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慧瑛

駱慧瑛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羅賓遜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副研究員及藝術顧問,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專研敦煌唐代觀音經變、敦煌吐魯番文獻等。專著《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為首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非遺組)得獎作品,並榮獲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類出版獎,及著《緣繫敦煌》。
在來去之間,盡本分,對他人或多或少有所貢獻,希望離去時不着痕跡,沒給他人帶來不便。(Shutterstock)

對抗病毒之餘 也要對治貪瞋痴

從盤古初開,近年至近日的天災人禍,或遠或近的戰爭,令我們深切感受到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我們除了希望身體對病毒有抗體,精神上也需要有對治貪瞋痴三毒的力量。

饒宗頤教授2009年出席在深圳舉行「我與敦煌──饒宗頤敦煌學藝展」開幕禮。(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饒宗頤教授與敦煌學

饒教授的字與畫都是活的、是立體的。看他的學術巨著及藝術作品都能夠感到饒公撰寫及創作時的情感和狀態,不但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溝通符號,心靈上的互動表情。

饒宗頤教授與筆者(攝:張偉鵬,2015夏,香港)

饒公觀音畫像貫古今

在饒教授所繪的眾多佛菩薩畫像中,這幅觀音菩薩像較為特別。畫幅尺寸與西安碑刻的拓本近乎等大。饒公參用敦煌唐代白描法,彰顯唐代端莊渾厚的觀音像畫風,而觀音面相也如唐代菩薩大丈夫相的肅穆。

一輪明月映飛天

一輪明月映飛天

敦煌飛天從早期的形體健碩、樸拙可愛,至北魏時變得清秀瀟灑。至唐代建立起具本土特色的飛天,祇憑藉飛舞的彩帶,能任意乘風飛翔,神情嫻雅,飛騰自如。

最後成佛的地藏

最後成佛的地藏

地藏的「地」,如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地,「藏」有含藏和包容之意。雖然佛性本來具足,但因各人的業力,受塵勞封鎖而未見本來面目。

千年一覺敦煌夢

千年一覺敦煌夢

人的一期生命只是短短數十載,一期一會,僅足以讓我們善用這期時間參悟空性,深觀因緣。苦與樂,得與失、聚與散,皆不是二元對立,而是一體兩面。

結夏安居佛歡喜

結夏安居佛歡喜

佛歡喜日,又叫「僧自恣日」。緣自佛在世時,僧侶修行,在每年初夏之際舉行「結夏安居」(梵語:varṣa),也稱為「雨安居」、夏安居、坐夏、坐夏安居、安居。意思是指在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的三個月期間,僧團約定不隨意外出。

觀音菩薩成道日

觀音菩薩成道日

觀音,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的聲音」。菩薩,即「菩提薩埵」(梵文:bodhisattva)。菩提(bodhi)意為「覺悟」,sattva意為「有情」,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覺悟的有情眾生」,簡稱「覺有情」。

觀音觀相觀自心

觀音觀相觀自心

敦煌石窟為千年佛教藝術殿堂,我們能見到舉世無雙的觀音菩薩壁畫。莫高窟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盡藏中國畫技法,精緻無比。榆林窟第二窟的水月觀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水月觀音圖像,優雅精美。榆林窟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觀音,內藏西夏社會經濟、民生狀況,難得一見。

崖壁上的千佛國

崖壁上的千佛國

我仰首之際,與祢慈眼雙垂之間,
世外淨土,就在現前。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看穿一千六百年光景,
仍眷顧地凝望着我們,
照亮着這塵封了的心靈⋯⋯

再度重逢於敦煌

再度重逢於敦煌

在這千年中,我的每一世,/ 皆重臨敦煌,這漢唐之地,/與你重逢,與你凝望⋯⋯/你可還認得這面目全非的故人?

