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ug 11 2025 07:24:2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編輯精選
編輯精選
灼見健康
脊椎鬆動手法和脊椎推拿正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15
治療師是怎樣知道關節的生理上限才避免「扭過龍」?這可是單純依靠對人體結構的了解,當中包括不同關節的活動度和臨床經驗。同時治療師會找出炎症腫脹、沾黏、筋腱撕裂等可能性,才決定應該施加的壓力和幅度。
灼見健康
如何應用肌肉反射原理治療痛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11
肌肉能量療法是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法,利用肌肉本身發出的反射能量,治療肌肉繃緊、關節僵硬、肌肉痙攣和肌肉張力過高等病症。其背後有什麼原理?肌肉又有什麼反射能量?
灼見文化
中大舉辦60周年校友藝術展 展出饒宗頤、丁衍庸大師之作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11
適逢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校方於6月23至25日一連三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咫尺之圓・甲子有藝」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校友藝術展。殿堂級大師饒宗頤教授及丁衍庸教授兩位名家,均在展覽之列。
書海尋珍
鄺健行教授:憶述新亞農圃道中文系師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11
10位校友畢業後在社會工作,各有建樹表現。工作崗位性質不必相同,卻有相同一點:繼續文史探研,出版看來甚至跟本身工作性質無關的著述;從而見出新亞文化傳統的一致性與綿延。
灼見文化
中國戲曲節6月開鑼 9台好戲聚南北風韻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8
從古到今,戲曲是讓人們相聚和娛樂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踏入戲曲世界,遨遊大江南北!
灼見教育
嶺大與城大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2023 探索高端研究及人工智能的應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8
嶺南大學商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於5月30日至31日首次攜手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 2023」。論壇旨在探討近期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的最新和有趣的問題。
書海尋珍
中華文明第一課 抵於切問而近思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8
今日社會在致力推動培養同學掌握科技領域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充實的文化內涵,尤其對於人文精神的認知與提升學習。
灼見教育
海洋公園與香港創新基金攜手合辦「香港教育領袖高峰會2023」 海洋公園推出全港最大學界保育聯盟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5
適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海洋公園公司(海洋公園)與香港創新基金(基金)早前合辦首屆「香港教育領袖高峰會 2023」。會上,海洋公園同時宣布成立「海洋公園保育聯盟」, 連繫全港學校、兒童及青少年。
名家觀點
郭健安:擔心流感在冬季將會對醫療系統帶來沉重挑戰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5
我們經歷了三年疫情,不過值得欣喜的是香港市民在03沙士及新冠疫情都有新的學習——當有疫症時,馬上配戴口罩;有呼吸道病徵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測試流感及新冠。這些學習都將會成為我們未來抗疫的基石。
灼見來論
葬花魂,還是葬詩魂 ?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4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中,林黛玉對出一句「冷月葬X魂」。林黛玉「葬」的是什麼「魂」?究竟應該是花,還是詩?
灼見報道
學者專家聚首中大 探討香港、潮汕與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2
潮汕人是一帶一路先行者和建設者,促進「貿易、金融、文化」正正是潮汕人的強項,因此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香港汕頭社團總會於中大校園舉辦了一場「全球潮人與一帶一路學術政策國國際論壇」,以探討其貢獻。
人物志
陳家亮教授:花園大廈鄰里情 成就醫者父母心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2
花園大廈的童年點滴,陳教授至今記憶猶新,「我記得步出畫眉樓,走下樓梯,便看見幼稚園對出的小公園。上學時,屋邨會把它圍起來,成為我們一班幼稚園學生專屬的遊樂場,讓我們可以跑來跑去。
文章摘萃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6-01
千萬不要假設希特拉是精神正常的人,若原子彈先落在一個精神病患的暴君手上,他會不計成本,與地球攬炒。路蘭此時以1億美元成本拍出此一大製作,弦外之音,比銀幕上,引爆原子彈的影音效果更為震撼。
名家觀點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31
現在有一種普遍心態,海嘯過去了,我感染了也沒事,大家就不管了。這想法有其健康、正面的一面,可以去除恐懼和前段時間有意無意的妖魔化,這一點是正面的。
灼見健康
什麼是物理療法關節鬆動手法?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31
關節內部的活動過程比眼見的複雜,以肩膊的盂肱關節為例,能夠做到內外和前後伸展的大動作。過程中肱骨(上臂的主骨)的球窩關節會做出一些輔助動作,這些細小活動的暢順度,能直接影響到手臂最終可達到的活動範圍。
名家觀點
阮淑茵:香港可有照顧者為本政策服務 讓基層照顧者能喘息?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9
香港仍然未有照顧者為本政策,及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照顧者定義,當照顧者有需要時要到不同部門或服務單位,經歷多次不同標準的評估及審查,這些繁複或不成功的經驗會阻礙有需要的護老者對外求助。
