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最近回應筆者在立法會提出的質詢時,已答應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領導一個工作小組,檢視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上的情況,並提出改善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Wikimedia Commons)

誤殺古蹟易 承傳保育難

發展局已答應,在水務署完成主教山蓄水池的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後,會研究有關設施的保育和活化方案,讓香港市民可享用這個地方,並會在長遠保育方案有決定前,及在安全情況下,探討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的可行性。

白先勇教授花費20多年為父親白崇禧將軍著書立傳,完成懸念願望。(灼見名家圖片)

北伐抗日,共赴國難

1926年北伐,蔣介石獨排眾議力邀時年33歲的白崇禧出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1937年,白崇禧第一個響應蔣委員長號召,加入抗日戰爭行列。想不到抗戰勝利後,蔣、白之間衝突愈來愈大,最後竟至決裂。

浸會傳理系《新報人》,是香港最長壽的學生實習報紙。筆者1974年參與實習採訪的《新報人》。

大學新聞系實習刊物

各間大學新聞系的實習刊物與時並進,現在學生的視野緊扣時代脈搏,他們選擇的封面主題多切合當下社會關注的話題。中大《大學線》最後一期紙本便以《國安法》影響下「無形紅線設限  出版業陷恐慌」作為封面故事。

白先勇教授花費20餘年心力,為父親白崇禧將軍立傳,《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最後一部〈台灣歲月〉由白老師親自執筆。(灼見名家圖片)

君臣一體,自古所難

父親一生可說是一部民國史的縮影,1911年父親18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了民國的誕生。其後歷經北伐、抗戰、國共內戰,1949年12月30日離開大陸毅然入台,父親參與了民國誕生與在大陸的衰落。

呂思勉說,史學上只能「求狀況非事實」,所求是「足以使其時代某地方一般狀況可借以明白的事實。」(Wikimedia Commons、Amazon)

呂思勉論歷史真相

史學家呂思勉在1945年的著作中如此寫:「(一)歷史上的記載,先是不確實的。(二)即使確實,而一件事件,關係極複雜,亦斷非但據其表面所能論定。」

陸羽茶室很有歷史感,它所在的史丹利街24號,曾經是孫中山革命黨的基地。(Wikimedia Commons)

陸羽茶室歷史回眸

陸羽一開始就走高檔茶室路線,一般茶樓茶錢每位4仙,陸羽收6仙。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金銀買賣和外幣找換都集中在永吉街附近一帶,陸羽茶室自然成了金融業界聚腳地方。

胡適(左二)與美國總統羅斯福。

胡適的紐約情緣

1949年-1958年,胡適給人的印象多是「淒淒惶惶」、「窮困潦倒」、「有志難伸」甚至「喪家之犬」等,想多是受學者書生騷人墨客文字之誤。但印象終歸是印象。

張愛玲的香港大學學籍紀錄。(香港大學檔案館藏)

香港大學的張愛玲與許地山

張愛玲就讀港大時,新文學運動作家許地山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其時中文系設在鄧志昂中文學院大樓,許地山的辦公室估計在二樓附有露台的房間。張愛玲有修讀許地山的課,兩位近代著名文人在香港首次接觸。

第16頁,共30頁 1 15 16 17 3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