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宗

王耀宗

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現任政治系榮譽教授。中文編著有: 《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1992年)等。 英文著述有: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5)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risis: 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Handover (edited, Lexington Books, 2004). 英文論文曾刊登在:Asian Perspectives,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Glob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New Left Review, Critical Asia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tc.
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總統克林頓見證下,拉賓與巴解組織領袖阿拉發(Yasser Arafat)在白宮締結《奧斯陸和約》。(Wikimedia Commons)

以巴兩國方案前景暗淡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憲法就提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世界。這樣看來,兩國方案的未來並不樂觀;近日更傳出伊朗能夠在短期內生產核武。這樣,中東的局勢將更複雜,後果更不可預料了。

中美領導人的三藩市會談,是這一系列訪問的最高潮。雙方關係緩和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本身的經濟困境及外交失衡,此點眾所周知。(亞新社)

中美關係「暫時均衡」

中美立場不變,目前只是達到一個「暫時均衡」。在2024年美國及台灣大選前,相信台海不會出現重大事故。按當前的發展來看,南海將成為各方爭持的焦點。

有理由相信,美國總統拜登的迅速決策(派遣航母及親訪以色列)向以色列給了定心丸,令後者減慢報復步伐。(Shutterstock)

中東和平之途荊棘滿布

作者認為,美國是唯一一個可在全球伸展軍事力量的國家,而其他國家只能發揮地區力量。儘管美國衰落,唯只是變為「不完全的單極」(partial unipolarity)而已。

2020年《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簽署後相對平靜的中東局勢,再起波瀾。(Wikimedia Commons)

中東紛亂再起 「兩國論」漸消亡

哈佛大學已故政治學者Huntington在1996年出版的著作表示:在全球7個文明體系中,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會與伊斯蘭及中華文明發生嚴重衝突。證諸現實世界,他在近30年前的論旨,似並未過時。

過去幾年香港政治形勢巨變,似乎令港人感到哈維爾的著作更具時代相關性。(灼見名家製圖)

從昆德拉逝世說起

昆德拉有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也許他最恐懼的,是他抗爭權力的歷史已經被人遺忘。

西方傳媒認為兵變削弱了普京的權力,但作者認為其政權仍強而有力。(亞新社)

烏戰陷僵局 普京權力穩

俄烏戰爭令俄國總統普京在國內的聲望不降反升。利用這場戰爭以使他的執政野心可延續下去,也許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重要原因了。

早前蔡英文與麥卡錫會談,引致北京反彈。(亞新社)

中美能否避免戰爭

北京在台島及南海周邊的軍力炫耀,自然不斷引起人們疑問:中美會否終有一戰?事實上這個問題,於過去10多年在國際輿論熱議不休。北京會幾時動手,成為猜謎遊戲。 

中國着意布置一個對抗西方「以規則為基礎秩序」的勢力。(灼見名家製圖)

停戰曙光未見 兩極世界初現?

3月真是個不平凡的月份,在眾多事件中,無疑AUKUS協議及中俄會談最為重要。簡單來說,兩者都涉及深遠的地緣政治發展,對一個兩極世界(bipolar world)的成形及持續,有極巨大影響。

社會主義國家有什麼特色?(Shutterstock)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巨浪滔天的新中國建國後的發展,標示着執政者要不斷地解讀現實變化的意識形態。比起鄧小平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新」在哪裏?

圖示烏國總統澤連斯基11月訪問新收復的南部重鎮赫爾松。俄國自今年2月底入侵烏克蘭,戰事已持續逾9個月。(亞新社)

國族主義高漲 世局危機四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逾9個月,數以千萬計烏克蘭人正面臨一個嚴寒而沒有暖氣的冬天。戰事未見停下來的跡象。世界正處於一個國族主義亢奮的年代,亦是危機四伏的年代。

意大利首名女總理黨梅洛尼競選時口號為「上帝、國家和家庭」。(Shutterstock)

歐洲政壇向右轉 折射西方文化危機

極右政黨兄弟黨之領袖梅洛尼10月成為意大利首名女總理。近年歐洲政壇愈多右翼政黨通過選舉取得多數民意支持而上台執政,右翼政治力量不斷擴展。可見,西方民粹主義逐漸興起,西方正面臨一場文化危機。

李怡自學成才,記憶力極佳,吸收力強。(李怡Facebook圖片)

回憶李怡與《七十年代》

時事評論員李怡於10月5日在台灣逝世,享年86歲。李怡政論獨領風騷,只有在這個年代,他成為了最具影響力的時評家之一。逝者如斯,李先生,請安息吧!

