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屋毅訪京之行意義重大,正當特朗普下月將重返白宮之際,中日關係改善可以為惡化的中美關係降溫。
2024年7月24日,兩岸就2月14日一艘大陸船隻遭台灣海巡署船隻追趕,導致意外沉沒,兩名漁民不幸身故的撞船事件,達成務實和解的共識。盧兆興教授認為,這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
撞船事件的解決和達成共識,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如果真是這樣,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不會像傳統觀點所想像的,尤其是許多觀察家將注意力集中在軍事和意識形態的角度那樣悲觀。
中日韓領導人舉行會議,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經濟實用主義佔主導地位。儘管中國、日本和南韓的政治立場和利益不同,但這次峰會是富有成果的、有益和有建設性的。
李克強也可以被視為高度鄧小平主義,類似於鄧小平的實用主義,即「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這是一種不那麼講究意識形態處理中國發展的方法。
台灣有關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論,對於台灣的總統競選具有重要影響,柯文哲、侯友宜和賴清德在競選中展示了他們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綱領。
這次市場之所以可以逆轉,動力來自中國的政策轉變。市場預期這些策略上的改變,會對中國與香港都有好處。但要香港經濟在整體上得到改善,還有更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