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林準祥
林準祥
香港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博物館專家顧問、中西古籍藏家。業餘研究香港早期本土歷史、中西早期交流和基督宗教在華發展史。
書海尋珍
黑白以外.繽紛歲月
作者:
林準祥
2022-07-09
筆者最新出版的舊香港彩色圖冊中文增訂本,除了收錄了280多張上世紀50、60年代彩色照片外,特別加入一組1948年在華南和香港拍攝早期極罕見的彩色照片。
舊日足跡
香江情懷,光影百年
作者:
林準祥
2021-07-13
今年香港書展,林準祥推出新的香港歷史圖冊。當中不乏重要的歷史影像,不少圖像更是源自當年的玻璃投影照片,屬首次展示,萬勿錯過。
書海尋珍
為什麼有香港人懷念英殖時期?
作者:
林準祥
2019-10-14
九十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生活,只感受到香港自八九十年代後興旺的經濟和繁榮的景象,便直覺地懷念港英年代的日子。
書海尋珍
因為鴉片戰爭戰敗,所以改變香港的命運?
作者:
林準祥
2019-10-09
香港命運的改變,若說是因為鴉片戰爭戰敗,被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而開始,那是將因果關係弄錯。香港的重要性,全是因為鴉片貿易禁運,引致中、印、歐航線的中轉站出現改變。
舊日足跡
1960年彩色的香港
作者:
林準祥
2018-03-04
當今「手機快拍」氾濫,可曾想起在彩色攝影未普及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實大部分的彩色香港影像,都是來自外地遊客在港遊歷時的快拍?他們用上35米厘膠卷相機,在不經意按下快門的一刻,已為歷史留下珍貴的定格。
書海尋珍
銀流票匯:中國早期銀行業與香港
作者:
林準祥
2016-07-11
西方銀行業從廣州孕育到股份制銀行進入香港初期,出現各式各樣的業務競爭、政治的動亂、經濟的起落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打擊,香港受到的影響,也直接影射到中國各個商埠。事實上,香港銀行的發展,自始離不開中國整體經貿金融的影響。
舊日足跡
緬懷過去,瞻望將來——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下)
作者:
林準祥
2016-01-15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舊日足跡
緬懷過去,瞻望將來——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下)
作者:
林準祥
2016-01-15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舊日足跡
戰後的一封信——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上)
作者:
林準祥
2016-01-11
這封寄給校董會主席的信札,70年來一直封存於聖公會主教府內,未曾有學者發現和翻閱。信札以中英文信件分別呈上,其中中文的一封信札,是書寫於日本陸軍遺留下來的專用信紙,可見當時學校的物資奇缺。而文中內容,以「衣、食、住、行」來形容香港戰後的情況,實屬香港戰後重要的檔案。
舊日足跡
戰後的一封信——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上)
作者:
林準祥
2016-01-11
這封寄給校董會主席的信札,70年來一直封存於聖公會主教府內,未曾有學者發現和翻閱。信札以中英文信件分別呈上,其中中文的一封信札,是書寫於日本陸軍遺留下來的專用信紙,可見當時學校的物資奇缺。而文中內容,以「衣、食、住、行」來形容香港戰後的情況,實屬香港戰後重要的檔案。
舊日足跡
辛亥武漢起義圖片實錄
作者:
林準祥
2015-10-08
中學時上歷史課,知道了10月10日是推翻滿清帝制,建立民國的重要日子。為貼近歷史現場,筆者利用當年的報道作圖片說明,其中不少引自《泰晤士報》(The Times Peking)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 的直擊匯報。
舊日足跡
辛亥武漢起義圖片實錄
作者:
林準祥
2015-10-08
中學時上歷史課,知道了10月10日是推翻滿清帝制,建立民國的重要日子。為貼近歷史現場,筆者利用當年的報道作圖片說明,其中不少引自《泰晤士報》(The Times Peking)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 的直擊匯報。
