背後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今天的杜拜不再依賴石油經濟,而是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Shutterstock)

杜拜也招商

我相信,今天的阿拉伯人正在書寫新的《一千零一夜》,像C女士這樣的中國內地企業家就是當中一個故事的主角,也會有港人(或許已經有)成為另一個故事的主角。

第1頁,共22頁 1 2 2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