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霍韜晦

「氣蓋乾坤今有慶,心如明鏡已無塵」。霍師是難得的通儒佛兩家的國學大師,香港能出現這一位鴻儒,實在是港人之福!(左:霍韜晦思想世界,右:作者提供)

霍韜晦教授紀念館

6月6日是霍韜晦辭世的日子,不經意間又已兩年了,日前出席了法住學會舉辦的活動,大會頗有心思,在當天為「霍教授紀念館」揭幕,以紀念這位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1993年黎斯華(右)與霍韜晦教授出席中國哲學會議。(法住機構《黎斯華文集之一》內文圖片)

人不知而不愠

《論語》第一章第一節就教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香港認識霍韜晦教授的人不算太多,而認識黎斯華導師的人更少。

《細說王安石》舞台劇是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18系列第三個活動,一連三天的演出,最後兩天完場後,還設有座談會,製作人員與觀眾互動交流。(國史教育中心圖片)

獨守千秋紙上塵

王安石《讀史》一詩自歎「糟粕所傳非美事,獨守千秋紙上塵」,盡見苦無同道之意!情是付出,無付出,怎能有收穫?安石新政無知音,已是意料中事。

按佛家之論,人生即苦海,眾生唯有通過不懈地修行,方能達至幸福的彼岸(涅槃)。(Shutterstock)

幸福就像花兒一樣

常言道:幸福就像花兒一樣。它並不在彼岸綻放,而必由自家心田開出。正如孟子所言:「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生命之所以能感到愉悅,是因為我們有一顆蘊含着美好德性的心靈。

霍氏一心為繼承及保存中國文化而奮鬥,他不惜放棄安穩的大學教授工作,去闖一番事業。

悼吾師霍韜晦教授

剛過去的6月6日,就是吾師霍韜晦逝世一周年的紀念,當晚在觀塘興業街的法住總部舉辦了悼念活動。出席的弟子,友好和嘉賓眾多,參加者無不懷念這位努力不懈,心無疲厭的老師,儒佛兼擅的大師。

何日登上高樓,且看大地沉浮,夕陽瞬間已逝,為什麼糾纏不休?(Shutterstock)

生命的感悟——為什麼

活着之艱難,是切膚的;日子之流逝,是不可逆的;美善之不再,是讓人大惑不解、無以名狀地痛苦的;自己的際遇與品性,也是莫之致而至,是不可控的。生命的現場,成為了我的囚籠。

要恢復傳統教育之精神,重塑中國文化理想,我想這會是一條再造乾坤之路,值得有識者探索和發揚。(Shutterstock)

「大成」之教

九年畢業,需考核學問的通達程度,即能否觸類旁通(知類通達),且目標明確、志向堅定、遇事不惑(強立而不反),此方為「大成」。

試想想,若孩子在小時候已能感受到光明的性情,已明白做個好孩子,不因爸媽要求,不在老師要求,而出於自發。(Shutterstock)

孩子的希望在光明的性情

大人跟小朋友都像給大勢推進困局裏,欲出不得,在孩子的目光裏看不到光明的希望。於是全世界都呼喚教育的改革,殊不知那不是單單改改制度,講一套理論、換一套操作方法就可以解決。

霍韜晦教授因病安詳辭世,享壽78。(霍韜晦思想世界Facebook)

悼念霍韜晦教授

霍韜晦教授於2018年6月6日中午因病安詳辭世,享壽七十八。霍教授以廣博的中西哲學知識,深刻的人文主義情懷,敏銳的時代觸覺,對當代的現實政治、社會、道德問題提出反思及論述,實在有啟迪人心的巨大作用。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