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23 2025 12:17: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鄭永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校長學勤講座教授,《ARPE學術期刊》、《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及《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歷任北大政治與行政管理系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教授、所長,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及研究主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和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外交政策、中美關係、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近年來,先後出版和主編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專書逾10部,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中國的知識短缺時代
作者:鄭永年2016-01-28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短缺的時代。近來,高層為了推進結構性經濟改革,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導向概念……
權力解構之後的台灣民主
作者:鄭永年2016-01-21
對很多人(尤其知識分子)來說,權力被解構、而市民社會強大的台灣,簡直就是理想的社會。
權力解構之後的台灣民主
作者:鄭永年2016-01-21
對很多人(尤其知識分子)來說,權力被解構、而市民社會強大的台灣,簡直就是理想的社會。
中國必須避免和西方的意識形態冷戰
作者:鄭永年2016-01-13
霧霾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左右派的爭論表現在方方面面。政治體制問題上也是這樣,儘管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制,但左右派都要藉用西方的話語來說事。兩邊的論述除了政治化,看不到任何理性。對中國來說,如何直面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些是最為關鍵的,但沒有多少人去研究和論述。
制度化失敗還是自我更新?
作者:鄭永年2016-01-06
為什麼西方學者會認為這些變化是「去制度化」或者「制度化的失敗」呢?這就要看另外一個相關的概念,即「制度化」,也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黨內生活的「制度化」。
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新定位、新調整
作者:鄭永年2015-12-31
中國和歐洲、非洲的外交取得了具有實質性的進展,而在兩塊中國一直在努力的領域則遇到了麻煩,即和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和在亞洲的周邊外交。這個局面說明了什麼?
如何應對美國的國際秩序定義權?
作者:鄭永年2015-12-24
中國並不是現存國際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中國無意把激進的變革引入現存國際秩序,而是要在內部和其他國家共享國際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何應對美國的國際秩序定義權?
作者:鄭永年2015-12-24
中國並不是現存國際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中國無意把激進的變革引入現存國際秩序,而是要在內部和其他國家共享國際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
創新和廣東改革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2-17
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的自己的創新,而是在更加開放條件下,整合其它國家的最佳實踐,為我所用。
創新和廣東改革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2-17
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的自己的創新,而是在更加開放條件下,整合其它國家的最佳實踐,為我所用。
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
作者:鄭永年2015-12-10
「讀懂中國」是一件既利己也利人的事情。對中國來說,一方面及時向外界傳遞國內的變化,以便世界了解中國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本身了解世界的一個過程,發現問題之後,也可以自我調整政策。
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
作者:鄭永年2015-12-10
「讀懂中國」是一件既利己也利人的事情。對中國來說,一方面及時向外界傳遞國內的變化,以便世界了解中國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本身了解世界的一個過程,發現問題之後,也可以自我調整政策。
反腐敗與中國共產黨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2-03
正是因為腐敗會導致中國官方所說的「亡黨亡國」,反腐敗運動本身就成為目的。腐敗已經發展蔓延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如果不通過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實現治標,做其它任何事情(包括治本)也會顯得無濟於事,不會有什麼效用。
反腐敗與中國共產黨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2-03
正是因為腐敗會導致中國官方所說的「亡黨亡國」,反腐敗運動本身就成為目的。腐敗已經發展蔓延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如果不通過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實現治標,做其它任何事情(包括治本)也會顯得無濟於事,不會有什麼效用。
西方反恐為何屢戰屢敗?
作者:鄭永年2015-11-26
如果說恐怖主義成為了常態,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不再是常態了。要我們的社會重返常態,就必須遏止和清除恐怖主義。反恐任重而道遠。
西方反恐為何屢戰屢敗?
作者:鄭永年2015-11-26
如果說恐怖主義成為了常態,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不再是常態了。要我們的社會重返常態,就必須遏止和清除恐怖主義。反恐任重而道遠。
中美外交哲學競爭與亞洲國際關係
作者:鄭永年2015-11-19
中國必須把其合作哲學塑造成為區域的主流話語,重新把經貿話語拉回並且成為主流的話語,而不能任美國主導的防務和安全話語繼續主導亞洲。
中美外交哲學競爭與亞洲國際關係
作者:鄭永年2015-11-19
中國必須把其合作哲學塑造成為區域的主流話語,重新把經貿話語拉回並且成為主流的話語,而不能任美國主導的防務和安全話語繼續主導亞洲。
習馬會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1-12
這次習馬會首要的目標並非是很多台灣和西方媒體所說的要去影響台灣即將進行的選舉。即使這次會面在客觀上可能會對選舉產生一些影響,但影響選舉根本不是會面的動機和目標。
習馬會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1-12
這次習馬會首要的目標並非是很多台灣和西方媒體所說的要去影響台灣即將進行的選舉。即使這次會面在客觀上可能會對選舉產生一些影響,但影響選舉根本不是會面的動機和目標。
文化方法與中國的外部反恐戰略
作者:鄭永年2015-11-05
如果文化大外交成功了,不僅對中國本身的國家安全有巨大的利益,對區域甚至國際安全有巨大的利益,也可以成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巨大軟力量。
文化方法與中國的外部反恐戰略
作者:鄭永年2015-11-05
如果文化大外交成功了,不僅對中國本身的國家安全有巨大的利益,對區域甚至國際安全有巨大的利益,也可以成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巨大軟力量。
中國需要調整反恐戰略
作者:鄭永年2015-10-22
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過度依賴硬的一手,而沒有足夠使用軟的一手。儘管從理論上說,中國也強調軟的一手,即經濟發展,但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
中國需要調整反恐戰略
作者:鄭永年2015-10-22
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過度依賴硬的一手,而沒有足夠使用軟的一手。儘管從理論上說,中國也強調軟的一手,即經濟發展,但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
選舉與民主政治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0-15
民主政治本質是共識政治。但是,隨着社會利益高度分化,多黨民主運作不良,往往形成政治僵局。民主到底有何出路?筆者參與學術會議,聆聽了政治人物和學者的見解。
選舉與民主政治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5-10-15
民主政治本質是共識政治。但是,隨着社會利益高度分化,多黨民主運作不良,往往形成政治僵局。民主到底有何出路?筆者參與學術會議,聆聽了政治人物和學者的見解。
中國如何處理南中國海問題?
作者:鄭永年2015-10-08
因為美國和東盟國家的關係,以及東盟國家對美國的需求,要「趕走」美國不僅不可能,反而會走向反面,中國可以轉而儘量尋找和美國的合作點,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有效合作。
中國如何處理南中國海問題?
作者:鄭永年2015-10-08
因為美國和東盟國家的關係,以及東盟國家對美國的需求,要「趕走」美國不僅不可能,反而會走向反面,中國可以轉而儘量尋找和美國的合作點,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有效合作。
美國關注南海問題的五個原因
作者:鄭永年2015-09-24
美國的國際信譽就屬於軟力量。只要其他國家繼續認知美國的這種軟力量,美國便仍然是它們心目中的霸權。保衛在東亞的國際信譽,已經成為今天美國外交的重中之重。
美國關注南海問題的五個原因
作者:鄭永年2015-09-24
美國的國際信譽就屬於軟力量。只要其他國家繼續認知美國的這種軟力量,美國便仍然是它們心目中的霸權。保衛在東亞的國際信譽,已經成為今天美國外交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