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楊興安

文學博士。曾任編輯、編劇,曾經教學,任明報社長室行政秘書,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其散文被選為中學課文。著有《金庸小說與文學》、《浪蕩散文》、《現代書信》等多種著述,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

紐西蘭小城風貌
作者:楊興安2023-08-26
紐西蘭是令人情醉的,它沒有濃洌郁艷的風華,卻有澄明靈致的美景,和那古道熱腸的民風。
推薦人心權謀之作《大明王朝》
作者:楊興安2023-07-22
理應嘉靖朝故事沒有什麼好看,印象中嘉靖就是一名無能胡塗君主。但看了《大明王朝》一劇,把我對嘉靖和嚴嵩的觀感,完全翻倒過來。
《衣袍抖落霜寒》──反映社會風貌和人心趨向
作者:楊興安2023-07-11
一部著述,除了可以見到作者真知睿見外,還帶出厚重的人性感情。更有價值的是更能反映當時社會風貌,人心的趨向,筆者竭誠推薦《衣袍抖落霜寒》。
談創作劇本經歷和小說創作
作者:楊興安2023-06-17
時代的進步,令文藝創作的要求已默默起變化。電視連續劇已取代了長篇小說,今天極少人再看長篇小說了。小說更好像已死亡,不大受歡迎。但筆者卻沒有這樣悲觀,因為無論電影或電視劇,都要由懂得寫好小說的人動筆。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作者:楊興安2023-06-03
唐代社會,士人以風流為時尚。李黨元稹、牛黨杜牧,都以放蕩見稱而不為人所詬病。有關唐代士人狎遊及盛宴,豪俠篇〈宣慈寺門子〉及〈胡證〉均有述及。
秋燈夜雨讀文史
作者:楊興安2023-05-20
哲學家追求真理,文學家追求人世間的感受而體悟生命的價值,歷史說出往事以為待人處事的借鑑。方知文史之中,卻往往包含著更多人生智慧,信焉!
調整最低工資一次 市場加價一次?
作者:楊興安2023-05-06
筆者對領取最低時薪者極表同情,不反對調整最低時薪。但政府應有更好措施,不致間接導致香港加價潮。
芥川抄襲的疑惑與人性光輝
作者:楊興安2023-04-22
芥川龍之介筆下有兩篇小說,「蜘蛛之絲」雖富有高度的寫作技巧,卻被牽入抄襲的疑雲;至於「阿富的貞操」,名字有點怪,也惹來很多討論。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生命
作者:楊興安2023-04-08
我們可以肯定芥川龍之介的成功,並非只是天生奇才這樣一個簡單的因素。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作者:楊興安2023-03-25
在參與戲劇活動中,精神活潑及心情愉快;而所學得的,絕不比從書本中少,對於知人處事,極可能比書本還多。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作者:楊興安2023-03-18
武俠小説的源頭是唐代的豪俠小説。最初偏重豪士俠客的行徑。既歌頌英雄的本領和胸襟,也歌頌讚美無償義助、俠骨丹心、捨己為人的精神。將人性中的美、善本性呈現於文學之中。
宋代平話造就明代小說
作者:楊興安2023-03-11
對我國小說有興趣者,則不能忽略宋代小說之表現。宋代小說,為短篇白話小說之起源,在我國文學長流中有不可替代地位。
談鄺健行教授的《摘藝西東》
作者:楊興安2023-01-14
鄺健行教授的書叫《摘藝西東》,所謂西東,原來是說及西方和東方文化事態。不少篇章反映出作者深湛學問素養,亦見到80、90年代作者和中國大陸學者的交往。
從曾灶財談起 優美書法格調各異
作者:楊興安2023-01-07
藝術品帶來的感受,許多時候真是難以言喻。曾氏書法固有個人風格,但何能談得上絲毫藝術意境?
草間彌生與皇帝的新衣
作者:楊興安2022-12-31
草間彌生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也被美國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最近,她的個人作品回顧展在香港舉行,但筆者認為,她的作品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
蘇秦張儀同門兄弟 縱橫天下
作者:楊興安2022-12-24
蘇秦張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感情十分好。蘇秦是周洛陽人,張儀是魏人,兩人未成名前生活艱苦,都受了不少冤屈氣。
孫臏龐涓同門鬥法 高下立判
作者:楊興安2022-12-17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知名的設伏殲敵的戰例。這次戰役中,同門師兄弟孫臏和龐涓迎來了他們之間恩怨的最終結局。
孫臏與龐涓性格與恩怨
作者:楊興安2022-12-10
孫臏、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顯然其志不少。而年紀相若,志趣相同,成為好友。但是後來兩人卻反目成仇,為什麼?
