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國學新視野
國學新視野
《國學新視野》季刊是中國文化院出版的學術雜誌,旨在弘揚華夏文化。自2011年3月創刊起,即獲國學大師饒宗頤、余英時、馬悅然等專家學者之鼎力支持。既有諸家鴻文,亦介紹藝術珍品。
中華藝文
真誠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漆俠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3-22
漆俠先生學術道路深受20世紀中國實證史學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影響,是一位真誠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漆俠先生治史領域寬廣,側重中國農民戰爭史、中國古代經濟史和宋史,在這些領域均取得很高成就。
中華藝文
從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看管理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3-15
整個世界無非是資訊、能量和態勢(形態和趨勢)的結合,三者不能分割;若以養生角度言之,資訊、能量和態勢在《周易參同契》上稱做精、氣、神。通過這三者的結合,人類才得以將自然、社會及各種認識代代相傳。
中華藝文
中國歷史上的冰雪運動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3-08
冰,晶瑩剔透。雪,潔白靈動。歎雪地冰天,覺造化神奇。觀冰雪運動,知競技巧妙。羨慕欽佩之餘,遂有探求冰雪文化淵源之思。
中華藝文
陶繪文字化,但文字卻不語言化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3-02
「中國人故意將文字和語言游離,這樣就不必用字母,用字母幹甚麼呢?我們以文字來統治,只得用文字,非用語言,否則整個國家無法控制。文字要記姓名,你這個某某人是甚麼名字,甚麼東西,甚麼官就夠了,很簡單。」
中華藝文
關於漢字起源的新問題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3-01
「你看,從1968年到今天才下筆,可見我是很會忍耐的。我做學問有一個詞想跟大家講的,就是要忍。佛教六個波羅蜜多,其中一個就是忍,安忍(kṣānti)。做學問也要忍,我能忍。」
中華藝文
香港語言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1-31
香港語言受北風、西風同時吹拂,逐漸形成自己的「香港特色」,或叫「香港形式」。
中華藝文
回眸一甲子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1-22
回眸中大藝術系一甲子的發展,正是窺視香港高等藝術教育的最佳窗口,同時見證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是如何成就一個藝術人才的搖籃。
中華藝文
重整倫理道德 糾正社會歪風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1-12
一個缺乏倫理道德的社會,只講功利,單靠法治維持,恐怕杯水車薪。若不從速從根本進行改革,將遺禍深遠。
中華藝文
中西文化衝突與香港法治困局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1-04
今天許多香港人,只顧談法治,而忽視情理與倫理道德教化,本末倒置,禍患自然隨之。這正是一些人迷信法治,認為它是唯一決定是非對錯的準則的最大謬誤。
中華藝文
中國文化的抗逆智慧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12-28
中國傳統文化的抗逆智慧,不管是儒、是道、是釋,都是走內省之路。儒釋、道皆重「人」,三家的理論歸根結底是要解決人如何生存處世這一人生的根本問題。
中華藝文
《困卦》的變卦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26
變卦就是從原來的卦象(本卦)變化出各種可能的狀況,依次為兌、萃、大過、坎、解、訟等卦。
中華藝文
香港的困境與《困卦》對港情的啟示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23
每個管治者都應明白,最大的敵人,往往源於自己和內部。
中華藝文
《易經.困卦》的卦象與變卦之象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22
《困卦》啟示人們當面對困難時,應明於理,審時度勢,絕不能坐困愁城,應主動力求解脫。
中華藝文
訪問後記:閔福德在港滬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20
閔福德猜也猜不到,闊別三十多載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的改變。
中華藝文
英國漢學家:閔福德談翻譯教育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19
我會要求學生看書。我會把其設定為必需條件。學生必須看很多書,而什麼翻譯理論,一篇也不用讀。
中華藝文
閔福德教授:不通文化,何來翻譯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16
我認為幾乎所有的優秀翻譯都需要翻譯者的深度代入。
中華藝文
閔福德教授:翻譯是世上第二古老的行業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6-15
翻譯家的性格嗎?你知道我最喜歡的那句說話,就是翻譯是全世界第二古老的行業。
中華藝文
