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在齊

孔在齊

原名沈鑒治,於1986至1996擔任香港《信報財經新聞》總編輯,期間及退休後以孔在齊筆名撰寫了幾個專欄,包括《樂樂集》、《樂樂新集》,能容以談論西方古典音樂爲主。此外還有以談論京劇爲主的《顧曲集》和東西方文學爲主的《樂文集—你傲慢、我偏見》及《樂文集—啊呀! 好厲害的女人》。2019年3月20日離世,終年90歲。
易卜生名劇《皮爾‧金特》中的配樂曾被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改編成兩套組曲。(Mac Moc Design)

推陳出新 多采多姿

18世紀中葉以後,古典的組曲沒落,但把短曲連接起來的作曲技巧卻以新的內容冒起,莫扎特、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等都寫過許多舞曲(Dances)和小夜曲(Serenade)。

巴赫在萊比錫時,6首用作教材的《帕爾提塔曲》曾引起極大震動,因為不但技巧艱難,內容之精彩亦前所未聞。(Pixabay)

鋼琴組曲 百聽不厭

舞曲在巴赫的組曲中,已從舞蹈轉變為感情變化的詩篇,從娛樂性或者宗教儀式的音樂蛻化為具有高度對位和複調技巧的純音樂;它們不再是舞曲的組合,而是音樂語言十分豐富的整體。

德國萊比錫的聖湯瑪斯合唱團成立於13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的領唱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赫。(Wikimedia Commons)

多產作家 曲曲傳神

巴赫帶領教堂合唱團每星期根據教曆唱不同的cantata(清唱劇),部分作品流傳至今,許多動聽的聖詠調後來更改編成鋼琴曲,甚至流行音樂也採用它們的旋律。

巴赫在戰後東投西靠,在大小城市飄泊了20多年,最後在萊比錫定居。(Pixabay)

一代大師 一生飄泊

如果你擅長彈奏巴赫的鋼琴曲,尤其是雙手彈出兩個以上的聲部或是雙重賦格曲(double fugue),那真是趣味無窮。

琴也不練,騰出時間來聽音樂,果然痛苦全無,樂趣大增!(Pixabay)

名家演奏 各有精彩

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穩重凝練但仍光芒四射,但荷路維玆該怎樣形容呢?他的許多唱片都是現場錄音,有時簡直如同黃河決堤一般,可以使人從座位上跳起來。

作者對蕭邦有了濃厚興趣,進一步閱讀有關他的書、傳記和作品分析,對音樂的愛好愈來愈深。圖為巴黎Parc Monceau的蕭邦雕像。(Pixabay)

從一張唱片開始

就是這樣,一張LP帶領我進入了音樂世界,渡過了不計其數的快樂時光。試想,如果不是全神貫注地聽,能有如此高度的享受嗎?

聽音樂的確可以陶情怡性,但那是從集中聆聽而得的。如講求鬆散神經,只不過是把音樂當作一種背景聲音。(Pixabay)

集中精神聽音樂

雖無師曠之聰,亦可聞絃歌而知雅意。願大家能養成集中聽音樂的習慣,進一步探索蘊藏在音樂中的寶藏!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