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Aug 23 2025 04:16:0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家偉

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陳校長深信卓越的教育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天空和人生的舞台。陳博士為資深教育行政人員,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專責全人發展。他對資優教育、品德教育、中國文化及照顧學習差異有豐富的經驗。不單樂於學習,不斷進修,更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作者:陳家偉2017-08-17
面對科技的大潮,我們做隻抱殘守缺的老鼠,還是做積極求變的那一隻呢?
管與領──中、港、台的二三事
作者:陳家偉2017-08-10
無論香港、台灣、內地以至世界各地都加強校長的培訓,希望「有一位好校長便有一所好學校」。
看全球500幅佳作,與藝術家心情對話
作者:陳家偉2017-08-07
回顧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中國數代藝術家憑著其才藝和努力已為東方美術史寫下了美麗的篇章。
管與領,乾與坤
作者:陳家偉2017-08-03
領導即乾道,管理即坤道,乾為天,善變,變化萬千;坤為地,順從,執行到底。
各路英雄談50億教育開支
作者:陳家偉2017-07-04
新政府願意多花公帑,投資教育是好事,不過教育局局長、副局長及常秘的領導及識見才是最重要的。
令人快樂的10種食品
作者:陳家偉2017-06-16
要快樂開心可以很簡單,吃些開心食物,到戶外走走,吸吸新鮮的空氣,曬曬太陽,不妨試試偷得浮生半日閒呢。
宗教自由行
作者:陳家偉2017-06-02
教育局近年力推的生涯規劃主要是針對中學生,但我們早在小學六年級已開始。
哈佛研究的20個快樂習慣
作者:陳家偉2017-05-16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有20個培養心靈快樂的好習慣,簡單易明,值得參考。
「教」我如何不想「他」
作者:陳家偉2017-04-28
筆者相信社會大眾對新一屆的局長一定有很高的期望。
減少評估的嘗試
作者:陳家偉2017-04-11
學校一直以來都採行兩測兩考的評估模式,好處是簡單而平均,學年可分上下兩個學期,讓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就好好溫習一下,算是合理的安排。不過,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也打算作出一些改變。 因為學校不覺間已開辦了二十年了,學生的學業成績都很理想和穩定,但學校在各方面都不斷發展,學生也每多參與各類活動,例如體育、音樂、話劇、朗誦、STEM等林林總總的,因為活動、比賽、交流、服務、練習等很繁多,大部分學生都要兼顧功課和學業,不免產生一些壓力,故此,有減少測考次數的建議。   「四改三評估」的問題 筆者認為把傳統的四評估(兩測兩考),減少至三評估(一測兩考)的意見是值得研究的。首先,香港的測考和功課壓力過大是普遍的現實,社會有「贏在起號線」和「多即是好」的觀念,引至功課又深又多,測考又頻密。老師忙於改功課,出卷改卷,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去備課施教,沒有太多空間關心學生的成長、品德的教育。再加上全港性TSA,小三及小六更忙,而小六更甚,要參加中一入學前考試(Pre-S1),十分可憐,六年級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 不過,學校要改為三個評估的考慮很多,不單要學校大部分老師達到最大的共識,而且家長們也要大致支持。我們上一學年的末段,即六月期間曾諮詢老師的意見,當時絕大部分的老師都表示贊成,因為少了一次評估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教學,特別是第一次評估的日期可以延後,對新入學的小一學生和剛轉到將軍澳上課的小四學生有更好的適應。雖然老師們都支持減測驗一次的大方向和原則,但對細節,如是分兩個學期,還是三個學期卻有不同聲音;而各科對於改制後如何讓家長和學生保持以往的成績水平和應付較多的測考範圍都要加以協助和改動計算成績的方法,如增加小測驗或專題研習或閱讀報告等,可說是會牽一髮,總會動全身的,各同事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家長,去年六月我們也徵詢了上一年度家教會委員的意見,而超過八成的委員大致贊成「四改三」,但最關心的也是巨體細節的安排。因為初步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同,本學年校方便繼續諮詢不同的科目,並希望各科有較清晰的方案,和相應的安排。 要討論有關安排,我們要先落實2017至18年的校曆表,老師和家長們才能容易明白和修訂有關日子。經過許多不同的嘗試,我們發覺評估日期的編排受制於兩大因素。首先是五六年級的呈分試要求的報分日期。這令到學校編排日子的空間非常有限,除非是一至四年級和五六年級的評估日期能不同的日期舉行,但卻又製造許多不便如校車、老師上課和監考、小息和午膳⋯⋯所以學校還是選擇一至六年級都在相同的日子舉行測考。因此,學校需要推行「三學段制」,意思是把全個學年較平均分為三段時段,不像從前的上下學期二分法。