舊日足跡
抗戰勝利日的反思——歷史圖片回顧(下)
作者:
林準祥
2015-06-01
正當中國政府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同時,不應只偏重日本不願意在戰爭上承認錯誤,作出道歉,而應反思當年抗日戰爭是否真的戰勝日本。
舊日足跡
抗戰勝利日的反思——歷史圖片回顧(上)
作者:
林準祥
2015-05-25
戰爭結束七十年後的今天,回看當日由美國、英國、日本和澳洲等國拍攝的歷史新聞圖片,細看香港戰前和戰後罕見的照片和報道,溫故知新,更可增強了解時局的變化和未來的動向。
舊日足跡
中英兩文雙語學習前傳(下篇)
作者:
林準祥
2015-03-17
基督教會創辦學校,教育華人英語和授以基督真理,希望培訓本地華人承傳宣道之職。經歷半個世紀努力,曾接受英人教育的華人,亦於十九世紀中期加入編著華人學習英語書籍,其影響力不限於中國本土,更遠及日本和美國,對日後中英兩文雙語學習發展,奠定歷史重要一頁。
舊日足跡
中英兩文雙語學習前傳(上篇)
作者:
林準祥
2015-03-16
斯當東十五歲前便被安排家庭教師授以中文,並從遊歷和上流社會交往中增強斯當東學習中文水平。從此途徑分析,漢學熱於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大陸後,再從法國延續到英國上流社會。可是作為馬禮遜在東印度公司的上司和學習漢語的指導者,斯當東的貢獻幾乎被歷史遺忘了。
舊日足跡
由貨幣設計看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作者:
林準祥
2015-03-11
新版的人民幣圖案採用劉文西所繪的毛澤東頭像素描稿為主題,取代了第四版的民族大團結、名山大川原有的設計。以當時的決定,是絕對政治正確……但當人民幣國際化時代來臨,是否仍用上舊領導人頭像於鈔票設計上,這是值得現代領導人深思的問題。
舊日足跡
香港和中國貨幣單位的「員」、「圓」和「元」問題
作者:
林準祥
2015-03-10
有中國特色的貨幣用字更是國際友人不明所以;其中「圓」和「元」同時間用於同一貨幣單位上。不了解的以為是繁簡體之分,但實情是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而沒有得到正確處理。
舊日足跡
匯豐早年錯誤決定導致的惡果
作者:
林準祥
2015-03-02
正所謂今天的問題是昨天的結果,不知匯豐董事局被英美監管當局重罰時,有沒有反省問題是出自瑞士私人銀行部的主管,還是銀行董事局決定的營業發展方向出錯呢?若我們比較中國現在的國營和私營銀行發展之快之大,可知匯豐當年的決定出錯於哪裏。
舊日足跡
匯豐成功背後的難言故事(上)
作者:
林準祥
2015-03-01
適逢匯豐150周年紀念,重溫它的歷史和在中國金融界的戰績,不難明白成功背後也有不少難言的故事,若以今天的標準看,部份歷史事件也可被批評為不道德的活動。
舊日足跡
清代漢學——認識中國的熱潮
作者:
林準祥
2015-02-23
回望中國熱的出現,啟於明末,盛於清康乾年代。從西方430年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發展到漢學熱的歷史變化,十分值得我們回望和深思,中國以後應該走哪一種方向呢?
舊日足跡
明末清初的傳教士如何學習中文
作者:
林準祥
2015-02-16
中譯版《聖經》的故事十分有趣,它不只在基督宗教上引起紛爭,亦導致漢語在宗教使用上的混淆。
舊日足跡
春節年畫
作者:
林準祥
2015-02-09
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多樣,內容可歸六大類:吉利類、風俗類、招福辟邪類、典故神話類、瑞獸花卉類、娛樂諷刺類,在清代至為興盛,有過「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況。
舊日足跡
唐代基督宗教的漢語學習
作者:
林準祥
2015-02-02
憑着中國現在經貿強勁同時,應大力資助流行文化和鼓勵歌影視界製作高水準作品,目標達到今天「韓流」或更高層次的成績。若中國軟文化熱興起,已不用國家費心推銷,各國年輕人會自動追隨學習與中國有關的事物,包括漢語學習的熱潮會自然啟動。
舊日足跡
查字詞,學中文
作者:
林準祥
2015-01-26
香港在兩文三語學習環境下,學好英語幾乎是所有學校目的之一。但我們在查字典,學英語同時,有沒有想起英漢字典是怎樣發展到今天那麼豐富;除傳統印刷本外,電子版、網上版、手機版、發聲版等等,包羅萬有,適隨所好。在查看英漢字典同時,有沒有了解編輯字典背後是經過多少專家學者參與,它的源流歷史又如何呢?