敦煌——世界文明時間囊

敦煌——世界文明時間囊

佛入中土二千年,豐富了中國精神和物質文化。可惜二千年來中土改朝換代,戰火摧殘,民族遷移,文物文化大多被遺忘或流失。敦煌雖處邊陲,卻與古首都長安聯繫緊密,而且沒經歷會昌滅佛之災。她位於古絲路要點,據東、西文化交匯處,集四個文化體系匯流於一處。 敦煌石窟開鑿始自十六國至元代,中無間斷,清代多重修石窟。壁畫內容豐富,彩塑量大質高,加上1900年藏經洞出土的六萬件文物文獻,令敦煌在僻遠路遙的風沙中幸運地保存着人類同享的古文化,儼如世界文明時間囊。

敦煌無處不飛天

敦煌無處不飛天

佛教沿絲路入華,飛天也同時起程,飛越巍巍崑崙、劃過重重沙漠,飄至敦煌﹔並穿越前秦、涼、魏、隋、唐、吐蕃、西夏、元代千年時光,各現姿態,皆飄逸清麗,展現於我們眼前。飛天,是敦煌藝術標誌。乘車臨達敦煌市中心,已能遠遠見到一尊高大的反彈琵琶飛天塑像;在莫高窟大門入口,有兩尊飛天映入眼簾。莫高窟近500個洞窟,幾乎每個洞窟的壁畫上皆繪有飛天。

只緣身在娑婆中-敦煌之旅告別篇

只緣身在娑婆中-敦煌之旅告別篇

團友全是香港人,卻緣繫敦煌。敦煌之旅後,以我所知,團中一友心滿意足地回到澳洲,繼續她的移民生活;一位告知說她已完成畢生心願,可安心離開香港,二度移民到加拿大去;另一位回港後結束悠長假期,展開新事業發展等,皆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崗位上,結束這在浩瀚時空中的一瞬相聚。我們皆暫借這五蘊之身,各自發展其短暫而精彩的人生。因緣聚散,本來如是,只緣身在娑婆中。

一日千年的巡禮:莫高窟之旅

一日千年的巡禮:莫高窟之旅

《華嚴經》第十二品〈賢首菩薩偈〉曰:「嚴凈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智慧自在不思議,說法言辭無有礙;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而彼微塵亦不增,於一普現難思剎。」
敦煌,確是莊嚴、清淨,不可思議的諸佛剎土。

乘春觀日看流星

乘春觀日看流星

夜涼如水,四處漆黑,抬頭仰見上空一幕星際,彷彿收攝了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坐一小時見到八次流星,或大或少,或明或暗。想起佛陀2500多年獨坐菩提樹下,夜觀星宿而開悟見緣起法,了知宇宙真理。而末學卻把觀星視為一種浪漫,真是以着染之心,見虛妄之相。聽友人說我們眼前所見的星光,離我們最近的也有幾個光年之遠。也就是說這一點星光已隔上了幾年,才抵達我們的視線。何來一眼?何來一聚?你我今世的相會,難道已是一眼萬年?

炳靈寺第169窟的藝術價值

炳靈寺第169窟的藝術價值

長達200米峭壁上唐代的彌勒大佛兩旁有著建於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和清各朝高低大小不一的洞窟近200個,大小石雕泥塑像近800尊,壁畫約900平方米,高低錯落,氣勢磅薄。在這黃河峽上的峭壁,本有擔當連繫各朝大小洞窟,上下四層的棧道,唯歷經戰火風霜,原有棧道在明末已全毀,直到1972年才修建了現有的新棧道。1961年國務院將炳靈寺石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正式對外開放。

炳靈寺——渡於天地山水間

炳靈寺——渡於天地山水間

炳靈寺最早稱為唐述窟,唐代稱為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時期年(1403-1424年)後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byams pa bum gling)的簡化,意謂「十萬彌勒佛洲」。

敦煌——絲路上的博物館

敦煌——絲路上的博物館

季羨林教授(1911-2009年)曾道:「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擴、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在敦煌發現的文物,與故宮內閣大庫檔案、殷墟甲骨及居延漢簡成為近代古文化的四大發現。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