學生愛歷史堂講傳奇
作者:楊興安2022-12-03
歷史科和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有顯著的分別,歷史是以往人類生活的痕跡,可愛之處是前車可鑑,可以前事後師,對處事及待人接物的啟導,為其他學科所無。
觀人於微 心相36種
作者:楊興安2022-11-26
筆者無意中讀到一本說命理的玄學書,列舉36種善言善行心相,極為具體,今供諸同好。可作弟子為人教材;可測試一下朋友言行,亦可自己引為鑑戒。其中有文字古樸,或不合時宜者,已循原意略為修繕。
香港宜小班教學與學券制
作者:楊興安2022-10-29
本人並非反對招收境外學生,招收境外學生有一定優點。所反對者是大量招收,境外生和本地學生應有一定比例。有家長擔心、大量境外生減低子女入讀本地名校機會,亦有一定道理。
人情只在反覆間 范蠡逃亡
作者:楊興安2022-10-22
文種何以無罪而見誅呢?筆者認為有兩原因。文種能力太厲害,全國在文種主導下迅速強大,聲望威脅越王,反映勾踐可有可無。其次文種楚國人,一旦投楚,將成大患,故無罪而誅。
滿招損 吳越先後失國
作者:楊興安2022-10-15
他們拿着寒光閃閃的利劍,步伐整齊操步而來,在敵前排成三行,口中呼號着振奮軍心口號,突然個個在敵陣前刎頸自殺,三百人齊齊倒下。這個淒厲的場面即時把吳軍嚇得口瞪目呆,忘記身在戰場。
和學員談「十家九流」的疑問
作者:楊興安2022-10-08
學問在乎拋去成見,虛心探討。十家九流中小說家不入流這個命題,既鮮有前人論及,所以甚值得探討。我仍然認為小說家因沒有和其他九家一樣有領袖人物,有可以鑽研的、有系統的學說而不能成為一流。
韓信神秘身世疑問
作者:楊興安2022-10-01
蕭何素重軍中人才,必與韓信詳談,得悉大概。蕭何用人比項羽細心高明,料當時已知韓信曾受良好教育,身是落難貴族,文韜武略已逾常人。故不惜月下追韓信,向劉邦推薦時說他是「國士無雙」之輩。
歌德「浮士德與魔鬼」的疑問
作者:楊興安2022-09-24
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如一場盛宴,有太多的東西給我們咀嚼。「浮士德與魔鬼」的情節其實不複雜。但卻惹來許多深沉而令人難以解惑的深思。
勾勒德國文學名著《茵夢湖》──續談《文學欣賞的靈魂》
作者:楊興安2022-09-17
《文學欣賞的靈魂》,內載德國作家史篤姆的作品「茵夢湖」。作者劉述先說「它像一彎清淙的泉水,封閉在小園中,為現代不安和動盪的靈魂,帶來棲止和慰藉。」今筆者試行勾勒這部文學巨著的故事。
西方文學巨著導讀──談《文學欣賞的靈魂》
作者:楊興安2022-09-10
作者在評述每一篇名作之前,都用爽朗的文筆簡述名著的內容,並描述及寫作背景,時代環境及有關作家的資料,故讀者對其描述對象都不會感到陌生,而投入作者的闡述,愈讀愈有趣味。
擷摘文學精華的珍本──談《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作者:楊興安2022-09-03
今日,自文字帶來美的欣賞、最普遍莫如唐詩宋詞元曲。但光讀唐詩宋詞未免有所偏頗,古韻文及文選又恐太艱深,最好便是讀近人介紹賞析之作。傅庚生著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是本很值得推薦的書。
中文系讀什麼、學什麼?
作者:楊興安2022-08-27
許多學系是傳授一門一科的特有學識,是專門知識,有專業地位,易於謀生。然而,個人認為讀中文系還有些不同的地方:是增進個人學問和修養,在做人處事的取捨、輕重、本末、進退,都會有較深刻的透視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