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漢唐

潘漢唐

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MBA),主修國際經濟及金融,曾於多家跨國企業任職。 經商之餘,涵泳古今,悠遊中西,酷愛世界文明,國際政經,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研究及演繹,屢受各界邀請主講相關課題。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台北市政府顧問(馬英九市長任內)、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財經法律顧問(江丙坤董事長任內)、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博物館專家顧問、世界華商組織聯盟顧問主席、香港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顧問、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董事等。 著作:《盛世之前 - 潘漢唐對話馬英九》、《台灣與文明對話》(香港版)、《台灣 與世界對話》、《台灣與未來對話》、《世紀之初》、《兩岸經貿與全球化》。
胡適(左二)與美國總統羅斯福。

胡適的紐約情緣

1949年-1958年,胡適給人的印象多是「淒淒惶惶」、「窮困潦倒」、「有志難伸」甚至「喪家之犬」等,想多是受學者書生騷人墨客文字之誤。但印象終歸是印象。

筆者在馬勒當拿的家鄉 Buenos Aires。

他用手觸到了天空

2020年11月25日,「世紀球王」馬勒當拿因病逝世,引起世界各地一眾球迷的慨嘆和感懷。這位足球巨星一生經歷豐富,曾創造球場神話,亦曾誤入歧途。筆者則回憶了21世紀之初在其家鄉的一段追尋之旅。

特朗普心裏依然盤算2024年以後能還有機會赦免火雞?天佑美國!(作者提供)

白宮最後的感恩節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未定,特朗普似乎仍未放棄掙扎。在這個看似平靜溫馨感恩節下,總統之爭暗潮湧動。特朗普堅稱美國大選是一場騙局,堅持挑戰大選結果,而美國又將何去何從?

左起:中國蔣介石委員長、美國羅斯福總統與英國邱吉爾首相出席開羅會議。(Wikimedia Commons)

重返開羅會議

1937年7月的蘆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展開為期八年的全面抗戰。中蘇領袖「相見爭如不見」,四巨頭之會於是分兩場進行。羅邱先在埃及首府與蔣舉行開羅會議,再飛伊朗首都與史太林召開德黑蘭會議。

陳明銶(前排左一),作者(前排左四)。(作者提供)

賀周年 懷故人

香港不僅是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人文薈萃、藝術興隆之地,引用初唐王勃之「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物華天寳,人傑地靈」毫不誇張。因此這麼多年來,自然結交了不少產官學界的英雄豪傑,灼非兄是其中之一。

特朗普堅不認輸,決定開闢法律訴訟第二戰場。當然,如果不這樣做他就不是特朗普了。那麼,他會以白宮為堡壘奮戰到最後一日?(灼見名家製圖)

選後依然分裂 合眾之路迢迢

美國總統是一個「世界性的職位」,因此不可忽略了特朗普四年來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讓久為人唾棄的保護主義高牆從新築起,生產基地倉惶遷移,產業鏈急驟重組。

在馬英九辦公室裏,擺着他2018年某次參賽的光榮記錄。(作者提供)

馬英九與鐵人三項

馬英九養成慢跑的良好習慣,是從紐約開始的。由學轉政之後,他的慢跑成了旁人較難效顰的特色。開始投入選舉,他的慢跑更成為台灣政治擂台上難見的景緻。

特朗普及副手不顧疫情傳播風險,正在進行一場又一場,我同業稱之為歇斯底里(hysteria)式的造勢活動。(灼見名家製圖)

佛洛伊德致佛洛伊德

特朗普在選舉造勢時常厚顏自比林肯及甘廼迪,正是由於潛意識裏存在強烈的自戀情結,這是我(佛洛伊德)發明的用語。誰輸誰贏也好,美國社會都需要我的精神分析和治療。

Locust Valley植被廣闊,林木森森,譯之為槐樹谷、洋槐谷或刺槐谷皆可。但詩人一定名之為「槐谷」以諧「懷谷」之音。

蔣夫人的最後歸宿

記得蔣先生過世的那一日是1975年的清明節,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不久之後,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了追思儀式,我隨長長的人潮魚貫進入靈堂。台上的布置令人至今難忘。

特朗普在各處的多次「無罩」造勢大會,已令世人側目,尤其讓他的專家顧問福奇頭痛不已。(灼見名家製圖)

靜觀美國大選

在自認為掌握了全面制高點以後,我開始覺悟原來特朗普的對手不是拜登或其他政治人物,而是美國本身。

哈德遜河畔。最右為浴火重生的世貿大廈。(作者提供)

哈德遜河畔

哈德遜河尚比不上神州一省級河流,但卻擁有世界性的知名度。並無他,與紐約相得益彰而已。

吳哥窟長久以來被濃密的森林「悉心呵護」,幾百年後,華麗再現,以聖者之容,王者之姿俯視大地。(Wikimedia Commons)

吳哥窟的沉思

柬埔寨是東協國家中一個較為神秘封閉、開發遲緩的國家。如不是世紀之交在此舉行了一場台商大會,我可能不會主動規劃遊訪。然而,首次經驗畢竟令人難忘,回味無窮。

胡適與中央研究院

胡適與中央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文化巨人和政治巨人間的「高手過招」,最後做出「容忍比自由重要」的決定,當然是為了顧全大局以及社稷福祉,而非為一己之私。

經濟全球化下的民間對話

經濟全球化下的民間對話

經歷了驚險緊張的20世紀,這個世紀應該邁向合(合作)的世紀,也是和(和平)的世紀。畢竟全球化改變了整個世界,也帶來很多經濟利益,當然也會令人受到損害。任何趨勢中都有反趨勢,潮流下都有反潮流。

文化創新、文明融合、和平發展邁向未來

文化創新、文明融合、和平發展邁向未來

全球矚目的「南海仲裁案」引起軒然波瀾。台灣長久實質控制的太平島居然受到池魚之殃,從「島」降格為「礁」,對台灣經濟海域影響至深。馬英九總統在卸任前,積極訪視了太平洋島等幾個重要據點,在這次訪問中充分展現其先見之明。

三岸四地社會發展的反思

三岸四地社會發展的反思

最新一期的《遠見雜誌》做了一個四地社會進步指標的調查分析,以9種指標來檢視四地社會的比較發展,其結果令人驚訝。面對如此的現象,怎不令人深刻反思?