蘇共最後一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葬禮9月3日於莫斯科舉行。(Shutterstock)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的出現,本身是蘇聯政經發展的產物,他的大膽改革激起了世界各地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但中國內部的改革力量卻在「六四」後遭遇覆滅的命運,然而「六四」餘波卻令柏林圍牆最終全面崩塌。

工黨上台初期,外交方面變化似乎不大,中心點仍然是中國,輿論似兩派分歧。(Shutterstock)

中澳關係 乍暖還寒

澳洲在種種衝突及張力中,似乎感覺自我意識之甦醒,認識到地區安全問題日益重要。我相信中國向澳方提出的「拒絕第三方操縱」要求,正是忽視了澳洲「自我意識」的形成。

烏克蘭及立陶宛兩國總理視察俄軍已撤離的小鎮博羅江卡(Borodyanka)。(亞新社)

俄烏戰爭衝擊世界政局

雖然俄烏戰爭在歐洲發生,但對亞洲各國的安全形勢或秩序有重大影響。亞洲各國須重新考慮國家安全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日本、南韓。至於俄烏戰爭又會否增加北京攻台之可能?

普京的最終野心,是將沙皇時代的俄國重現於當代。(亞新社)

普京的沙文主義和俄國安全空間

坐下來談歸根到柢有兩大問題:一是作為全世界最大領土國家的統治者普京,他的世界觀是怎樣的,這會決定他的讓步程度;以及俄國的所謂安全紅線,兩者關係密切但並不一樣。

位在曼哈頓中城的紐約中央車站。

接納移民變得強大

「美國衰落論」(America is in decline)已持續了半個世紀。自六十年代越戰時已開始,越戰慘敗後更盛。小布殊入侵伊拉克後,美國衰落論又再流行,近年變得更盛。

作者攝於Flushing Meadow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網公開賽觀賽記

溫網不帶廣告,除了Rolex,而且球員一定要穿白色球衣,似足紳士比賽,入場觀看,觀眾必得肅靜;美網賽事,球迷喧嘩放肆,賽事進行中,人們可以自出自入,帶啤酒及漢堡包入內享用,令觀賞者大感困擾。

作者攝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背後是哥大圖書館。

披頭四迷的哀傷之地

1980年12月8日「披頭四」(Beatles)主唱約翰連儂(John Lennon)在他住的紐約住所大門走廊內被一名歌迷Blank Chapman槍殺身亡,舉世震驚,年僅40歲。

聯合國總部Security Council議事廳。

大白象聯合國

聯合國的組織、結構及宗旨,相信已廣為人知。二次大戰後的70多年,結構未改。很多人批評它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變成大白象。

紐約時代廣場充滿奇奇怪怪的人物。

一個紐約 兩種風光

今期作者繼續遊走於曼哈頓城,一頭是兩所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另一則卻是怪誕擁擠的時代廣場,兩者分別有什麼特色?

位處57街的特朗普塔。

曼克頓漫遊

在特朗普塔對面,有幾個人舉着紙牌抗議特朗普,其中一張紙牌寫着︰”an easy way-suicide”。叫特朗普自殺?沒有多少人理會他。

自由女神像與世貿大樓在紐約港遙遙相望。

紐約移民 物是人非

早期從歐洲來的移民,橫渡大西洋,進入紐約港口,必會遙遠眺望到自由女神像的巍峨身影,移民會在附近的Ellis Island清關或檢疫,之後才獲批進入紐約市。

提出興建「自由之徑」的是一名記者,然當時的市長樂意接受意見,才有此景點。(Shutterstock圖片)