這樣,第二學段期間,學生需要同時使用部分上學期和部分下學期的課本,較為麻煩,但沒有太大的影響。 其次,改變了評估的日期後,很大機會影響到校際朗誦節和校際音樂節的比賽,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因為兩項比賽的日期實行多年並已固定,所以校方要有所取捨。雖然朗誦和音樂都是學校的強項,學生表現也很理想,但還是可以嘗試找其他比賽去取代的。雖然部分有所「犧牲」,但整體學生都會因而受益而也是值得的;而且有些比賽和活動會和測考有所相撞是難免的,個別比賽也許以「人工智能」去解決,例如要比賽的學生的測考提早或延後等安排等。 人普遍是有喜歡安穩不變的特性,改變會帶來不便,因為要離開安舒區,但轉變卻長遠可以帶來改善和進步。在推動「四改三評估」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不少小問題,許多細節需要盡量闡明,希望改變所帶來的利益多於損失。畢竟沒有任何方案是完美的,這個的改變是會影響每一位老師,學生及家長的工作和生活、教學安排、溫習的節奏。最重要的是全年的校曆是否理想,都會是人人關心的要事! 根據一般的變革理論,變革最重要的不是內容和對錯,而是人的因素。是人對改變的觀感和反應,如果人感到改變太大太快太急,就容易產生抗拒(resistant to change),所以學者都提出解凍的重要(unfreeze),解凍的階段可長可短,視乎不同的人,變革的過程,過程需要時間和諮詢,讓人了解變革的原因和所帶來的好處,要有足夠的耐性去說明和修改,所以改革快不了。 醞釀了一年多的「四改三」方案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四月底會諮詢家長及家教會,希望集思廣益,最後也許會有新方案和舊安排給大家去選擇,實踐民主的參與。
家長的參與
作者:陳家偉2017-03-24
老師和家長合作無間,攜手合作,一同培育學生,效果自然理想。
環保慈善賣物會
作者:陳家偉2017-03-08
剛過去的星期六,學校的家教會成功舉行了「優才環保慈善賣物會」,超過一千多人參與,場面非常熱鬧,人人都滿載而歸,渡過了一個愉快和有意義的早上。 近年,學校積極推動綠色教育,可說是全校參與,每個班都選兩位綠色領袖,由校方精心培訓,希望他們帶動同班同學實踐環保概念,包括午間熄燈半小時、節約用水、種有機蔬菜等。   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 今年,學校的家教會之下更成立了綠色學會,有百多位家長自願參加;每級並設有級代表負責聯絡,一同籌辦各類綠色活動如到城門郊野公園收集垃圾。最近,初小的家庭便去了T-park,享受了一個多小時的温水浸泡的經驗。 綠色學會更為學校籌辦了一次環保賣物會並為銘琪癌病關顧中心籌款。為了鼓勵家長捐出自己不再使用的物資,學會推廣「斷捨離」的概念,讓家長們更認真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擁有太多的物品,建議大家下定決心,把不必要的物資斷捨掉,送與有需要的人,以減少了負擔,同時可增加自己的空間。大家都同意簡約的家居環境很適合香港寸金尺土的環境。而且絕大部份的香港人都過度購物,多年來家中確實積存了大量的「無謂」物品。 結果,家長都十分響應學會的呼籲,我們在聖誕前和農曆新年前進行了兩次的收集,得到的物品確實多不勝數。之後,一班家長義工花了整整一個周末把物品分成八大類,如衣服、玩具、文具、精品、書籍、小型家庭電器、家品和樂器及體育用品等。分類和訂價都做妥了,便把物資存放。後來,還有幾位家長聯絡到一些工廠朋友,也捐出了許多全新的玩具和毛巾等物品,豐富了整個賣物會的「貨量」。 除了學校本身外,我們還聯絡了幾個環保和慈善的機構如慈濟基金會、中華電力公司及西貢將軍澳環保會等,他們都積極參與,負責各個攤位的活動。這次活動提供了一個平台,可讓環保有心人一起合作,互相認識和互相支持。 三月三日的下午,我們開始佈置場地。地下和一樓一共設有十六個環保和音樂的遊戲攤位,而賣物會的主角是八個賣物攤位。當天下午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把物品排列得很有條理,以方便第二天參加者的選購。 三月四日的早上,家長和同學們都絡繹不絕地進場,參加者既可購買極平極抵買的物品,又可以玩不同的遊戲,更有免費的小食和飲品供應,所以人人笑容滿面。這確是個多贏方案,環保、慈善和歡樂三者兼備。不過,我發覺最受惠的是學校的老師和職工,他們大都瘋狂地購物,人人慷慨解囊,難怪受惠機構和我說,善款的數目非常理想,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
成功感與幸福感
作者:陳家偉2017-02-22
香港人說「出生哭三聲,好醜命生成」,為什麼自己不是含着金鑰匙出世,而是一生要做牛做羊為揾食忙。
功課的多與少
作者:陳家偉2017-02-06
學生每天下課已帶着疲勞的身軀回家,若果要乘坐校巴往返居所,而校車每多要兜兜轉轉,學生要舟車勞頓。回到家裏,如果又要埋頭苦幹兩、三小時才能完成家課,確實是件很痛苦的事,再加上若果第二天還要小測或默書,那就更要是百上加斤了。
訪問霍韜晦老師記
作者:陳家偉2017-01-19
霍老師非常自信卻也非常謙虛,他說自己只不過做「當為之事」,這才看出他的偉大。
卓越的領導和團隊
作者:陳家偉2017-01-03
連校長分享的主題是「如何塑造教師團隊的學習及正面文化」。當天吸引了約30名的校長出席,非常熱鬧。連校長以愛迪生「發明」電燈為引子,指出他不是一個人的聰明才智,而是他背後已有一支超過100人的團隊,他們都各有所長,最後才取得成功。
感恩天地
作者:陳家偉2016-12-15
《感恩天地》是一個發放正能量的節目,很值得大家收看,至於老師們有空也不妨看看《校園面對面》,只要上 YouTube 搜尋便可。現今資訊大爆炸,滄海遺珠,彼彼皆是!
