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楊興安

文學博士。曾任編輯、編劇,曾經教學,任明報社長室行政秘書,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其散文被選為中學課文。著有《金庸小說與文學》、《浪蕩散文》、《現代書信》等多種著述,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

金庸寫復仇與高人心願──金庸人物生命的追求
作者:楊興安2022-08-20
金庸筆下一眾主人翁的悲劇、遺憾與失望,會不會令讀者消沉呢?金庸小說雖然有這樣消極的訊息,但讀者在默認金庸之餘,卻沒有因而志氣消磨,對人生並沒有因此而失望。這樣的訊息反而會對生活的態度加深思考。
金庸人物生命的追求──郭靖的迷惘和愛情追逐者
作者:楊興安2022-08-14
在金庸小說3000萬言文字中,不乏對人性、人生的探討與啟示。其中最巧妙的地方,是書中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確切的答案,而是讓讀者自行思考。
問世間情是何物
作者:楊興安2022-08-07
楊過、小龍女兩人愛情偉大之處,在不犧牲別人,成全自己。在求成之中顧全道義。寧可犧牲自己,犧牲愛侶,與愛侶共赴陰曹而不欲傷害無辜,才是芳香萬代,神魂心醉的愛情!
傳統書寫與網絡書寫的優劣──師長應鼓勵後學多讀印刷本
作者:楊興安2022-07-30
傳統書寫和網絡書寫的效果,正好與電視和報刊的關係一樣,互相補足,對讀者和作者都更為有利。傳統書寫與網絡書寫最好兩者兼備而不偏廢,對作者和讀者而言都是好事。
童年樂與小學會考
作者:楊興安2022-07-24
當年小學會考是人生大事,主要是考入設備完善的官立、津貼中學。小學會考重要之處是決定一生的前途,因為只准考一次,使人生成敗得失際遇迥異。
垃圾收費之垃圾思維
作者:楊興安2022-06-11
垃圾,是城市的廢物;猶如人體消化食物後要排出廢物一樣,這是必然的現象。愈發達的城市,廢物也愈多。可以利用收費去減少人體排出的廢物嗎?垃圾要收費,只苦了勞苦大眾,只苦了貧困人家。
民族熱血軍閥張作霖
作者:楊興安2022-04-23
張作霖雖然是土豪出身,但極愛國,愛民族。日人早想咬入東三省,均被他或軟或硬擋回。早前日人曾提議把日軍改穿奉軍制服替奉系作戰,被張一口拒絕。
江湖大帥軍閥張作霖
作者:楊興安2022-04-16
張作霖年輕時曾淪落街頭,甚為窘逼,四處以散工為活。從他後來發跡看來,張作霖的觀人於微,處世待人得法,容易贏得人心,便是這個時候磨練出來的。
成就不亞於唐詩的唐代傳奇
作者:楊興安2022-04-10
唐代小說何以稱傳奇呢?為什麼時人對唐代傳奇的認識比唐詩貧弱得多?
英雄氣概軍閥吳佩孚
作者:楊興安2022-04-09
人論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清廉有名,比較他同時的軍閥橫蠻肆欲,腰纏千百萬,實難能可貴。
稜稜風骨軍閥吳佩孚
作者:楊興安2022-04-02
吳佩孚逝世之時,舉國哀悼。時人對他的敬仰,非因他曾手握大權,而是他的稜稜風骨。吳佩孚死後受各派系一致褒揚,實有過人之處。
宋詞兼容哲理柔情
作者:楊興安2022-03-26
南宋詞壇,明顯走向兩個方向,一是愛國昂揚的豪放派,一是更重音韻的格律派。
宋詞伴音樂而生
作者:楊興安2022-03-19
唐詩成就太偉大,佳作太多,再難以逾越前人。詩人見有新體韻文出現,都樂於轉往填詞之途。把文學生命,寄托於音樂生命之上。
唐詩脈絡與流派
作者:楊興安2022-03-12
談中國文學,不能不談唐詩。但唐詩作品多如無際田野纍纍碩果之豐茂;著名詩人多如天上之繁星,隨手一指都能閃耀長空。
唐詩緣何橫空出世
作者:楊興安2022-03-05
唐詩之閃耀文壇,和大唐帝國雄邁氣象,社會豐盛的活動亦不無關係。唐代詩人輩出,各有成就,各各創作藝術意境,詩才之湧現,歷代所無。
無字天書與直升教育制度
作者:楊興安2022-02-05
香港教育只能保證一個學生有12年接受免費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但不能保證學生都有中學生應有的中學畢業學能。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難題呢?
