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滙豐

作者認為,孟晚舟案幕後主腦是美國,前台執行的則是加拿大。(灼見名家製圖)

孟案告一段落 中美惡鬥依舊

有分析認為,美國釋放孟晚舟是向中國示弱,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與美國在阿富汗倉皇撤軍比較,後者不是更加不堪嗎?美國撤軍,是為了調集更多資源應付中國和俄羅斯,釋放孟晚舟,美國肯定別有所圖。

許智峯事件出現後,外界關心的不是警方要查他什麼,而是關心香港的金融制度和銀行信譽會否受於影響?(許智峯Facebook Page)

任務主義 破而不立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裏,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是下官的首要工作。不管上級的指示是否合理,也要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原因很簡單,因為完成不了任務,馬上受罪的是自己。

在情感上,有些香港人仍然願意支持滙豐,但正如香港傳奇已經逐漸褪色,滙豐傳奇也慢慢淡出新一代香港人的記憶。(灼見名家圖片)

滙豐傳奇之我還愛你嗎?

滙豐在香港成長壯大,其發展軌迹也跟不少香港人相似:九七前「移民」,在西方國家發展並不順利,返回中國內地發展時又因受制於美歐的監管機構,不時開罪中方,現在甚至淪為中方的「眼中釘」,兩面不是人。

不一樣的滙控,回到不一樣的香港,那又何苦呢?(灼見名家圖片)

哭過了就不會再哭

對於滙控股價而言,40元也失守了,血肉長城齊撐也不得要領,反映的就是最基本的市場機制,沽壓太大,擋亦阻擋不住。今日的低位,會否是明日的高位?但願不是,但亦極有可能。

滙控的不濟,造就投資者影響力的抬頭,10年前曾令該股享有溢價的滙控制度及文化已經破壞,近年並且到達極點。(灼見名家圖片)

滙控?算了吧!

十幾年以來,本港及內地市場仍是最賺錢及最多機會,但最大阻力可能是內部一批官僚式的其他高管及董事會代表,和只顧股價表現的機構投資者。滙控,算了吧!

筆者認為,國泰航空一事上,中央已掌握不費一分一毫的控制力絕招。(亞新社)

一個後表態期的延續

未來一段時間,要留意的並非是在港企業的淡出或易手,作為一個後表態期的延續,它們要展示的是自我糾正錯誤,有錯無錯也好,都要當以往自己是有過失,自我反省,自我剖白,自我悔過。

國泰近年表現不濟,何杲大刀闊斧改革3年大計,行將尾聲,勢估不到最終因為政治及客觀形勢慘淡收場,中方是否存在逼令高管問責的問題,其實已不再重要。(亞新社)

香港已進入後示威政治表態期

國際金融中心是資金融通,唯在制度及法治之外,就是企業華洋共處。可是,似乎,內地已愈來愈有另起爐灶的準備及信心,香港最後剩餘的工作,也許是協助內地建設金融中心,複製另一個香港,去取代自己而已。

滙控股價不濟,而且是長期問題,投資者就會歸咎於增長表現,以目前行業的經營環境,仍然是相當難滿足。(亞新社)

滙豐的一念之間

提升表現,與急於求成,從來只是一線之差,關係在一念之間。滙控銳意求變可喜,怕的是出現後者情況,做出長遠錯誤但短線滿足市場及投資者的決定。

JPM Coin亦是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Shutterstock)

Stable Coin

JPM Coin的出現可能意味摩根大通背後存在莫大野心,先是致力更新Quorum區塊鏈平台,及後宣布與微軟的Azure雲端服務開展合作。

要滙控有作為唯一靠一系列企業行動以釋放價值,將有增長亮點的更易於被市場發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亞新社)

獅王神話不再?

今年環球利率難復去年,滙控淨利息收入自然難樂觀。既然如此,今年就要靠非利息收入及交易業務,始會令整體收入保持一定動力,唯環顧全球市況,要實現中高單位數增長愈來愈成神話吧。

杜嘉祺有放棄高薪、甘願冒險的果敢,值得尊敬。(亞新社圖片)

杜嘉祺的當務之急

兩年前,瑞信從保誠挖角,請來譚天中(Tidjane Thiam)當行政總裁,筆者曾經戲言,友邦(1299)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杜嘉祺(Mark Tucker)也一樣可以過檔滙豐控股(005)了。 金融海嘯後,保險企業一枝獨秀,盈利能力之強成銀行業迷失十年一個反思;或可說是一個未來希望。金融業領域中,保險原來一直最不受重視,現在反過來成為行內頂尖高手如雲要班救兵之地,說來諷刺,但亦屬現實使然。保險業賣點是生、老、病、死中間牽涉的配套及增值,人因怕死、怕生病的大量醫療開支,滲透率之低,成就保險公司清晰易明的業務賣點。沒錯,環球銀行機構要的未必是保險公司高管可帶來盈利高增長,而是要重拾同樣清晰的故事。杜嘉祺減薪七成,由區域機構掌舵人升級至國際企業頭號人物,背後不代表友邦技止此矣、難再創高峰,而是杜嘉祺愛尋求挑戰並製造成績性格,較作為薪高糧準、不思進步的一眾打工皇帝或更值得學習。當年保誠最初不推進收購友邦,杜嘉祺決定掛冠而去,而友邦於金融海嘯期間受AIG拖累,外界不予看好,結果成就杜嘉祺一番事業。   杜嘉祺已大獲全勝 的確如視製造公司佳績為成就感,友邦再難提供予杜嘉祺更多滿足感;相反,以滙控市場定位與資本實力,加上持續近十年超低增長,他再獲創造神奇力量滿足感門檻相對較低,把握機會較大。假設現時相對有利金融機構的利率環境不變、傾向鬆綁監管立場維持,以滙控極低股本回報水平計,稍為翻一番,縱使比以往風光日子仍偏低,但杜嘉祺已大獲全勝。說實在,如市場因友邦自上市以來的新業務價值及股價表現,以為杜嘉祺可複製未免想得太天真。面對首日股價反應與表現,推算他本人價值數百億計,更可一笑置之。如滙控要股價表現,倒不如加大回購,甚至大搞企業行動,滙控要的是迷失十年後,有一個果斷領導,可提供清晰及塑造出一個簡單易明的業務增長故事。回想自09年起,滙控一直主力服侍監管機構;由資本要求、監管規定、到罰款及至近年才重回股東身邊,日子漸過,反而有點力不從心。 歐智華任內想通搞回購,這是簡單易明的資本回饋及高派息率承托故事。對杜嘉祺而言,亞洲市場故事人人曉說,惟有別於保險行業,金融機構對履行亞洲故事,近年予人說易行難。看看ANZ(澳新銀行)當年挖走邵銘高,一派鴻圖大計,結果低調離場。國際金融機構有品牌,但十年迷失及縮減規模,與區內機構之間的競爭能力及市場認知倒今非昔比。杜嘉祺有放棄高薪、甘願冒險的果敢,值得尊敬,但他上任後最急需要定一套如區內保險業務般簡而清的推銷題材。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