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潘漢唐

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MBA),主修國際經濟及金融,曾於多家跨國企業任職。 經商之餘,涵泳古今,悠遊中西,酷愛世界文明,國際政經,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研究及演繹,屢受各界邀請主講相關課題。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台北市政府顧問(馬英九市長任內)、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財經法律顧問(江丙坤董事長任內)、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博物館專家顧問、世界華商組織聯盟顧問主席、香港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顧問、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董事等。 著作:《盛世之前 - 潘漢唐對話馬英九》、《台灣與文明對話》(香港版)、《台灣 與世界對話》、《台灣與未來對話》、《世紀之初》、《兩岸經貿與全球化》。

徬徨的國度 受傷的民主──華府夜未眠
作者:潘漢唐2021-01-13
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敦促副總統彭斯援引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解除特朗普職務未果,積極啟動未有前例的第二次彈劾。特朗普創造了另一頁歷史──美國史上唯一被彈劾兩次的總統。
西方興起後的瘟疫與人類──新冠跨年之靜夜思
作者:潘漢唐2021-01-06
如我們理解全球化事實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應該以全球化的視野來面對新冠疫情。
置抗戰於世界天平之上──再探德黑蘭會議
作者:潘漢唐2020-12-30
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隨即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在蘇聯大使館與史太林總書記召開三巨頭會議,並將開羅會議宣言給史太林過目以示尊重。
胡適的紐約情緣
作者:潘漢唐2020-12-24
1949年-1958年,胡適給人的印象多是「淒淒惶惶」、「窮困潦倒」、「有志難伸」甚至「喪家之犬」等,想多是受學者書生騷人墨客文字之誤。但印象終歸是印象。
他用手觸到了天空
作者:潘漢唐2020-12-17
2020年11月25日,「世紀球王」馬勒當拿因病逝世,引起世界各地一眾球迷的慨嘆和感懷。這位足球巨星一生經歷豐富,曾創造球場神話,亦曾誤入歧途。筆者則回憶了21世紀之初在其家鄉的一段追尋之旅。
但使龍城飛將在──記孫立人將軍
作者:潘漢唐2020-12-09
家父潘華國將軍,曾有機會與孫立人共事,而終未果。事緣新一軍原軍長鄭洞國將軍,過去曾任第八軍長,而家父為其參謀長,駐守湖北長陽一帶,抗日作戰著有功績。
白宮最後的感恩節
作者:潘漢唐2020-12-03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未定,特朗普似乎仍未放棄掙扎。在這個看似平靜溫馨感恩節下,總統之爭暗潮湧動。特朗普堅稱美國大選是一場騙局,堅持挑戰大選結果,而美國又將何去何從?
重返開羅會議
作者:潘漢唐2020-11-25
1937年7月的蘆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展開為期八年的全面抗戰。中蘇領袖「相見爭如不見」,四巨頭之會於是分兩場進行。羅邱先在埃及首府與蔣舉行開羅會議,再飛伊朗首都與史太林召開德黑蘭會議。
賀周年 懷故人
作者:潘漢唐2020-11-19
香港不僅是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人文薈萃、藝術興隆之地,引用初唐王勃之「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物華天寳,人傑地靈」毫不誇張。因此這麼多年來,自然結交了不少產官學界的英雄豪傑,灼非兄是其中之一。
選後依然分裂 合眾之路迢迢
作者:潘漢唐2020-11-11
美國總統是一個「世界性的職位」,因此不可忽略了特朗普四年來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讓久為人唾棄的保護主義高牆從新築起,生產基地倉惶遷移,產業鏈急驟重組。