現代文學,陳若曦,桃花源

現代文學,陳若曦,桃花源

1960年,白先勇與台灣大學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王文興、李歐梵、劉紹銘等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為台灣文壇上點燃了現代的青春火焰……當時活躍在《現代文學》舞台上的幾位青年作家,台大畢業後都在文壇上大放異彩,但命運牽引着陳若曦女士的發展軌跡卻最為特別。

江宜樺的儒家政治之道

江宜樺的儒家政治之道

觀察江宜樺的學思及從政歷程,我認為他充分掌握了傳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與進退分際。學術與政治之間的權衡取捨,是古今中外學院知識份子永恒的課題。

李敖的驚世絕藝

李敖的驚世絕藝

李敖是一個才氣縱橫充滿傳奇的文化人、政治人、社會人;但有時又令你感覺他神似舞台劇裏的大明星,在演出千百場百老匯 show 後已型塑成標準的舞步和對白;不知怎的,李敖常讓我想到成都老鄉吳又陵先生。

李光耀──溫和的強者

李光耀──溫和的強者

李光耀在香港有四次成功的公開演講……1970年他在獲頒港大榮譽博士時提出新港「雙城記」,因為兩者具有共同優勢──西方文明影響,又有傳統社會價值觀。另外是2000年在中文大學獲頒榮譽博士時致辭,場外示威聲浪不斷。當時他對香港未來做了很多預測,幸或不幸,現在都成了事實。

當朱立倫遇到梁振英

當朱立倫遇到梁振英

我們身處在一個政治化得離譜的時代,每個人都被人貼標籤,也習慣貼他人標籤。左右紅橙黃藍綠:似乎除了顏色,其他是非黑白都是次要。

朱立倫的挑戰

朱立倫的挑戰

2015年1月,中國國民黨產生了遷台以來最年輕的黨主席……就任黨主席的當日,有傳媒帶有挑釁的語氣問他「有人說你是最弱的黨主席,你如何看待」,他的回答讓人激賞「主席最弱,但黨要最強」,同時也反映了他「內造化」和「內閣制」的戰略思想,來因應台灣政治未來的挑戰。

香港今夜很敦煌

香港今夜很敦煌

是華夏文明前世今生的時空交錯?是西方科技讓萬里天涯情意相連?還是東方之珠的地氣與遙遠的敦煌神祇接通了天綫?香港近年來突然變得非常的敦煌,身處其間也自然的融入了這樣的氛圍。歲末回首,發覺我們在這一年裏居然完成了虛擬又真實的敦煌之旅,創造出有如交響樂的四個篇章。或者,可以稱之為敦煌交響詩吧。

王道使者——劉兆玄

王道使者——劉兆玄

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都趨於成熟。月前,我們再次邀請劉兆玄會長回到首場王道的「聖地」——香港,並以「王道文化與永續發展」——「王道劍出,與誰爭鋒」為題。只見他以亦莊亦諧和允文允武的方式演講及對話,再配以引人入勝的普羅語言,使王道的論述更上層樓。這次他提出以「內力外王」代替傳統的「內聖外王」更令人深思。劉兆玄發揚中華文化的志業,除了聚焦於「王道」之外,在漢字方面的推崇和發揚亦不遺餘力。因為「發揚正統的漢字即是王道」……

從一戰百年談起

從一戰百年談起

在歷史長河裏很多特別事件是環環相扣、習習相關的。特殊歷史事件如珠串相連,確實會影響時代的進程,也影響我們的命運。一戰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究竟身處後冷戰時期(Post-Cold War Era),後二戰時期(Post-WWII Era)或後一戰時期(Post-WWI Era)?或許都對。但事實上,我們正挺立在過去歷史長河以及未來時代巨流的中間,成了最具影響力的弄潮兒。

高希均印象

高希均印象

高希均教授發起創辦《天下》雜誌,後又與王力行女士創辦天下文化,贏得了台灣企業界及社會普遍的祝福。1986年他又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1998年自威斯康辛大學退休後,更致力於文化事業群的永續發展。接連創辦了《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未來少年》、《未來出版》,2014年更創辦了《未來兒童》。很多人冠之以出版業巨擘之名,實當之無愧。或稱之為成功的人文企業家,亦洵非過譽。

張大春與錢文忠的美妙碰撞

張大春與錢文忠的美妙碰撞

安排張大春和錢文忠這兩位年輕的大師同台演出真是個天大的「冒險」。文忠訂的講題為「談玄奘」,大春則是「史傳、筆記、書場——我們所承繼的敘事傳統」。似乎不太相關,但兩位講者在會中卻峰迴路轉,另闢蹊徑,流暢地開展出新的內容,反而成為一次美妙的碰撞。

蕭萬長:尋找台灣優勢 創造兩岸機遇

蕭萬長:尋找台灣優勢 創造兩岸機遇

蕭萬長希望未來台灣企業的競爭指標,不再只有規模、營收、毛利率等量化數據,而是能在企業文化、道德、倫理等面向,建立獨樹一幟的競爭力。企業倫理或企業社會責任應不是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台灣企業得以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可貴資產。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