波士頓的自由之徑

名人以外,也有一位保羅李維,在美英戰爭前夕,能叫人掛出信號燈傳遞訊號給革命軍,警告英軍從海上而來,因此引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而自由之徑上也有不少古蹟與這位仁兄有關。

波士頓查爾斯河。(作者提供圖片)

波士頓:美國的「龍興之地」

波士頓是美國的歷史名城之一,單是美國的反英國的獨立戰爭是從這裏發生,足以令此城永垂不朽了。而對香港人來說,莫過於波士頓地區的高等教育名校雲集的印象。

蒙特利爾市街景。

蒙特利爾求醫記

策劃旅程犯了錯誤,以後不知何年何日再會來此了。如果Cedy的情況沒有改善的話,可能要更改行程了。

蒙市是魁北克省最大的都會,但是目下所見,似是一個人流不多的機場;國內航行,沒有海關,直出取行李,約五分鐘就取得了。(Shutterstock)

漫遊法語之城蒙特利爾

直到現在,加拿大仍奉英女皇為加拿大國家之首,政制上為一「君主立憲」(constitutional monarchy)國家。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社會安祥及政體民主,是華裔人士移民的福地。

我當時年輕,用500美元買了一架30年的舊車,沿着高速公路,駕駛了8小時,沒有地圖,完全靠天生的方向感及公路指示牌,找到了多倫多的中大舊同學!(Shutterstock)

旅行前夕總是麻煩事多

上星期四開始掛了100多個小時的一號風球,上午6時許,竟然改掛了三號風球,真的擔心今日飛機因風狂雨急不能順利起飛出發。

美國和加拿大對我來說並不陌生。(Shutterstock)

珍惜與子女外遊的經歷

多年來撰寫學術以及政論文章的習慣,往往着意於語句之嚴謹,推理的邏輯及內容是否合理,寫遊記給了我解放心意的一個機會。而這次旅遊,是我們和成年的小兒子工作後第一次旅行,十分難得。

繽紛的保加旅遊文化區街道。

探戈的故鄉

廣場上遊人如鯽,擺滿紀念品檔攤,並且放有音樂器具,有一對男女在公園中間大跳探戈,地下有裝錢的盒子。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海景十分動人。(Unsplash)

歐洲味濃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來到阿根廷,就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區所見,宛如一座歐洲城市無異,到處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群,樹木參天、林蔭處處的廣場或公園,以「白種人」居多。

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大教堂。

聖地牙哥機場驚魂記

我們被帶入海關的一間辦公室內,向我們查問的一位移民官頗為年輕,英語不太流利但能達意,他解釋說知道這不算嚴重的事,但是law is law,樣子似十分為難,我們也頗為忐忑,不知道懲罰是什麼。

Eddie對我們說,你們站在的地方,是參觀瑪丘比丘最好的攝影角度,整個山城盡收眼底。

印加文明的終點:馬丘比丘

站在制高點遠眺馬丘比丘的遺址景象,視覺上十分震撼,只見一座山頭高峰上,砌了一排排用大石塊建築的房子。遊人來來往往移動着,四周巒峰環繞,青叢鬱郁,的確是隱世的好地方。

庫斯科市區全貌。

紅色大地上的耶穌像

庫斯科市內綿延不絕的棗紅和白色相間的層層平房向左右山谷伸展,當中樹立了一座耶穌像,雙手伸展,跟巴西的那一座又有什麼分別?它座落的庫市又有什麼特色的東西?

聖馬丁廣場四周為歐洲古典建築所環繞,氣勢不凡,1991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記載被入侵歷史的天主教堂

在大主教堂內,掛有畫像描述西班牙探險家皮澤洛率領13個兵士征服及殲滅印加帝國的經過。我覺得在教堂內寫上這一段歷史令人奇怪,亦顯示政治與宗教之不能分割之關係。

瑪瑙斯農貿市場,比香港街市的規模大得多,也較乾淨。

巴西人是怎樣的?

巴西人是一個歡樂及散漫的民族,不喜工作,以白人拉丁裔為主;有黑人,來自非洲的;另外還有土著棕色人種,華人約有35萬人,其中25萬人住在聖保羅市,在瑪瑙斯的只有1000人左右。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