馬英九與鐵人三項
作者:潘漢唐2020-11-08
馬英九養成慢跑的良好習慣,是從紐約開始的。由學轉政之後,他的慢跑成了旁人較難效顰的特色。開始投入選舉,他的慢跑更成為台灣政治擂台上難見的景緻。
佛洛伊德致佛洛伊德
作者:潘漢唐2020-11-01
特朗普在選舉造勢時常厚顏自比林肯及甘廼迪,正是由於潛意識裏存在強烈的自戀情結,這是我(佛洛伊德)發明的用語。誰輸誰贏也好,美國社會都需要我的精神分析和治療。
蔣夫人的最後歸宿
作者:潘漢唐2020-10-26
記得蔣先生過世的那一日是1975年的清明節,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不久之後,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了追思儀式,我隨長長的人潮魚貫進入靈堂。台上的布置令人至今難忘。
靜觀美國大選
作者:潘漢唐2020-10-16
在自認為掌握了全面制高點以後,我開始覺悟原來特朗普的對手不是拜登或其他政治人物,而是美國本身。
哈德遜河畔
作者:潘漢唐2020-10-07
哈德遜河尚比不上神州一省級河流,但卻擁有世界性的知名度。並無他,與紐約相得益彰而已。
吳哥窟的沉思
作者:潘漢唐2020-09-10
柬埔寨是東協國家中一個較為神秘封閉、開發遲緩的國家。如不是世紀之交在此舉行了一場台商大會,我可能不會主動規劃遊訪。然而,首次經驗畢竟令人難忘,回味無窮。
玉山腳下的傳奇
作者:潘漢唐2017-09-19
或許上帝特別眷顧,也或許祂覺得祗有天使般的聲音才能吟唱祂譜出的完美曲目。
台灣的挑戰與重生
作者:潘漢唐2017-06-22
6月12日正式向巴國人民宣布與台灣斷絕全面外交關係。
德惟善政 政在養民
作者:潘漢唐2017-05-22
有這樣的背景,北京對台灣2020總統選舉會不會展開新思維的空間﹖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作者:潘漢唐2017-01-02
趁着長假,我用鋼筆或毛筆寫了多封「紙本」書信和「傳統」賀卡。不同於電子工具,那真是另一種享受。
胡適與中央研究院
作者:潘漢唐2016-12-20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文化巨人和政治巨人間的「高手過招」,最後做出「容忍比自由重要」的決定,當然是為了顧全大局以及社稷福祉,而非為一己之私。
對話梁振英——自由經濟競爭力 創新科技新絲路
作者:潘漢唐2016-12-06
行政長官一職,真非常人能為。今早您在扶貧大會提到「破天荒」的舉指,令人印象深刻。孫中山的均富主張,當然是華人社會的共同努力目標。
經濟全球化下的民間對話
作者:潘漢唐2016-09-28
經歷了驚險緊張的20世紀,這個世紀應該邁向合(合作)的世紀,也是和(和平)的世紀。畢竟全球化改變了整個世界,也帶來很多經濟利益,當然也會令人受到損害。任何趨勢中都有反趨勢,潮流下都有反潮流。
文化創新、文明融合、和平發展邁向未來
作者:潘漢唐2016-08-16
全球矚目的「南海仲裁案」引起軒然波瀾。台灣長久實質控制的太平島居然受到池魚之殃,從「島」降格為「礁」,對台灣經濟海域影響至深。馬英九總統在卸任前,積極訪視了太平洋島等幾個重要據點,在這次訪問中充分展現其先見之明。
中華文化是永遠的鄉愁
作者:潘漢唐2016-07-02
余光中:「現在我的鄉愁是中華文化。」
兩岸交流唯王道——對話劉兆玄
作者:潘漢唐2016-06-25
我相信有一個重點,就是李宗仁在當時是極少數真正有實力能挑戰蔣先生的政治人物。
百年前一頁塵封的偉大歷史(下)
作者:潘漢唐2016-03-19
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孫中山究竟是扮演何種角色?作者認為他扮演的是鼓動風潮、造成時勢的角色。
百年前一頁塵封的偉大歷史(上)
作者:潘漢唐2016-03-12
百年前的一頁波瀾壯闊的歷史,如今讀之,仍覺發人深思,令人神往。
三岸四地社會發展的反思
作者:潘漢唐2015-12-15
最新一期的《遠見雜誌》做了一個四地社會進步指標的調查分析,以9種指標來檢視四地社會的比較發展,其結果令人驚訝。面對如此的現象,怎不令人深刻反思?
現代文學,陳若曦,桃花源
作者:潘漢唐2015-07-15
1960年,白先勇與台灣大學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王文興、李歐梵、劉紹銘等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為台灣文壇上點燃了現代的青春火焰……當時活躍在《現代文學》舞台上的幾位青年作家,台大畢業後都在文壇上大放異彩,但命運牽引着陳若曦女士的發展軌跡卻最為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