胡適推廣文化居功至偉
作者:楊興安2022-01-29
胡適促使白話文在今日社會流行,是其不可磨滅的功德。因白話文廣泛普遍的應用,間接幫助我國掃除了一半以上的文盲,功勳卓越。
胡適的錯誤判斷文言文
作者:楊興安2022-01-22
能習文言文,好比學武先學紮馬,馬步穩了才耍功夫,招招得心應手。後兩三輩的文人,文言文讀得較少,根基較弱,沒有「紮馬」功力,功夫便虛浮了。
談朱子治家格言
作者:楊興安2022-01-15
我們今日開卷而讀,或有不合今日社會時宜之處。但可以藉此參悟其中修身處世,治家為善的精神,則能減少人生旅途的險阻,常得祥和安樂。
啟蒙教材與今日家教
作者:楊興安2022-01-08
於智慧的啟發、人性道德的認知,中華民族賢人智者的事跡相對不多,我們是否可以古為今用,參考一下昔日的啟蒙教材呢?
現代教育家蔡元培之智仁勇
作者:楊興安2022-01-01
蔡元培是舊社會的進士,當無人懷疑他那深湛的國故學問;其後他親赴外洋,潛心學習西方現代知識,可謂學貫中西。
唐代藩鎮跋扈與刺客橫行
作者:楊興安2021-12-25
安史之亂後,兩河藩帥多阻命自固,不受朝命,父死子代,習以為常。藩鎮之間,喜則連橫叛上,怒則以力相鬥。唐藩鎮其中一項暴行,是不滿意對方時,便派人暗殺行兇。
何以唐代牛李黨爭
作者:楊興安2021-12-18
人說唐代之頹敗有三大原因:藩鎮割據、宦官為禍和朋黨之爭。不過筆者認為尚有一因,是帝主不夠英明,甚至可說是帝主無能。
益智國產連環圖
作者:楊興安2021-12-11
香港50、60年代,圖書館甚缺,街頭流行連環圖(時稱「公仔書」)租賃,一角五分便可以看幾套,益智閱讀寓於娛樂。家長若能購入這些益智連環圖,使小孩養成閱讀書本習慣,一生受益。
遊走書法的世界
作者:楊興安2021-12-04
成親王是乾隆十一子,聽說墨寶不易予人,作品價值不菲。曾拜訪羅慷烈老師家居幾次,竟然見到廳上懸着成親王斗大楷書的對聯,印象中最少更換過一次,咦?羅師擁有他的罕有墨寶,成親王是否他的親戚呢?
孔門精要三句話
作者:楊興安2021-11-27
本文所列舉的三句話,絕非在社會取勝之方。而是善與人和、得道多助的待人接物態度。
金庸文藝作品《月雲》讀後感
作者:楊興安2021-11-20
看完整篇故事,總想不通金庸幾十年後開筆寫文藝小說寫一個「生得醜,毫不可愛」的小丫頭,而寫得這麼傳神和用心。真是高深莫測之至。
縱橫文壇話倪匡
作者:楊興安2021-11-13
倪匡是香港著名作家,據說在香港能搖筆桿寫稿賺大錢的只有金庸和倪匡,不知是否事實,但筆者相信極了。
倡議香港設立金庸文學獎
作者:楊興安2021-10-30
聞名華人世界的武俠大師金庸辭世轉眼3年,香港除了設立一個金庸館外,並無其他紀念活動,實在寒酸,也太對不起金庸對社會的貢獻,本人謹此倡議香港政府設立「金庸文學獎」。
談作文一百分的歪風
作者:楊興安2021-07-03
考試滿分的作文我最少已讀過3、4篇,都是聲明獲得100分滿分,被瘋傳叫人快快讀的文章。如此驚天動地,無懈可擊的文章,我都細讀,可是每次都令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