大雅堂:北大國學研究院、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31
近些年來國學復興,各地高校紛紛成立國學院。北大國學研究院建立至今已有24年歷史,可謂得風氣之先。
中華藝文
袁行霈教授:做十字路口的學問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30
研究一個問題,必先注意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到有關這個問題的前沿,將研究工作的起點提高。
中華藝文
精神的家園:陶淵明研究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9
陶淵明是古代士大夫的一個精神家園,通過他我體察到古代許多士大夫的心靈。
中華藝文
《中國文選》與香港的國學教育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8
香港大學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國文選》成為莘莘學子認識國學的津梁。個中情況,自然值得後人珍視。
中華藝文
立本的重要性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4
立本之學雖說在立「本」,但目的還是在「用」,為生命的成長提供源泉。
中華藝文
可以以自然人性為本嗎?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3
人有惰性、人有欲望、人有本能、人有自我。人要成長,處處都是障礙。
中華藝文
國無學,拿什麼來做支柱?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2
作者一直倡言國學是立國之學,今更進一步指出:立國必先立人,立人必先立本。
中華藝文
人真能被教育嗎?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3-21
國學是立國之學。國無學,拿什麼來做支柱?財富嗎?制度嗎?法律嗎?信仰嗎?知識嗎?
中華藝文
中古文學轉向文本史研究的風氣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2-11
研究唐代文學也有一個新的方向,就是將文學和文獻、文本史的關係一起研究。
中華藝文
從女性的視角發現《夷堅志》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2-04
讀《夷堅志》的時候發現,不知為何其內容很注重女性的生活。那裏面有幾千個故事,很多都是以女性作為題目,什麼婦、妻、妾、女、老嫗、唱女、尼姑等都有,各式各樣的女性,而且不只是提到,還把她們當作故事裏最要緊的人物。
中華藝文
研究李清照:要記得她是女人以及她所處的環境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1-21
宋代那樣一個環境,一個女人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起明清時候一個女性作家想出一本詩集或文集,李清照要難上好幾倍。
中華藝文
以保護故宮為使命——專訪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7-01-14
我決心和每一位「故宮人」一起把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 把故宮博物院建設好。我將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注入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的歷程中,力求不斷延續故宮博物院的事業,傳承故宮精神和故宮人精神,同時努力創新思路,不斷開拓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
中華藝文
粵音的變與不變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6-07-10
你說糾字讀九,粵人聽來,懷疑你黃錫凌不是廣府人,不識廣府話。你把糾字讀成九,粵人聽來,就只能當你客家人,因為客家人才這麼讀,粵人是不會這麼讀的。在粵語中,「九」「狗」同音,「九正」音同「狗正」,真是開玩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林本利:及早理財規劃 人人都可退休無憂
本社編輯部
碇泊香江歸夢遠 萍寄金山日月長──專訪吳瑞卿談歷史、說展覽、講故事
馮珍今
2025年IB放榜 港產逾30名狀元
本社編輯部
關品方:特朗普幕後究竟有哪些暗黑勢力? 急欲訪華釋出什麼重要訊號?
本社編輯部
港童近視成公共衛生危機 視光師協會向政府建言 提首份近視防控建議書
本社編輯部
《職特隊:最終清算》:AI失控
艾雲豪
你想讀法律、當律師?法律行業將來面對哪兩大挑戰?
李偉民
勤而樂、儉而安
陳家偉
因應大而美法案 投資做好趨吉避凶
陸振球
擴大書院制度 推動研究及創新──專訪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校長
本社編輯部
2025年DSE放榜 狀元數目創新高
本社編輯部
生而何求:從豪俠人生觀談起
楊興安
美元仍有特權?
張建雄
6月尾風水輪流轉
張建雄
我心目中的文人樹──白千層
陳家偉
香港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如何推動本港職專教育發展 更好為畢業生謀出路?
本社編輯部
2025年不可缺的紀念日
張建雄
《香港歷史與社會》:三十年磨一劍的香港史研究力作
編輯精選
推動職專教育聯盟 助力應用科學發展──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
本社編輯部
向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