「有競爭才有進步」——Co-opetition
作者:陳家偉2016-11-29
有句話叫「有競爭才有進步」,老師可安排小組比賽,令同學都可以做到既合作又競爭,即所謂 Co-opetition,同時擁有 Cooperation 和 Competition 的好處。
落實環保,還看政府
作者:陳家偉2016-11-08
有心不怕遲,願香港政府、環保處、食環署等主要部門認真推動環保的工作,沒有政策,許多民間的工夫也都會白費的。
跑步記趣
作者:陳家偉2016-10-28
大半生以來最常做的運動算是跑步了,記得小學時代,個子細小,但是愛玩的是「兵捉賊」的追逐遊戲,無論做兵或做賊都有樂趣。
隨時隨地多閱讀
作者:陳家偉2016-10-14
做了校長十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兼課,今年嘗試任教小一四班的閱讀課,走到最前線,一起推廣閱讀。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寶貴的經驗。
班級的經營
作者:陳家偉2016-09-26
要組織和經營好一班,班主任的職責至為重要,挑選合適的同學當班長和組長,而生教組及學進組的老師又負責訓練他們,讓同學懂得如果做好自己,幫助別人。
藍天綠地的新校舍
作者:陳家偉2016-09-13
經過兩年的努力,學校獲得了綠色學校獎的金獎,並被推薦參加界別環保卓越大獎。努力獲得認同當然開心。學校會繼續努力,經營這所綠色的學校,「藍天綠地」已成為優才的最新標誌了!
感恩畢業典禮
作者:陳家偉2016-07-04
我校的畢業禮稱為「感恩畢業禮」,特別強調感恩的元素。每年六年級的學生都會為畢業作曲填詞,希望憑歌寄意
家校一心——首屆國培校長啟航計劃
作者:陳家偉2016-06-16
最後,陳校長竟然邀請了她的一位家長駛私家車由玉林直接把我送到深圳黃崗口岸,車程長達五小時,家長也很樂意,家教一心,難能可貴,值得我好好學習。
盛夏已到,談樹說木
作者:陳家偉2016-06-07
在香港的街道、公園和學校都常會種有鳯凰木。其他季節,它們都只是綠綠的,和其他樹木相似,並不起眼;但一到陽光猛烈的盛夏,它便會開出鮮紅的小花,一大束一大束的紅花,像鮮血般的養眼,花瓣也有點橙色和黃色,都很鮮艷。在樹上的和落下一地的花都很美,熱情無限,也很壯烈,真有鳯凰浴血再生的悲壯。鳯凰木是了不起的樹。
中年發福 積極修身
作者:陳家偉2016-05-17
看看鏡子,看看照片都覺得昔日的自己原來很「瀟灑」,所以要坐言起行,為自己的身型負責,減走積累在腰間的肚脯脂肪。
李開復:放下驕傲 學會感恩
作者:陳家偉2016-05-05
他也「放下了驕傲,學懂了感恩」,如果不是真正經歷一場大病,李開復也許不會有此「開悟」,懂得放慢腳步,健康為先。
綠一點的校園生活
作者:陳家偉2016-04-08
我希望憑歌寄意,大家都把綠色生活記在心中,一切從心出發,大家出一分力,也是為地球做一丁點的事。
聽吳局長的一席話
作者:陳家偉2016-03-07
吳局長也很同意現今當教育行政人員較從前難得多。校長們要應付投訴文化和學習傳媒管理,避免被傳媒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