名家演講錄
曾展章: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9
在「現代社會」,人們相信科學與專家,相信有客觀真理和真相。在「後現代社會」,科學和專家備受質疑,權威地位一去不復返。電視行業最有效是節目能吸引「新一代」,收看方式可以各適其式,但知易行難。
人物志
中大的運動人生 姚柏良的無盡旅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8
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兼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回憶起中大校園生活坦言,「大學是人才的搖籃,我覺得香港的未來就在這群年輕人手上,青年興,香港興,國家興。」
灼見文化
僑批紙短,家國情長──大會堂展出早期汕頭華僑寄回鄉書信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6
汕總舉辦的「僑批紙短,家國情長──汕頭僑批歷史文化展覽」於5月25日(周四)開幕。透過展覽早期汕頭海外華僑在外寄回家鄉的書信、物資以及相片,讓市民藉此了解僑批歷史文化的起源、發展及保護等環節。
灼見商業
首創非接觸式睡眠監測儀 居家安老不求人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5
APAD智能睡眠健康監測儀利用光纖感應原理,將光纖線鋪置在墊形設計的監測儀內,只需將監測儀放置於床褥底下,連接Wi-Fi及配合手機應用程式即可為躺在床上的人進行無間斷身體健康狀況監測。
灼見報道
汕總舉行首屆會董就職典禮 啟動「耀動香江·又見汕頭」文化節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5
香港汕頭社團總會本着打造一個在港「汕頭人之家」的願望,在香港正式成立總會。主禮嘉賓同時於會場為「耀動香江·又見汕頭」文化節作開幕典禮,為一系列推動汕頭文化活動揭開序幕。
灼見健康
如何處理濕疹?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5
運動可以讓大腦產生血清素(快樂賀爾蒙)紓緩情緒,流汗排出尿素和乳酸等有害物質,以及定期吸收陽光製造維他命D可以提高骨質密度,這些都有助於緩解濕疹症狀。
灼見報道
「香江織造」展覽:香港品牌登上國際時裝舞台奮鬥歷程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4
「香江織造──香江國際集團50周年」回顧展於5月24日至8月5日於一新美術館舉行,是一個集紡織歷史、文化、時裝設計於一爐的展覽,見證香港企業家憑毅力與智慧打入歐美日市場的傳奇故事。
灼見文化
香港故宮夥四川文博機構 9月展出三星堆考古新發現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4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三星堆是中華文明的傑出代表,舉世矚目。我們相信展覽可讓香港市民更好地認識中華文明,同時對外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助力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訪談錄
林毅夫:結合粵港澳優勢 經濟可反超星洲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4
林毅夫相信,通過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的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提高區域生產及收入水平,在國內國際市場成為新的增長動力源,香港也望重新超越新加坡,在國家民族復興及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起到引領作用。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完成一項大型的三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證實新冠後遺症患者透過服用中大研發的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改善腸道微生態後,能夠紓緩不同系統及器官的後遺症徵狀。
灼見報道
溫港聯動,共謀發展!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本屆大會以「溫港聯動·共謀發展」為主題,旨在秉承溫州賴以為本的「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融合香港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
書海尋珍
新下層階級的出現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1
美國與英國的大都會中聚集着大量的失業者、就業不穩定的人以及少數族裔的貧困階層。與其不同的是,日本直到最近都未出現這種現象。不過,在階級落差逐漸擴大的趨勢中,日本也出現了與典型勞工有顯著差異的底層階級。
書海尋珍
治癒歷史的創傷──從今日中國的視覺看清末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0
與其為清末的屈辱而悲哀,倒不如為今天和當年的對比而自豪,這就是「復興史觀」的精神所在。
灼見健康
前十字韌帶撕裂 對運動有什麼影響?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19
有醫學研究指出,只有小部分的韌帶受傷是由碰撞造成,大概70%的個案均屬於非接觸性扭傷。到底跳躍動作和自己的「無情力」能否足已扭傷韌帶?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頁
熱門文章
萬眾期待的GPT-5 對教育的四大結構性影響
馮穎匡
郭靖原型梁思成
編輯精選
新貨幣戰爭打響 穩定幣風雲再起
黃錦輝
中國製造2025 在十大領域已有突破
關品方
阿咩正傳與鳳凰傳奇
陳家偉
王家歸來不看院 遊賞晉祠天龍山──晉南歷史之旅(五)
馮珍今
梁福元聚福之人
廖書蘭
特朗普訪華背後突顯美國能源斷供戰略危機
何志平
薩克斯教授: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港扮演重要角色
本社編輯部
深水埗軍營與加拿大戰俘
陳家偉
從球場到未來 三人籃球賽塑造青年夢想
何劍輝
書展2025|食色性也:許子東談中國現當代小說中的世情男女
本社編輯部
專訪蔡若蓮:策略攻亞洲中東等地 建設國際教育樞紐
本社編輯部
例外論的崩潰乃必然
張建雄
馮以浤:把昔日好時光、人和事、感覺、想法、都書寫下來
張灼祥
文學上的五色斑彩石
楊興安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辭世 享年105歲
本社編輯部
日本、歐盟唯向特朗普扯白旗
張建雄
構建包容與多元並行的教育環境 助新來港家庭融入香港
編輯精選
AI時代:機遇與挑戰中的經濟及教育需要
何劍輝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