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教.學一席談

醉心科研登頂峰 仁心仁術育人才
作者:凌羽一2018-08-20
譚廣亨教授強調醫科是一個科學和人文學並重的學科,當一名好的醫生不僅要醫術精湛,而且要醫德高超,要有仁心,也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
薪火相傳重教育 閱讀探索步不停
作者:凌羽一2018-08-16
「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改變社會!」譚廣亨教授認為教育應該放在個人或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
中英教學大不同 全人發展育良才
作者:凌羽一2018-07-19
在課程內容上,中國教育課程編排得很緊密,學科知識學習佔據了學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可靈活編排的時間相對比較少。反觀英國教育在課程編排上就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宏觀思考重概念 博雅教育捍自由
作者:凌羽一2018-04-12
對於自己學習的心得,盧安迪分享道,學習不需要太過刻意地去迎合那一科目的形式,而應該重點關注該學科的內容和概念本身。
梅花香自苦寒來 追求卓越不停步
作者:凌羽一2018-04-06
由小學開始,在哲學博士媽媽的諄諄教導下,盧安迪深知讀書學習的關鍵在於用「心」吸收知識,提升自身能力,並非為了應付考試。
從冬季奧運花式滑冰看學習及考試策略
作者:凌羽一2018-03-16
雖然美國選手陳巍在本屆花樣滑冰男子單人賽中,出現了失誤,與獎牌緣慳一面,但是他的這段比賽經歷,卻是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的。
通識教育拓眼界 多元學習創出路
作者:凌羽一2017-12-07
吳瑞卿博士寄語年輕人:「第一,對世界的看法要比較開闊。第二,要對主修科目以外的東西感興趣,千萬不要局限自己的人生。」
物質獎勵非長遠 言行身教才重要
作者:凌羽一2017-11-30
香港執業會計師崔卓然(Bruce Chui)希望家長對子女要以身作則,以及讓子女安心選擇未來方向。Bruce鼓勵年輕人闖蕩世界、保持樂觀和盡力而為。
赴英求學拓眼界 保持好奇多發問
作者:凌羽一2017-11-23
外面世界是不一樣的,認識的人不只於父母的朋友或同學,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從他們的身上,能夠學習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更能學會自立。
重思考求突破 勿氣餒定志向
作者:凌羽一2017-11-09
林教授勉勵同學們應多思考,切忌陷入「思想懶惰」之中。他認為思想懶惰,就是懶惰的一種。
夢想點燃生命 克服崎嶇之路
作者:凌羽一2017-11-02
人生難免會出現不如意的逆境,只要點燃夢想,堅定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並努力付諸實行,才能克服崎嶇之路。
即食文化影響深 堅毅耐力需磨煉
作者:凌羽一2017-10-27
趙教授勸勉其他大學的學生切勿妄自菲薄,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也要珍惜讀大學的機會,千萬不要因大學的排名較低而放棄學業。
堅毅承擔有要求 啟發思考重應用
作者:凌羽一2017-10-19
香港的教育制度的銜接是趙教授經常思考的問題,他慨嘆道:「考試還要給範圍,這些不就是中學生的心態嗎?」
恩師知音影響深 正面教育多閱讀
作者:凌羽一2017-10-12
榮教授一生翱翔文理之間,在音樂中結合科學研究與人文精神,建構共融新領域,於學術上取得驕人的成就。
翱翔文理育英才 建構共融新領域
作者:凌羽一2017-10-05
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切,最重要是將來有能力做大事。
樂享工作不計較 醉心研究開天地
作者:凌羽一2017-09-28
馮應謙說當年20歲時並未意識到全球化的程度那麼厲害,各地經濟唇齒相依,必須通曉多國文化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
專心讀書勤寫作 全程投入獲益多
作者:凌羽一2017-09-21
馮應謙憂心的是教育窮得只剩下知識,「學生徒有知識的軀殼,沒有了靈魂。」
發掘興趣選對科 厚積薄發創佳績
作者:凌羽一2017-09-14
為了要應付未來的DSE,有「開夜車」習慣的同學應該考慮改變一下自己的溫習模式,調整溫習時間表,盡量不要熬夜溫習。
認清路向棄金融 表達藝術治療尋意義
作者:凌羽一2017-09-07
在尋覓理想的路途上,同學難免會有迷茫之時,所以更應打開心扉,尋求朋友、家人及前輩的意見,再向目標重新出發。
手執教鞭巖治學 批判思考奔成功
作者:凌羽一2017-08-30
每個人這輩子都欠了無數人的債,要學會感恩。
經濟初哥變博士 勤思考拼搏致富
作者:凌羽一2017-08-24
社會瀰漫着讀書無用論,王教授指:「你覺得知識無用只因你學得不夠深。」
學習服務同感心 利人利己饋社會
作者:凌羽一2017-08-16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減輕考試的壓力,是錢大康一直希望實踐的改變。
發奮求學為興趣 教學相長育人才
作者:凌羽一2017-08-10
投身社會工作及到外國讀書之間,錢大康毅然選擇後者,卻幸運地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教育制度及學習環境。
學習如「遊戲」 掌握「五要訣」
作者:凌羽一2017-08-03
麥凱鈞醫生的人生金句:「好成績並不只是一張大學的入場劵,而是一張讓你發展人生的入場劵。」
全面發展求上進 十優狀元成仁醫
作者:凌羽一2017-07-27
麥凱鈞醫生的「身教」比起的他的「成功」更加奪目,絕對是一眾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勝己者王創高峰 屢敗屢戰成大器
作者:凌羽一2017-07-20
黃錦波教授教授的金句「人品好,成績好,做甚麼都會好」,用來總結自己的治學態度。
自創心法勤練功 預習上課收穫豐
作者:凌羽一2017-07-13
正確的讀書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有競勝心是好事,但不能妒忌別人或被別人反過來影響自己的情緒。
堅忍刻苦迎難上 棄研從商開新天
作者:凌羽一2017-07-06
陳志邦感嘆碩士學歷或許對找工作有幫助,但博士學位反而是個包袱。
開闊眼界握機遇 八載劍橋成大器
作者:凌羽一2017-06-29
陳教授感恩自己的經歷十分幸運,他坦言父母有機會應該盡早讓孩子多開眼界,從小樹立目標和志向。
中英數通殊途同歸 學習重在思維訓練
作者:凌羽一2017-06-22
這位跨界發展的另類學者既能跨越傳統,又能忠於自己,他永不放棄、自我完善思考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