舊日足跡
從石硤尾大火到大坑西新邨重建
作者:
林準祥
2015-01-15
50年後的今天,李兆基先生提出大坑西邨重建出售計劃,正是私人參與社會建設善舉再現於香港。香港經歷半個世紀面對同一問題,希望這種香港互助互愛的精神,不分富貴貧窮,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舊日足跡
香港戰後工業百花齊放
作者:
林準祥
2015-01-12
工業發展對香港經濟重要性無須置疑。回顧香港戰後工業發展圖片及資料數據,我們可以緬懷過去,展望將來。
舊日足跡
香港戰後工業百花齊放
作者:
林準祥
2015-01-12
工業發展對香港經濟重要性無須置疑。回顧香港戰後工業發展圖片及資料數據,我們可以緬懷過去,展望將來。
舊日足跡
Mongkok 不是旺角
作者:
林準祥
2014-11-25
地圖中首次看到旺角的地標:Mongkok 「亡角」。這個中文地名真的嚇壞了,「亡角」即是死亡之角落!但純看字韻,Mongkok 從「亡角」英譯比旺角更接近,但廣東人比較迷信,絕不會用上這種稱號作地名。因 Mongkok 當年是一個不重要的地方,相信是傳教士寫上英語後才在衛三畏的字典找相近音韻的中文字。亦可能是這個原因,歷史學者一直沒有接納 Mongkok 是來自「亡角」的中文地名。這個懸案一直到2002年作者從英國回流到北京的一批原始歷史資料中才得到破解。
舊日足跡
Kowloon Hong Kong 的迷思
作者:
林準祥
2014-11-19
每當聽到歌星重唱香港60年代的Kowloon Hong Kong Ding Dong Song便有無形的喜悅和興奮,口中也跟隨哼着這首我愛香港的名歌。唱得高興時,突然想起九龍為何譯作 Kowloon ,而香港是 Hong Kong 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黃孝逵的水墨魅力
益行
2024年政府創科投資增加 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黃錦輝
人行潘功勝: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資產配置比例
本社編輯部
多認識戰爭 願「世界和平」
陳景祥
超級安全的西方未必安全
張建雄
易學家侯天同剖析十二生肖運程 蛇:提防舊病 馬:貴人扶持 羊:不偏不博 猴:提防失物 雞:理財留神 狗:鳳舞九天
本社編輯部
降膽固醇藥如何導致百病叢生
伍志堅
2025年是轉折年嗎?
張建雄
蔡伯勵:五分鐘讀懂《通勝》終生受用不盡
本社編輯部
一張舊照片
謝祖墀
40句古語讓你少走十年彎路
淨空法師
中東七國之亂波及中國安全
張翠容
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5)
本社編輯部
Facebook、IG停止事實查核 學者魏然指錯誤引導機會增 倡參考澳紐管制用戶具體使用
本社編輯部
美國能強買格陵蘭嗎?
施永青
周小川新年展望:2025年世界的變與不變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
抖音vs小紅書 哪個才適合自媒體營銷?
吳偉權
中大教授:兩成長者過去一年曾跌倒 澳荷醫院教長者柔道防跌傷
本社編輯部
做個好學生的十個原則
彭智華
以巴衝突的哀思碎語:一個跨學科的默想
郭少棠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